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英语歧义结构的形成和语义模糊现象类型 ,并结合实例指出如何利用语境辨别歧义与语义模糊  相似文献   

2.
汪碧颖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4):77-79,103
试图从认知层面,即运用原型范畴化理论来解释语义模糊现象,从而为研究模糊语言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了解自然语言。  相似文献   

3.
目前语用模糊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很多,但是对语用模糊的总体研究比较薄弱.通过评述传统的语用角度和新兴的认知角度对语用模糊的研究,指出目前语用模糊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以期促进语用模糊研究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歧义是一种模糊语义形式,把它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语言研究者却甚少涉及。通过对英语语言中普遍存在的歧义这一现象的分析,论述了人们在言语行为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借助多层语义所产生的施事效果;简单回顾歧义的性质和分类、从语用角度探讨歧义在社交互动条件下对语言交际行为的意义和效用,这对语言研究与外语教学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历年来,在语义研究中人们经常遇到界限不分明的情形。尽管语言学家们竭尽全力去使其精确化,结果却往往令人失望。这正是由于语义本身根深蒂固的模糊性。本文拟从人类对语言这一特征的认识过程出发,从模糊、概括、歧义的区别着手,系统阐述模糊语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用范畴与模糊语义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汉语新词,是为新词语的研究探索一些可行的新方法和观察角度———这种新的方法旨在通过考察范畴与模糊语义之间的关系,从认知本体?认知模式及社会文化三方面分析了都市新词语某些典型的模糊语义范畴。  相似文献   

7.
认知范畴视角下的语义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属性。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内外学者纷纷从语言、逻辑、语用、认知等不同层面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研究。但是由于语义模糊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而且对其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因此对语义模糊各层面上尤其是认知层面上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完善。从认知层面上讲,语言的意义与人的思维和认知有密切关系,而人的思维和认知又是通过范畴化来体现的,范畴化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因此,认知科学上的范畴理论可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认知范畴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认知范畴的模糊性。从认知范畴化角度讨论语义的模糊性及其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会对语义模糊的实质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运用语义学相关理论,截取语义模糊和语法模糊两个侧面进行剖析。前者讨论了客观对象的类属边界的混沌状态以及客观对象的伸缩性和摇摆性;后者从词类之间或词类内部、句法结构、句和词之间等3个方面探讨了语法模糊之渐变,旨在解决语言运用中的诸多困扰。  相似文献   

9.
歧义与模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和模糊是语言的两个重要属性.歧义是一种语义不确定现象,模糊是指语言所指称的概念外延不明确,两者可以从根源、范围和发生机制等加以区别.语言中歧义与模糊普遍存在,交际中,听话者不得不借助物理语境和认知语境并按照关联原则进行推理,来解读说话者的真正意图,因此语境对语言的歧义性与模糊性起重要的化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歧义和模糊是语言不确定性的两种主要表现 ,是两个表达不同但又极易混淆的语言概念。本文通过分析歧义与模糊的形成因素、意义解释的明确度、强制性以及在言语中的使用等方面 ,为正确理解歧义与模糊的差异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歧义、模糊、多义是语言学里三个不同性质的概念。文章拟就这三个概念的特性、差别、相互关系及其积极的语用功能等方面作简要的比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既紧密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尽管两者均研究语言意义的模糊性,语义范畴模糊是语用模糊的基础,但是前者侧重于自然语言意义模糊性的静态研究,而后者主要关注语言交际中的模糊性。该文在回顾分析国内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两者的研究范围是不同的,并通过实例进一步澄清了两者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语义语用模糊及其理论解释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语言模糊理论作了界定,然后在英国语言学家坎培森的语义模糊理论和语义场理论为基础,从语义学的角度对语义模糊进行了分析,最后从语用学理论出发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了多层面的分析,推导出模糊语言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语义结构与歧义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法单位内部成分与成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语义关系 ,形成一定的语义结构 ,通过语义格、语义指向和语义辖域等语义形式表现出来。语义结构分析能比较有效地分解歧义 ,从而较为全面地显示它在语法研究中的生命力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语言的模糊性和言语中的笼统和含糊的对比,找出三者之间的区别。试图说明语言的模糊性和言语表达中的笼统与含糊实质上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性质。在言语活动中对三者加以区别并适当运用,可以更好地完成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语义歧义与语用歧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诸家学说的基础上,将歧义分割为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两个范畴。对二者的分割原则以及各自的定义、分类、产生条件等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英汉数字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具有模糊语义,重在表义、言情、显势。本文从英汉数字模糊语义出发,对其翻译三原则和五种互译方法进行探讨,寄望于对模糊语言翻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语义的演变主要发生在词汇平面上。传统的词汇语义学在谈论词义演变的原因时,更多地将它归于历史的、社会的因素。认知词汇语义学则认为其内因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隐喻是人们形成语言和思维的基础。语义的演变正是反映了人类认知的这种隐喻性质。  相似文献   

19.
“搞”的句法、语义和语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搞"是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一个高频词,句法上具有极强的组合功能;词语意义丰富,从动作义的凸显到动作义的虚化,表现出语义泛化的特征,同时,具有经济、口语性强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数的基本功能是用于计算,但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数字常常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概念,这就是数字的模糊语义现象。根据语义等值和功能对等的理论,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应根据民族性原则、习语性原则和形象性原则,采取保留数字直译、变动数字改译和舍弃数字意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