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爱玲的《霸王别姬》虽是其早期作品,却在中国女性主义叙事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张爱玲在小说的故事层面采用"对抗式"方式发出女性独特的"声音",在话语层面则采用作者型叙述声音模式、全知叙述者叙述视角、女性人物主要视角、男性人物视角和女性人物视角对比,以及女性认知叙事视角等叙事策略,在话语层面为叙述声音建立了权威性,从而委婉含蓄但却清晰地发出了女性的声音。作者以女性视角对中国经典故事《霸王别姬》进行的新的塑造和建构,使得女主人公虞姬成为故事中的主角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90年代的女性散文从不同的主体、不同的身份切入,通过母亲视角、女儿视角和母亲女儿双重视角等来传递母爱、认知母爱、感受母爱。通过对这个话题的叙述,以女性独特的言说方式完成了对母爱生命的认同和自我心灵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文章重新厘清《献》文的叙述声音和叙述视角,小说中第一人称集体型叙述声音"我们"并不是前后一致的,而是不断变化的。杰弗镇前后三代居民,穿越时空,以既有"共言"的形式又有"轮言"的形式共同叙述了这一故事,文章应用申丹关于"视角越界"的论述解释了文本中出现的所谓"全知叙述"现象。  相似文献   

4.
语篇回指的认知图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指分析是语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语言学家们已经从各种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回指进行过探讨.基于认知图式理论,对回指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从结果来看,认知图式比其他的理论视角有更强的解释力,它可以解释其他理论无法解释的复杂的回指关系,对于模糊的、有歧义的回指关系,认知图式也能做出说明.而且通过分析回指的认知图式,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语篇回指的认知机制.回指关系的理解过程即是相关认知图式被激活、匹配、选择的过程,认知图式的空位和默认值为回指理解提供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小说的视角     
小说的视角选择多种多样,小说成功与否与小说的视角选择有很大关系。文艺理论家对小说视角划分的角度也各有不同。认同对小说视角的基本划分,即:全知全能视角、等值叙述视角、客观叙述视角。在此基础上,对这三种视角所适用的小说题材、模式、语言、风格等作具体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无风之树>以其独特的叙述视角、深厚的审美意蕴成为李锐的一部力作.这部小说不仅对人的生命状态进行了深刻的表述,在叙述技巧上更是令人耳日一新.它提供给我们一种新的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可能,也给我们指明一条拓展小说审美艺术空间的广阔思路.巴赫金文化理论对中国文学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运用巴赫金复调诗学的有关对话主义和狂欢化的理论,对<无风之树>进行解读,为这部作品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写作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写作者为认知主体的高度主体化循环式的动态认知过程。它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这三个阶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写作过程的动态和认知特性,从而指导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8.
小说的叙述视角是选择反映生活的观察点、立足点。叙述视角可分为全知、限制和纯客现叙述三种。本文运用 结构主义叙述学的叙述视角理论对鲁迅小说《孔乙己》进行分析,并指出文本在这种叙述视角下的叙述特色。  相似文献   

9.
叙述视角是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角的选择与作家的艺术构思有密切的关系。凯瑟在《一个迷途的女人》中的叙述视角新颖、独特。整个故事都是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写成,同时结合全知视角和恰当的视角转换达到突出主题和刻画人物性格的效果。这样,凯瑟通过选择最佳视角,利用视角作为人物发展手段,以一个全新的切入点,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统一起来,使作品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对传统叙事方式的一大突破和对叙事文学技巧的一大贡献在于,它在英国文学史上首开旁观式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先例。《呼啸山庄》在西方叙事文学史上,以其大胆的叙述艺术创新手法和陌生化的处理方式,开拓性地改造了传统的框架结构小说形式,在英国文学史上首创了框架结构小说不同叙述者在不同叙述层讲述同故事域的叙事结构,并进而造成多视角叙述同故事的复调现象;并且,文本也是创造了旁观式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第一部英文之作。本文从叙述人称这个视角分析小说切入点的不同之处,阐述了《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在运用叙述视角上取得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李洱《花腔》塑造了葛任这一知识分子形象,并对其精神的困顿与冲突剖析,揭示了历史伦理对个性的戕害.这种剖析是由多个叙事角度及其带来的多重叙事声响完成的.这种多重角度的叙事,形成了文本独特的"对话体"模式,生发了历史叙事的层层迷雾,进而彻底地消解了历史的崇高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萧红的创作生涯中,其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及叙事模式前后有着较明显的变化:叙事视角由全聚焦转向内聚焦,由成人视角转向儿童视角;叙事结构由线性时间结构,逐渐转向为淡化时间顺序的多重空间结构;叙事模式则由以情节叙述为主转向以情感和情调氛围的营构为主。这些变化,对萧红来说,是一个天才作家在成长中不断寻求最好的、最适合自己个性的表现方式的过程;对现代文学史来说,是新文学在发展中不断突破旧的文学形式、拓展审美空间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3.
“四大奇书”虽然沿袭了源自民间口头叙事形态“说书体”,但在叙事视角的具体运用上,却表现出向中国古代历史叙事复归的特点。这种情况的产生与明代特定“社会一历史”语境下的小说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14.
戴维·赫尔曼是后经典叙事学的提倡者和认知叙事学的开创者,也是国际叙事学界重要的叙事学家之一。他的论著和认知叙事理论在国外受到了较大的关注,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论著和认知叙事理论作了较多的研究。通过聚焦和梳理国外有关赫尔曼认知叙事理论的研究,可以更加辨证地看待他的认知叙事理论,为国内针对赫尔曼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也期冀对国内认知叙事学的发展产生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5.
悬念是叙事作品的一个重要元素,其审美视角具有两重性:其一,从读者角度而言,悬念契合读者阅读的心理需求和期待,充分调动读者的欣赏兴趣和激情,让读者在体验和破解悬念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和审美愉悦;其二,从叙事文本层面审视,悬念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结构形式。悬念能有效提升叙事文本的可读性,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其美学效果来源于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确立大学语文的边界与版图形态,需要处理好工具性与价值性、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等多种矛盾关系。大学生关于语文意义和边界的想象,透露出他们渴望超越工具性层面,获得意义关怀、培养世界眼光的愿望。大学语文的教材创新呼应了大学生的渴求,从叙事主题、叙事逻辑和叙事策略上重构了这门课程的版图形态。  相似文献   

17.
电影音乐叙事的基本要素涉及叙述本质与类型、叙述内容与结构、叙述话语与方式、叙述行为与效力四大方面。就功能倾向与传达方式而言,以非语言媒介为载体的音乐以表现情感为主,无法通过自身的符号系统直接完成叙事,而需假借受众的想象与虚构。就内容与方式而言,电影音乐可以以其特有的话语元素,通过标题拟用、基调定位、节奏调控、音画配合等多种手段来提供信息、表述思想。电影音乐的叙事主体非常复杂,包含作词、作曲、歌唱、演奏、编剧、导演、演员等种种能够有效操作电影叙事系统运转的力量。在现代尤其后现代电影音乐叙事的研究中,叙述者、受众、视角等与叙述行为有关的要素,以及音乐形式结构与外部世界的关联等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运用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从叙事时间、叙事频率和叙事情境三个方面分析《并非没有笑声》的叙事特征,详细阐释了小说中创伤叙事的使用,如非线性叙事时间、对黑人前途和黑人音乐主题的重复叙事以及人物视角的不定内聚焦和外聚焦的交替使用。通过对时间倒错、重复叙事和多焦、多视角等创伤叙事策略的深入解读,剖析了休斯在小说中对传统叙事技巧的大胆创新。这种叙事策略的调整旨在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建构黑人种族的创伤历史,彰显黑人种族渴望在白人文化主导的美国社会中获取平等生存权利的强烈诉求。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按写作和出版的时间顺序看,其小说叙述方式和叙述视角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叙事体态也相应有着较明显的变化,逐渐由全知型过渡到限制叙事和纯客观叙事类型,较明显地表现出叙述客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凌叔华和萧红分别是京派文学和左翼文学的重要作家,进入抗战时期,两人都创作了一部带有强烈自叙传色彩的童年题材长篇小说,这其中有着惊人的巧合性和一致性。文章力图从对童年生活的遥忆、对人性、国民性的思考、对男权思想的批判、儿童视角的切入以及散文化的叙事文体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二者在叙事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