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7月1日,中国将收回香港。一部分社会地位较高的香港人不愿正视这一即将到来的事实,凭借加拿大提供的有利条件,移居他乡。他们以加拿大的大、中城市为依托,竭力创业,但步履维艰。香港移民对加拿大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促进了华人社区的发展,也与当地华人产生了一些隔阂。2.在推动加拿大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剧了其地区间的不平衡性。3.丰富了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但也与当地白人产生了矛盾。随着1997年的平稳过渡和香港未来局势的稳定,香港对加拿大的移民将会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2.
简论德国移民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全成 《文史哲》2005,(3):86-93
从德国移民发展的历史来看,德国始终存在着移民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实现并经历了从移民迁出国到移民迁入国的根本变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经历了三次大的外国移民潮:客籍工人潮、回归移民潮和难民潮,最终使德国成为事实上的非典型意义的移民国家。  相似文献   

3.
1970年代以来的中国新移民,是国际移民潮的组成部分。中国新移民主要由留学人员、非熟练劳动力、商务移民、劳务人员和非法移民组成。迄2008年,其数量达1000万以上。大规模的中国新移民潮,极大地改变了华侨华人的数量和分布,全世界华侨华人数量增至4500万以上,北美、欧洲、大洋洲成为中国新移民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与民族文学的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与民族文学的诞生姜涛张继书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从1867年建立至今,仅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年中,她经历了创立、发展、形成阶段,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的国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力的不断强大,人们对精...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形势、国内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发展。近几十年来海外华侨华人发生了很大变化,归纳起来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华侨华人主要流向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集中在北美、西欧、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同时,切见以上华侨华人参加居住国国籍,成为外籍华人,成为住在国的一支表现好的少数民族。从leqg年至1995年,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的新移民200万人以上。70年代旅居美国华侨华人只有80万人,目前估计有246万人,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亚裔少数民族。法国70年代华侨华人只有edto人,现在有16万人,加拿大刀年代有华人…  相似文献   

6.
国际移民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世界,国际移民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国际移民数量逐年增多,移民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国际移民组织统计,全世界的国际移民数量已从1985年的近1亿人,迅速增加到目前的1.5亿人。国际移民数量日益扩大,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降,作为移民国家的加拿大致力于推行多元文化政策,进一步修改了移民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导引下,温哥华城市的华人移民数量快速增多,推助其城市文化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温哥华华人社会各界,善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通过不懈的努力,在1986年温哥华世界交通通讯博览会的筹备和举行期间,抓住时机展现中华文化,同时得到加拿大联邦、省、市三级政府和中国政府的支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推进中华文化借助于世界博览会这一多元文化大平台而大放异彩,成为温哥华城市多元文化持续发展的一大契机.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2001,(4)
王秀银在《东岳论从》2 0 0 1年第 2期撰文《近期中国大陆技术人员移民加拿大的趋势及对策》指出 ,近年从中国大陆迁往加拿大的移民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较高层次的知识结构 ;青壮年型的年龄结构 ;多以事专业技术工作为职业目标 ;较深的中华文化影响。直观地看 ,中国的科技人员大量外流对中国是一种“智力损失” ,进一步分析 ,中国在付出了“智力损失”的代价之后 ,还会得到多方面的回报。越是从长远来看 ,这种回报可能越丰厚。只要移民的数量不超过一定的规模限度 ,对中国发展的总效应应是利大于弊。在全世界的移民潮中 ,中国按其人口比…  相似文献   

9.
上海自建置以来,一直是一个人口不多的蕞尔小县,即使在1843年开埠以后的十多年间,人口仍较稳定。然而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随着大量移民的涌入,上海人口迅速膨胀,增长幅度之大,史无前例。本文拟以史料为依据,力图再现这一移民潮向上海涌动的情形,进而分析移民潮出现的原因及其主要社会构成,敬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近期中国大陆技术人员移民加拿大的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银 《东岳论丛》2001,22(2):56-59
近年从中国大陆迁往加拿大的移民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 较高层次的知识结构 ;2 青壮年型的年龄结构 ;3 多以事专业技术工作为职业目标 ;4 较深的中华文化影响。直观地看 ,中国的科技人员大量外流对中国是一种“智力损失” ,进一步分析 ,中国在付出了“智力损失”的代价之后 ,还会得到多方面的回报。越是从长远来看 ,这种回报可能越丰厚。只要移民数量不超过一定的规模限度 ,对中国发展的总效应应是利大于弊。在全世界的移民潮中 ,中国按其人口比例属于平均移民水平较低的群体 ,中国政府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断然取消或以较激烈的手段限制移民行为。通过国际人口迁移输出部分人口 ,应定为 2 1世纪中国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方略之一。尊重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人口迁移流动规律 ,以部分技术人员的迁出带动更大规模的普通劳力迁出。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 ,根据国内急需吸纳国外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1.
自1949年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离状态已达48年之久。而香港则以其独特的条件在海峡两岸四十多年的关系变迁中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既是两岸对峙的缓冲地带,更是两岸交流的主要中介。四十多年来,两岸三地已形成某种互动与平衡的格局。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将由此而结束英国一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历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这一政治地位的转变,必将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并对促进中国和平统一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关系逐步解冻。但是,由于台湾…  相似文献   

12.
对于发生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主管地区的国际移民来说,20世纪90年代是动荡的10年。当铁幕掀起之际,人们曾纷纷预料会出现人口的大规模迁移,一时间“群众性移民”成为口头禅。现在大家都公认,事实上的人口流动,并没有出现预料中的那种可怕规模。欧洲有记录的移民似乎是在1992—1993年期间达到高峰。中东欧各国流行的“留在家”哲学与西方对移民实行比较严格的控制互相配合,有效地防止了大规模移民。虽然过去几年有记录的移民一般说来趋于减  相似文献   

13.
17、18世纪德意志封建统治加强与封建剥削加深,加上不断的战争与天灾,迫使德意志人掀起海外移民的浪潮。而当时北美殖民地的巨大吸引力和德意志人移民他国的触壁经历,最终让大多数德意志移民选择北美殖民地作为自己的目的地。1790年美国的第一次人口调查显示,约有20万德意志移民来到北美殖民地,占当时移民总数的10%,这美国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美国移民限额制度的促成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美国移民限额制度的促成因素梁茂信美国社会经过长达50余年的辩论之后,国会在排外浪潮中于1921、1924和1929年三次通过旨在限制人境人数、选择移民民族来源的限额法,形成了完整的移民限额制度。美国为何限制外来移民?其促成因是什么?为...  相似文献   

15.
杨静 《北方论丛》2017,(1):114-1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动下,美国社会初步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工业社会的巨大转型,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东、 南欧外来女性移民潮.在这股移民洪流中,俄裔犹太女性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从俄裔犹太女性移民美国动因看,俄国频频爆发的反犹太暴力事件是促使犹太女性移民美国的直接动因,此外,俄裔犹太女性还长期遭受来自于俄国和本民族社会、 经济和文化压迫,在美国诸多吸引因素的刺激下,最终导致了该时期俄裔犹太移民女性移民美国的高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近几十年的国际移民动向 ,强调了拉美次大陆在以往 5 0年间移民过程的特别之处。本文论述了拉美地区内移民运动的主要特点 ,以及 2 0世纪后半叶的一大景观 ,即愈来愈多的移民流向美国。最后 ,作者探讨了国际移民的增加同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 ,政治暴力对移民的影响 ,以及作为移民之首要原因的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李嘉诚是当今世界富甲一方的风云人物.他拥有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副董事长等一系列显赫头街.近年来,李氏家族所控制的公司在香港十大财团的排次中一直雄居榜首.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李嘉诚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学徒变成了世界级的超级巨富,其间充满了传奇色彩.“李氏现象”——李嘉诚创业成功之路,已成为世界各地为人瞩目的新兴研究课题.最近由香港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方式光、李学典新著《李嘉诚成功之路》(以下简称《成功之路》,就是迄今为止这一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成功之路》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全书共20万字.作者在对中国,包括香港近六十多年来的政治、经济背景的宏观掌握中,全面论述了李嘉诚漫长的成长道路.该书以十章的篇幅,叙述李嘉诚从1928年延生于广东潮州开始,至1988年底刚好六十年的人生历程.通过二十多年的三次跃升,终于跻身于香港的大财团之列,堪称白手起家的实业家典范.在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间,入主“和黄”,击败“置地”,控制“港灯”、“青洲美坭”.组建“嘉宏国际”.李嘉诚家族终于跃居香港十大财团榜  相似文献   

18.
人们习惯于把1984年12月19日至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之日的这一段倒计时数的读秒时刻,称为“过渡期”。在这历史的“过渡期”中,香港文学本身的香港特色日益鲜明,硕果累累,举世瞩目,在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进入“过渡期”后,香港作为联结海峡两岸乃至中西文化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加强了。香港作家立足香港,放眼于全球性的世界华文文学的大文学圈,成为沟通祖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之间的文学桥梁,同时也是沟通五大洲所有的华文作家的一座桥梁。可以这样说:香港文学在“过渡期”的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近代香港与广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鸦片战争改变了广州与香港这对姐妹城市的命运。《南京条约》和其他不平等条约开创了通商口岸体系,广州被迫结束了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垄断而日渐衰落;被迫割让给英国而沦为殖民地的香港却慢慢地夺取了广州昔日的光彩,成为南中国海岸的最大经济中心,并从19世纪60年代起进一步发展为亚洲的一个主要贸易中心。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两个城市的反向变化?本文试图通过下面的比较分析来解答这一问题。人口和移民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后,中国居民仍占人口总数的98%,在1860年是92,441人,1890年翻了一番,增到187,770人,1910年又增至415,180人,  相似文献   

20.
香港,美丽的东方之珠。独特的地理位置,流动而密集的人口,高度发达的都市工商经济,几十年沿袭英国殖民地组织形式的行政体制,香港人民富有活力的创造精神,使香港流形成了“港派风味”浓郁的文学,表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文学队伍的多元构成香港文学圈具有世界上同等规模的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多样性。这首先是由香港人口的多元性和流动性造成的。由于香港当局对移民的流入和流出持一种相对开放的态度,所以自20年代以来,每当香港人口出现流动高潮时,往往是香港文化人聚散最频繁之时。以作家为例,出版过文学作品或主持过报刊文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