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起步晚、起点低,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从供给机制、调节机制、提供方式、财政体制等方面入手,明确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角色定位,探索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参与机制,科学确定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焕 《南都学坛》2009,29(6):110-114
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使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推进了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建设,基本建立起了公共服务的监管规则体系。我国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公共服务监管与问责机制存在一定缺陷。国外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经验有普遍推行以市场化、社会化、分权化为主要趋势的公共服务改革;社会性公共服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重视调动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的积极性;重视公共服务的监管问题。借鉴国外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经验,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政府应当在公共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入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应有的活力;注重公共服务的社会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公共服务的全程评估,强化公共服务的问责和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取得快速增长的同时,地方政府对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供给呈现出"趋中"的态势.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分税制在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关系上存在一定的不对等,政府考核机制偏重于经济发展,而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又相对"脱嵌"等方面.通过以我国近年来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的数据为考察指标,发现地方政府在"多任务代理者"角色下的公共服务供给中表现出"趋中"的动机,治理对策上则应注意三个方面,即改革与完善分税制,促进社会政策建设以及创造公共服务市场的竞争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风险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果,不仅能够预防各种风险的发生,也能在风险发生后将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同时,通过风险社会的视阀来研究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题,也有助于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总结、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风险社会理论,重新构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进行相关制度设计,具有方法论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体系既是弥补市场缺陷的重要机制,又是政府发挥经济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平台,对于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三化"协调发展的要求,中原经济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路径应该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非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化、公共服务体制弹性化。政府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最重要主体,应该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推进事业单位和财政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6.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进行深层原因分析,认为在服务型政府视角下重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路径是解决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有问题的有效选择,并在服务型政府视角下提出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县级政府作为重要资源的掌握者,应主要定位于规则制定、支持培育、监督管理等多重职能作用上。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县级政府职能的实证分析,发现政府主导提供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项目与居民需求偏好存在一定偏差;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培育比较匮乏;绩效评估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县级政府职能,应着力构建三大机制:准确表达民意的公共信息采集机制、对社会组织的多元培育机制、科学高效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地方财政支援农业项目支出稳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取得显著的成绩,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在公共物品供求上仍存在总量失衡、结构失衡、地区失衡等问题,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必须建立民主、科学的供给决策机制和需求表达机制,多元化的供给主体选择机制,多渠道融资机制以及长期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9.
武汉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及公共医疗卫生的非均等,社会保障能力的差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失灵,跨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错位,政府间合作协调机制不完善等是武汉城市圈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和完善四种机制:一是建立城市圈纵横相结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财力保障机制.二是加强政府合作,完善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协同机制.三是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四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监督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正经历着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在公共服务改革进程中,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总体供给不足、质量低下之间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培育公共服务精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与社会的协作机制建设、建立公共服务能力考评体系是当前我国政府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1.
论恶的本质     
恶的对象是合理的。这种合理者是一种现象。人们以现象为恶。现象是相对的,彼此矛盾,因而为恶。现象必然具有价值立场,或者善,或者恶。善可以是恶,于是现象必然是恶。现象在肯定本体的同时,也必然地桎梏了本体。当本体是善的时候,对善的本体的桎梏与妨碍自然是恶的。  相似文献   

12.
"特蕃"考     
“特蕃”是敦煌文书对公元9~10世纪间吐蕃在河西及陇右地区的统治结束后的百余年的一个时代的专称。公元9世纪中期至10世纪后期,以敦煌为中心的陇右地区广泛使用吐蕃文,吐蕃赞普形象重新在敦煌石窟大量出现,说明吐蕃文化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和渗透、当时的统治者们对吐蕃影响的利用,以及吐蕃对中华民族社会进步发展的贡献都相当深远。  相似文献   

13.
作为甬上名校的宁波效实中学,其校名长期被认为是取自《天演论》的“物竞天择,效实储能”,但事实上原书中并无此句。“效实”一词的内涵,其实经历了从赫胥黎到严复再到效实创办者的两次创造性“误读”。“效实”二字不仅蕴含着近代甬籍人士“教育救国”的务实精神,也继承了深厚的浙东学术传统。透过“效实”之义,也可对宁波地域文化作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定义向来是一个存在着争议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在梳理我国20世纪新闻定义研究沿革的基础上,对新闻的定义作了语义学的探讨,从而阐明事实说和报道说作为一种"释义性"解释,都有各自特定的使用场合,不能相互取代;信息说科学地揭示了新闻的一般本质,相对于事实说和报道说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新闻在阶级社会中的特殊本质,即新闻是报道新近变动的事实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赋起于楚辞骚体,继有大赋、骈赋、律赋、文赋之制,赋体的演变突出显示于句式的变化。楚辞及骚体以句尾“兮”字拉长语气,增强感叹,又以句中虚字接连名物、形容并形成结构复杂的散语长句,适合怨怼激发的情感抒写。汉大赋鸿篇巨制,大题苞览,叙物为本,主要以四言一顺的散语长句展开名物和形容的铺陈。六代骈体小赋及唐代律赋抒情体物,则以四、六及其愈趋谨严的联对结构乃至声律规范承当一物一事的细致描写,物我相融,于诗为近。宋代文赋复归散语,然与汉大赋承接诸子谈辩、排比辑事不同,而是援取唐宋“古文”作法,其较远的来源是秦汉叙议之文,句式长短不拘一格,议论为主,显示主体意识的自我执持。  相似文献   

16.
阴阳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阴阳哲学思想诸元素早已产生并蕴涵在"天象观测"和"生育崇拜"等人类早期的社会实践和理论体系中。在天象观测中,实际上蕴涵了后来阴阳哲学中的两个主要规律:"循环变化"与"往复消长";而在生育崇拜中,则蕴涵着"阴阳二元"形式的直接来源———男女二元。作为先秦天人关系转变之表征的"巫史传统",其存在为阴阳哲学的最终形成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迄今史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噶尔丹十三岁时被认定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温萨活佛的转世,在西藏削发为僧,僧格遇害后在拉萨还俗返回准噶尔.笔者根据藏文史料<五世达赖喇嘛传>和俄文档案,结合蒙汉文史籍考察,认为:噶尔丹于1644年出生后即被认定为第三世温萨活佛的转世,1656年十三岁时入藏学经,1666年二十三岁时离开拉萨回准噶尔,到1670年发生内乱一直生活在故里,1672年二十九岁时称"珲台吉",正式还俗归政.  相似文献   

18.
苏州具有 2 5 0 0多年的历史 ,吴地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为苏州文化强市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苏州市坚持从实际出发 ,构建文化建设的新格局 ,努力把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成为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强市。  相似文献   

19.
李白卒年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人皆认为李白卒于宝应元年, 1983年李从军先生首先提出李白不卒于宝应元年说。本文从对李阳冰《草堂集序》的辨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及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的考辨,论证了李白不卒于宝应元年, 而卒于永泰元年。  相似文献   

20.
儒学是生活类型的学问,这主要表现在儒学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公共生活的重视和追求。因此,儒学并不是抽象空洞的,更不是远离或损害生活的,而是丰富、追求、提升生活的思想体系;因此,儒学展开的方向自然是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