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的一种基本分配方法。“服从资本的意志和利益”是资本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按劳分配的“劳”仍然是生产要素的构成部分 ,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不仅具有其合理性 ,而且具有“结合”的客观经济条件。又由于“按劳分配”是社会分配的主体 ,因此 ,“符合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则是社会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按劳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一种提法,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只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收入到底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还是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结果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劳"指的是什么,"分配"的又是什么?目前我国实际上实行的是不是按劳分配?怎样在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内部都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是我们目前必须认真研究和回答的三个重大理论问题.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指的是按劳动的"质和量"对"税后利润"进行分配,以此为标准,目前我国实际上实行的不是按劳分配.那么,在对"税后利润"进行分配的有关法律规定中,如何正确处理劳资之间的关系,兼顾劳资双方的利益,就决定着我们能否有效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是私有制的产物,也不与按劳分配相对立,更不是对按劳分配的否定,它是一种中性的分配方式,并不天然具有剥削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它与按劳分配只有形式的不同,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能够结合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除了占主导地位的按劳分配外,还存在非按劳分配方式,即便是在公有制范围内,涉及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也还有财政补贴、集体福利等非按劳分配因素。那么在按劳分配的范围内,是否也存在非按劳分配因素?我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中也可能会包含一定的非劳因素。这种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按劳分配中的非劳因素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按劳分配从而社会经济的影响如何,以及怎样克服其消极影响,这些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按劳分配不是一种具体的分配方式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础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分配上的区别 ,不是具体分配方式而是分配结果的区别。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覆盖全社会的 ,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初次分配领域发挥作用 ,按劳分配在再分配领域发挥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基础与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宏观调控目标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7.
价值分配的对象是价值,不是财富.按劳分配的现实理论依据是劳动价值论,最终理论依据是按贡献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以承认其价值创造作用为基础的按贡献分配,而不是按所有权分配.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一种提法,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只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收入到底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还是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都是以其所有者将劳动力和生产要素作为商品提供到市场上进行交换获得货币收益来进行和实现的,由价值规律客观调节的市场价格是分配的手段和实现形式.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仍然是我们理解现实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其参与分配的客观依据。因此,表明价值来源的劳动价值论就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由于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产权的稀缺经济资源,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遵循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与收益均衡的规律,所以产权理论和均衡理论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按劳分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转化形式之一;承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并不等于认同萨伊的“三要素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全符合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下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相通之处,按劳分配也只能按劳动贡献分配。了解按劳动贡献分配的两个层面及其趋势,有助于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分配制度的改革。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具体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社会主义按要素分配的内涵与资本主义按要素分配的内涵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有着密切关系 ,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形式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价值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便是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理论是由劳动价值论演绎出来的。因此,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是科学的,但是从它的具体规定上讲,按劳分配理论是有缺陷的,无法应用于实践。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按劳分配理论的本质涵义,摒弃它的具体操作规定,提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的分配原则:按人力资本贡献分配。  相似文献   

14.
实行市场化的按劳分配,必须对传统按劳分配理论有较大的突破,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摆脱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和束缚,应该把按生产要素分配看作是市场经济共有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两者的结合是有层次的结合,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江泽民主席在十五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与马克思提出劳动价值论的时代相比,现代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不可能完全预见到现代社会出现的各种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劳动价值论,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解决新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6.
在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结合中,怎样实现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结合,怎样坚持和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贯彻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应首先搞清其结合的实质、具体方式和市场条件,在两者的结合中,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劳分配"是一种平等的价值观在经济领域的体现,中国当今不存在实现马克思意义上的按劳分配所要求的条件,从而也不存在马克思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平均工资率的形成,同样可以实现按劳分配,但已不是马克思意义上的了.  相似文献   

18.
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按劳分配思想的萌芽.马克思对"按劳分配"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的思辩过程,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其进行了理论的深化和实践.市场经济为"按劳分配"提供了适当的环境和场所,但与马、恩的设想及列宁、毛泽东等的实践相去甚远.这些历史"误会"的出现,是人们认识的深化和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和制约的.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既是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同时,由于多种所有制及多元产权主体的存在,作为市场机制在分配领域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具有必然性。实践中,必须在全面认识二者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从微观经济领域的运行层次和所有制结构层次以及宏现经济运行层次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应是并列的两种分配方式,而应是分配原则与其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只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而实现形式问题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都可以表现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将表现得更为普遍和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