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自然界、在现实生活中,自然美是大量存在的,其形态也千姿百态、难以穷尽。自然美现象在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文中,亦有相当的反映,数量不少。要在语文教育中有效地实施美育,达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的目的,课文中的自然美现象确是一块值得开掘的土地。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课文中的美学现象,以训练和提高他们对美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谈语文课前导语李桂琴语文课前导语,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对完成教学任务起到积极的作用。“文与道”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语文课前导语同样可以实践这一原则.课本中许多文章本身就是一篇篇形象的思想教育范例,语文教师如何...  相似文献   

3.
尽快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问题,是近年来教学中谈论最多的问题。1978年3月,吕淑湘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的文章。吕老在文章中尖锐地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中小学语文课所用的教学时间在各门课中历来居首位……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我们要搞四个现代化,可是让孩子们只用稍多于十分之一的时间学科学,而有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收效不大的语文…  相似文献   

4.
从单篇教学到单元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多少年来,语文课是教师一篇篇地教,学生一篇篇地学,没有明确的整体教学目标,知识传授零打碎敲,教学内容纷繁无序,耗时多,效率低。单元教学实验以来,至少在以下几方面显示了优势:1.目标的整体性。单元教学.把语文教学看成一个系统工程.看成一个整体。单元有教学总目标,各篇有教学分目标,分目标为总目标服务,构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整个语文教学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这就克服了单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2.知识的系统性。单元教学对要传授的语文知识.在一个单元之内有整…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导入是重要因素。导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导入要从教学目的出发,进入教学重点。导入要吃透学生心理和教材特点,采取更活多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股语文教学大讨论,既有对二十年来语文教学成果的肯定,也不乏对语文教学的“少质低效”现象进行严肃而中肯的批评。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之所以会存在这种现象,恐怕与忽略了语言教学这一重要因素有关,为此想谈谈个人的看法。一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要以准确掌握这一母语为根本前提和最终归宿,因此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有正确的认识,是关系正确认识中学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原则、方法等基本问题的关键。新大纲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表述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据此,中学语文课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普通中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  相似文献   

7.
针对学生心理进行语文教学栾帆教师不是传播知识的传声筒,课堂教学不是放录音或录像。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艺术地展开教学活动。一般地说,语文是中学的重点学科,容易引起学生对语文课学习的兴趣。但是,对于中等专业学校(或技校)学生来说,语文课就不是重点课程...  相似文献   

8.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老师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将阅读单纯地理解为语文的阅读教学.在语文课上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中心。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而这样的教学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讨厌语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意识到这样的做法.非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一栏中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说明语文这一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具有独特的功能。 把语文课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不是始自今日。我国封建时代,无论启蒙读物还是较高程度的教学用书,都渗透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观点。新中国诞生后,国家教委一直倡导语文教学要做到“文道结合”,即要把基础教学与政治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二者不可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语文课单纯强调它的工具性,甚至单纯当作语言文学课。我以为这样的结果,不仅未能真正提高语言教学质量,还使语文教学所必须承担的德育、美育、智育教育受到很大影响。我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同时重视和加强文学教学,这是培养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需要,也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下面围绕着中学语文的文学教学问题谈几方面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有相当数量的中学,尤其是高中,母语学科教学已经从第一位降到小四儿、小五儿,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语文还要高考,否则还要往下滑。语文要靠积累,无法急功近利,突击没什么效果,只得"让路"。学生呢?据多处抽样调查及实地观察,学生对学语文无兴趣,对语文课既不反对,也不喜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冷漠,可怕的冷漠!因此,语文课改中要抓好"感情"这一关,使学生由冷漠,冷淡变为喜爱,热情,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课─—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情感教育问题曹若愚教育是像诗一样美好的事业,而语文课在中学教育中无疑是其中最美的篇章之一。一段时间以来,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案色彩缤纷,而语文的教改更呈现出极其活跃的局面,但也有令人忧心的倾向。一些人只谈语文...  相似文献   

13.
略论选好课文教学的突破口潘国红选好课文教学的突破口,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艺术。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有这样一种职业错觉:分析课文便是“范读正音──析字剖词──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中心──分析写作”,其结果,教师累得气喘吁吁,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于...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刘志文(遂溪县大成中学524300)随着教育形势的突飞猛进,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走出困境的呼声越来越高。笔者从教语文近二十年,深感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现象。学生每周上6节语文课,老是觉得不痛不痒,似懂非懂。说不懂...  相似文献   

15.
梁倩 《新天地》2011,(12):470-470
语文,我们的母语,不仅仅是语言文字,它充满着诗情画意!语文课,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课,语文教育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高雅文学素质的培养、高超语文能力的造就。所以语文课,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课,它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课!我想,只要我们用心的在课前、课上、课后多加一加,减一减,语文课就会真正意义的归真了!  相似文献   

16.
以往,我们批判了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或文学课的错误作法,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我们必须十分清楚地认识到:摈弃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因素,同样会使教者不得要领,学者不得旨趣。当前,不但不能削弱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因素,而且还应适当地加强,否则又会出现新问题。文学作品是中学及师范校语文教材的重要部分,占有很大的比例。讲述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能在智育上教给学生遣词造句、立意谋篇的知识,而且能对学生进行德育及审美教育。德育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领会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及主题思想的内涵,美育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体味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并得到美感享受。因此,中学及中师语文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对高中思想语文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组织教学时要反思,才能在语文的教学中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众多美的因素,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新课程对高中思想语文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中语  相似文献   

18.
张志公先生曾说:“语文教学在普及教育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尤其是近几年的话题作文,由于这类作文题面上一般不含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体裁上自由选择,给学生写作带来很大的自由,因而往往会放松训练的要求和针对性。这就要求必须打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 ,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 ,而且还须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等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以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提高全民素质。而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根据语文课的特点 ,把审美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 ,对学生进行审美诱导。人人都有向善向美之心 ,中学生正在以一颗好奇的心观察、审度着人生 ,他们尤其渴望了解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恶丑。从这个意义上讲 ,学生上语文课应该有美的享受 ,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民俗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近来在世界文化的新潮向、全球性的旅游热中,民俗文化更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我们认为,中学语文课中涌入民俗内容的讲授,无论是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还是开拓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都是必要的。一、关于语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