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后殖民理论家详细考察了殖民者对殖民地民族文化传统的扭曲,殖民地人民对这种扭曲的反抗,以及东方民族国家中特定群体的文化身份问题。并立足于反本质主义的价值取向,指出后殖民国家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不是也不可能恢复到前殖民时期的状况,应当面向未来,建构多重复合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21,(1):29-37
郁达夫留日小说在显性层面贬抑传统中国,又在象征、隐喻、寓言的层面颂扬传统中国,将其作为对抗西方文明、克服身份危机的文化策略。其主人公歆羡西方文明又为西方文明所否定,由民族屈辱感获得民族自觉,使得主人公文化身份与民族身份从分裂走向统一,破除了对西方文明的崇拜并发起对西方文明的抗争。以往的研究将郁达夫的留日小说看作东方主义叙事,固然有助于说明郁达夫的文化倾向,却将其认同危机简化为东方主义心态,消除了反抗的可能性和主体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古典名著《红楼梦》凭借丰富的文化意象,向世人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通过对比分析了《红楼梦》两个经典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不同处理策略,发现两个译本在目的语中构建中华民族文化身份方面发挥了截然不同的作用。杨译本忠实再现了其中的文化意象,真正发挥了"文化传真"的功能,从而真实地构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身份。相比之下,霍译本则在很大程度上篡改了其中的文化意象,造成原语的"文化失真",从而扭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异化法处理文化意象是在异域文化中构建民族文化身份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对文化研究中的民族主义、民族身份、身份政治、文化多元等重要概念提出了严峻挑战,这种挑战波及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各种论断.民族身份本应该是被压迫民族争取自身权益的武器,然而也经常被右翼主义话语用来为其身份政治服务的工具.在今天极为错综复杂的多元文化的语境中,对民族身份的关注必须同民主、包容性、资源分配、平等权利联系起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论汤亭亭《女勇士》的自我东方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方主义作为西方对东方的霸权话语除了出现在西方作家的作品中外,也渗透到了不少身处西方的华裔作家作品中.在西方东方化的同时,由于历史、学术和个人原因,东方也参与了自身的东方化.汤亭亭利用自己的双重文化背景,选取中国题材,采用传记体形式向西方世界反复言说和确证东方主义,成为自我东方化的典型代表.其<女勇士>以表现中国生活、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里存在的拼贴、扭曲甚至颠覆来实现自我东方化,以迎合东方主义话语中中国文化的淫欲、专制、落后、神经错乱等并不符合实情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习传进 《江汉论坛》2006,(9):124-128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非裔文学批评,作为一种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话语,也属于一种文化身份批评或文化身份话语。文化身份批评探讨文学与身份认同的关系,分析文学对身份建构的启迪意义。这里的身份包括性别身份和民族身份。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家的民族身份与性别身份观念,与后现代主义及与之相关的后殖民理论有着内在关联性、一致性和矛盾性。这些理论都对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的种族观和性别观进行了批判和反省,对身份的认同与建构进行了深层透视,力图颠覆欧洲中心主义的种族、性别本质论,走向文化身份的建构论。  相似文献   

7.
对民族个体的身份特征加以分析不难发现,民族个体成员既是某一主权国家的公民,拥有"国家公民"的政治身份,也是某一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构成单位,拥有"民族成员"的文化身份。比较而言,公民身份是所有民族个体都具有的共性身份,民族身份则是其个性身份;公民身份的重要性往往要胜过民族身份,但强调其公民身份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其民族身份无关宏旨。鉴于民族个体双重身份之间的张力可能对民族国家政治发展构成威胁,协调民族个体双重身份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赋予具有差异公民身份的民族个体以差别权利,不失为协调民族个体双重身份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林精华 《阴山学刊》2003,16(2):40-44
广泛存在于叙述中的基督教话语 ,使得俄国文学具有了欧洲文化的基因。但是 ,俄国经由拜占庭接受的是东方基督教 ,这就使得俄国在精神上有别于信仰天主教或新教的西方 :痴迷于莫斯科—第三罗马这一拯救世界的弥撒亚理念 ,把上帝世俗化甚至意识形态化 ,通过俄国化的上帝反对西式的现代化。也正是这一作为标示俄国文学民族身份的东方基督教 ,构成了千余年来的俄国审美和文学艺术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其学 《东岳论丛》2004,25(5):50-55
消解和批判文化霸权主义是后殖民主义的重要理论旨趣。后殖民主义理论不仅揭露了西方帝国对东方民族的文化霸权主义的实质 ,还探讨了东方民族如何反抗这一文化霸权主义行径 ,提出了反文化霸权主义的种种策略。后殖民主义的实质是从文化角度反思殖民 ,这一文化主义的分析范式也就决定了后殖民主义所提出的反文化霸权的策略仅仅是在文化领域内的话语、理论抵抗 ,这些策略包括 :杂交性、模拟、女权理论和少数话语理论  相似文献   

10.
公民身份总是与具有文化稳定性与传承性的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媒介得以建构。在大众传媒语境中,公民身份中的弱势群体如第三世界国家的公民、少数族裔、女性等,经常被歪曲建构,其民族语言遭遇弱化或侵犯,也造成了这些群体的身份认同危机。互联网作为第四传媒,在全球化浪潮中,理应保护民族文化和少数族群的权利,让网民拥有相互交流、平等发表意见的公共领域,从文化的维度建构公民身份,促进民族认同与族群认同,促进多元文化与民族文化、世界语言与民族语言、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平等交流,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11.
学科文化是学科的灵魂,是学科不断发展创新的精神源泉和内在动力。学科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应着眼全局,整体推进。学科文化自信与文化自信具有统一性,与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同构性,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具有生成性。培育大学生学科文化自信,要深入挖掘和整合学科文化内涵,不断创新和发展培育手段,最终达到浸润和形塑博学自信的新时代大学生的目标。学科文化自信的培育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术热情,促进学生和学科全面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以及践行使命担当的效用。  相似文献   

12.
河北涉县女娲祭典已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方面体现了女娲祭典在我国民间信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其文化现状亟待保护与传承。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涉县女娲祭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当坚持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以女娲祭典为文化平台的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民间信仰文化的保护传承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布迪厄提出的“文化资本”概念,将家庭教育作为与经济投资并重的影响子女教育表现的主因。关注核心素养教育,不仅是教育机构的任务,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使命。从家庭文化教育资本视阈下,通过对家庭文化资本理论、核心素养内涵的诠释,来梳理影响子女核心素养的家庭文化资本要素,进而提出发挥政府的教育文化引导作用,加强学校文化教育建设,优化家庭文化环境等建议,来促进家庭文化资本在提升子女核心素养中的获得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愈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让文化惠泽民生也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因此,民生不仅是指物质层面的民生,而且包括文化层面的民生.文化民生是民生的丰富和发展,是更高层次的民生.这些文化民生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和中共领导人的著作和讲话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文化民生有着多方面内容,即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人民群众精神信仰和理想信念的塑造,以及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实现.在新时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文化民生建设,就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构建良性的文化生态加以保障,并把文化生产力作为其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文化是城市建设中的核心性要素,是城市社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以邯郸市为例,在深入调查邯郸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并提出加强邯郸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进程离不开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国家、社会及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都会产生新的诉求。针对社会各阶层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诉求,探索现实应对策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文化的需求,是文章分析探讨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文化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与概括。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哲学基石,具有突出的实践属性、批判属性和发展属性;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其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和人民属性;以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为其价值目标,具有解放人、塑造人和发展人的文化功用。从哲学基石、政治立场和价值目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再次解读,是我们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我国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近松门借助文学反映武士道精神既是对文学传统的承接与延续,也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的日本民众的侵华迷梦和幻想,演示了武士道外化为侵略形态时的一种更为隐蔽的侵略形式——文化侵略。  相似文献   

19.
主体与结构的关系在辩证唯物主义中体现为特殊与一般、具体和抽象的关系。威廉斯利用文化霸权理论论述了主体与结构的辨证关系,促进文化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转变。对威廉斯文化霸权理论的思想来源及内容和影响的探讨,旨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导引和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文化需要的增进与文化供给的缺口是人们文化生活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一基本矛盾有赖于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演进,进而表现为以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协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们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