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提出的用“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统一的设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也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从“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出和成功实践,使我们从一个侧面更深刻地认识到,2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出要归功于实事求是只有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人们才能掌握并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基本原则,作为认识和解决问题、判断是非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以无比恢宏的气度和过人的胆识作出以“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战略决策。重温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联系今天的世界大势,更倍觉这一伟大战略决策的时代意义。 一、“一国两制”顺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潮流 “一国两制”作为一个完整的构想,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之后,首先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他在谈到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时说:“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周恩来实现祖国统一设想和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苗鸿玲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提出了统一祖国的伟大设想,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人创造性地提出了统一...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及其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成功运用,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本文试从法学理论的角度,谈谈“一国两制”的法律保证问题。 一、法律保证是“一国两制”必不可少的重大特征 “一国两制”,无论就其思想基础、提出背景、现实内容和表述形式来看,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法学的角度看,法律保证就是“一国两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大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理由; (一)从历史比较的角度看,法律保证是“一国两制”新概念的题中必有之义有人认为,“一国两制”现象在历史上早已有之,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我们今…  相似文献   

5.
论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理论○张黎天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领土完整,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是所有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目标。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嘱咐我们一定要完成这一遗愿。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肯定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具有内部矛盾,存在着矛盾的方面、特性和倾向。矛盾的双方既对立,相互排斥,又统一,互相依赖,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这种内在的对立和统一。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综观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政治势力的实际情况,我们党提出“一国两制”战略决策,这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实际应用和发挥。“一国两制”是个矛盾统一的概念,“一国”是统一体,是统一性、一致性;“两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从现实依据、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重大意义几个方面论述了“一国两制”方针,认为这是对马列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赵文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党和我国政府为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大陆与台湾的统一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而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作为和平统一祖国的政治构想,它的提出和实施,不仅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促进了...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科学构想强宗恕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结束了英国在香港156年的殖民统治,洗雪了中华民族蒙受了一个半世纪的奇耻大辱,迎来了一个新时代。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国人民一百多...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一构想所以具有中国特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中透析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与智慧,体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厚德载物的胸怀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为祖国的统一开辟了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的日子。香港在殖民统治下走过了156年的漫漫长路,终于重新跨进祖国温暖的家门,开始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笔者从参加中英政权交接和特区政府成立仪式,亲眼目睹香港政权平稳交接的过程,到亲历特区政府成立一年来所遇到的风风雨雨,深感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这个伟大构想是何等的高瞻远瞩。同时,也感到要落实这一构想很不容易,它要面对和解决许多从未遇见过的复杂问题,接受来自多方面的挑战。所幸的是,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和特区政府…  相似文献   

12.
论香港回归后深圳、珠江三角洲与香港优势互补——兼论我国从“一国多制”向“一制多式”加“一国两制”的发展中国太平洋学会会长于光远(1997年5月13日于深圳)(一)再有一个多月,香港就要回归祖国了。它对中国、对整个太平洋地区、对全世界都是很大的事情。来...  相似文献   

13.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对广东“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指示和要求,中共广东省委李长春书记作了贯彻落实的工作部署,提出了关于加快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以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调查研究课题。这一课题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有直接的关系。李长春书记在全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新技术革命浪潮蓬勃兴起,知识经济时代正在来临。”为此,要全面实施“科教兴粤”战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这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广东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的需要。笔者认为,要想实现这…  相似文献   

14.
谢菊兰 《社科纵横》2009,24(1):121-123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同时也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讲“和合”,主要是用以处理人际关系、民族关系、国家关系及其他社会关系,强调要使这些关系保持和谐一致,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5.
黄文城 《探求》2001,(Z1):80-81
“左”的思想和“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有着很长的历史及恶劣的影响。所以“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这一至理名言一经邓小平同志提出,很快就为人们深刻认识。但在中国这块小生产仍有广阔市场的国土里,“左”的东西不但恶种难绝,而且还极易繁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对“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比较了“两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伟大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之后提出: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一贯提倡“实事求是”,这正是他们创立“两论”的方法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创立,以及新民主主义的纲领,指引中国人民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来出现种种失误,都是因为背离了新民主主义路线;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论”,发展了“新民主主义论”的光辉思想,他为实现社会主义目标─—共同富裕,规划和设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标志着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建成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两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国富民的伟大历史里程碑。文章最后在“跨世纪的新课题”中提出了有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论”需要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有待深入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香港平稳过渡、顺利回归的事实,证明了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政治方略的成功。而这一方略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符合中国传统政治文化(PoliticalCulture)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追求统一的强大内驱力。对“根”的高度认同,对列祖列宗的虔诚敬仰,对血缘关系的自然依赖,对乡土的无限眷恋,对祖国的深厚情怀,以文化认同作为区分民族的最高尺度等传统政治文化特质,在结晶成中华民族‘呐聚核”的同时,将国家统一、民族统一、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内化为整个民族的一种超越群体意识的心理定势。对统一的追求,成…  相似文献   

18.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对一个省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强省”是中共黑龙江省委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新的总体思路。正确选择“二次创业”的实现道路,确保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完成,对于提出“二次创业”的总体思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戚攻 《探求》2000,(3):4-6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提出,并逐步上升为一种理论程式的。而“理论程式”必然对相关和相同属性的社会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性。理论程式的“指导性”是通过其运行的基本原则表现的。因此,考察这一“理论程式”运行的“基本原则”,以及这一“基本原则”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性,是揭示“理论程式”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前提。 “理论同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实践中形成并运用的基本原理。它有三个层次:一是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因此,理论符合于现实是理论正…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创造性构想。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光辉实践。在全国人民喜迎香港回归之际,我们摘录了邓小平同志关于香港回归的论述,以之纪念这位世纪伟人,重温这些重要理论,使我们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其作用的巨大和意义的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