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践中来自有特色──读李显福著《通讯与通讯写作》戴永福我最近阅读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显福同志著《通讯与通讯写作》一书,感到很有特色,它是作者运用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阐述通讯采访写作理论的一本好书。它对于初步涉足新闻通讯采写领域的年轻人来说,无疑...  相似文献   

2.
在通讯写作中,人物通讯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讯中的人物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在通讯中再现真实感人的人物形象,就要从细节描写、行动描写、个性化语言描写和适当的点评等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3.
人物通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新闻体裁。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能撼人心魄、催人泪下,对读者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几年来的新闻写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人物通讯写作有“三忌”,“三忌”不忌,就写不出上乘的作品。 一.忌拔苗助长。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是在人物先进事迹的基础上立起来的。如果采访的人物思想境界不高,也没有多少感人的事迹,或者作者未作深入采访,没有获得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6,(4):108-110
小说和人物通讯虽然分属文学和新闻两个门类,但是它们同属叙事文体,都以人物形象塑造和事件讲述为中心,都以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为主要表达手法,所以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讲述故事和拟题的技巧等都可以灵活地运用到人物通讯的写作中,使人物通讯的人物"活"起来、事件"动"起来、题目"靓"起来。  相似文献   

5.
穆青同志从一九四二年起就战斗在党的新闻工作岗位上,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写下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他擅长写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并且不断总结这方面的写作经验,提出了许多有关新闻写作的重要见解。他说:“对于党和人民的新闻记者来说,我们不能单纯地讴歌我们时代的英雄,还必须着眼于透过人物去反映我们英雄的时代。用一句大家熟悉的话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新闻写作角度 ,选取穆青成功道路上的不同知识要素和重要革命里程 ,从思想内涵、典型人物、艺术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 ,探讨和论证穆青人物通讯的特色、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物通讯可谓是最难把握的新闻写作题材。如何写好人物通讯,笔者从做好采访,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巧妙运用表现人物的常用手法;表现出一个人的"人性",切忌人物塑造的"模式化";要平视采访对象,做个事实的记录者;既要融入作者的感情,又得少做评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当下的风貌通讯,其文体特征源自历代山水游记。本文就欧阳修散文如何反映社会变化、风土人情,从可供现在风貌通讯写作借鉴的角度谈了一些认识。欧公散文强调文章与社会习尚的关系,写文章须"言简而意深",笔锋常带情感等作文之法,于更多的风貌通讯迈向精品力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通讯的主题,是作者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等的描述,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想观点。一篇通讯的成败,质量的高低,社会效果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题的提炼。作者深入采访,掌握了大量的事实材料,经过系统的分析研究,揭示事实本身所蕴含的本质意义,才能提炼出反映时代特征的主题。可以说,提炼主题的过程,是认识的主体(作者)与认识的客体(事实)反复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又有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化。提炼主题,是一项重要而艰苦的劳动。本文就通讯主题的提炼,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涉海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类型, 从六朝至明清时期均有诸多相关作品。根据小说中海洋叙事元素的发展变化,可以将中国古代涉海小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孕育期、发轫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其中先秦至两汉时期为孕育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发轫期,唐宋元时期为发展期,明清时期为成熟期。通过梳理中国古代小说海洋书写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涉海小说经历了从想象之辞到可信知识,从神话到传说到纪实到自觉文学虚构的叙事流变。  相似文献   

11.
12.
民生新闻所蕴含和折射出的新闻理念值得研究。主要包括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平民化的创作理念、服务民生的工具理念、重在建设的批评理念和区域文化的认同理念。其中,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是民生新闻的精神内核,是支撑民生新闻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3年6月11日凌晨1点至6月12日0点共24小时内央视新闻频道的所有整点新闻为蓝本,通过个案定量分析揭示央视新闻频道整点新闻在信息量、时效性和现场感等方面的基本状况,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闻聚合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公众对新闻资讯的获取,但由此带来的新闻作品著作权纠纷也日趋频繁。如何协调两者利益、实现对新闻作品著作权的保护,美国和英国的司法判例给出了不同的模式。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既要规范网络转载行为,维护著作权人利益,也要重视新兴媒介的经济、社会效益。未来我国《著作权法》修改要充分反映市场趋势,着眼于新媒介与新闻作品著作权人两者利益的平衡,探索构建协作共赢的生态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5.
深度报道在西方称为解释性新闻 ,通过大量的背景材料以解释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揭示新闻事件的全信息和深刻含义。本文是通过深度报道产生和发展过程与新闻背景材料间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展开论证 ,说明了有背景材料不一定是深度报道 ,但深度报道一定少不了新闻背景材料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新闻传播的专业性和专属性受到巨大冲击与挑战,令新闻传播的公共性在信息传播的社会化中得以凸显。对新闻报道而言,"观点"作为主观性意见和个体性认知,不仅以话语的姿态呈现于事实的逻辑表达中,也同时以一种选择性策略投射出社情民意,从而聚合成公民新闻和公共新闻的信息处理方式,它具体表现为媒体报道中的新闻观点化和观点新闻化取径。作为对媒介生态变迁的顺应,这样的报道取径可以概称为"作为新闻的观点"的话语生产与媒体话语实践。在此过程中,新闻传播的社会属性、社交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媒体与社会通过新闻生产的对话可能亦得到增进。以此媒体话语参与公共传播的社会表达实践来观照当下的观点新闻及意见生产,本文认为:新闻报道的范式转型将是媒介、技术、人文交互整合与调适之结晶,也是其形塑的媒体话语走向深度智识、助力心智和谐的重构公共理性的责任所在及能动回应。  相似文献   

17.
界定新闻概念,忽视新闻之认知性内容是不符合实际的;同时也不能无视或忽略其中的价值观内容。从新闻之内容出发,结合新闻具体而又及时地反映新近事实,以及及时快速传播的特点,应把新闻界定为:新闻是被传播的人对新近事实的反映。新闻的基本内容是新近事实的信息以及与此相关的新闻报道者的价值观。当然,此处价值观的呈现形态则可隐可显。  相似文献   

18.
新闻来源作为新闻原料的提供者,与新闻部门进行交易的动机,既包括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又包括避免不良的媒体信息。在公共关系产业迅速发展、记者队伍与所提供的内容之间不成比例的增长,以及记者考核体系"重量不重质"的倾向的格局下,利用公共关系的消息来源乘虚而入,一些组织和个人通过公共关系影响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示自己的形象、争取自身的利益。这些组织和个人影响媒介对他们报道的路径有:控制新闻渠道、制造新闻、信息补贴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媒介产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媒体为抢夺新闻资源“买新闻”,“新闻线人”为获取利益而“卖新闻”。如何正确对待媒体环境中这两种现象,规范新闻市场,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也是急需解决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新闻策划和新闻报道策划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有本质的区别,新闻报道是可以策划的,而新闻是不能策划的。策划的所谓新闻,其实不是新闻,而是广告活动或公共关系活动;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又完全不同,新闻炒作属于新闻报道策划。新闻报道策划有它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特点及注重传播技巧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