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此系统观下,文学作品的翻译者必须对传统的文学翻译认识进行反思和扬弃,采用具有相应的综合性、体系性的模式进行理解和把握.以文学性的把握为切入点,围绕"细化"思维模式,本文试图建构一个对文学翻译中的语义定位、心理机制、审美活动、文化内涵、意义处理诸层面进行综合检阅的操作平台,对文学翻译进行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从最初译者局限在“技”的经验层面,到语言学家提供了系统化的理论支撑,再到翻译理论家从言内深度和言外广度上加以拓宽研究,对翻译的认识呈现出多元角度下的若干解读。这些认识体现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其中既存在着语言学家与翻译理论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分歧,又存在着译者与整个学术团体之间的摩擦与碰撞。  相似文献   

3.
文体是文学翻译评估,尤其是文体内涵丰富的小说翻译评估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小说语言的文体意义有两种文体表征形式,一为显性文体表征,以英语小说语言为典型;二为隐性文体表征,以汉语小说语言为典型。当评估从“显”到“隐”的小说翻译时,适合主要采用原文文体导向型评估方式;而当评估从“隐”到“显”的小说翻译时,适合主要采用译文文体导向型评估方式。前者重在考察原文显性文体表征在译文中的忠实传递,而后者重视译文直接面对原文文体意义而作的创造性再现。当前学界在评估小说翻译时,主要采用原文文体导向型方法,对隐性文体的考察还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4.
显化,作为翻译共性之一,是指:译者对于原文进行解译的过程可能导致译语文本比原语文本冗长,这一冗长现象可能是由于译语中提高了衔接上的外显程度造成的。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对人称代词手段在构句层面依赖程度不同,这一现象具体到人称代词主语在翻译转换中的表现,则是人称代词主语显化或隐化现象。借助PACCEL-W语料库分析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对显化这一现象的认识,可以指导教师对翻译实践的把握及翻译教材的编写,同时也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  相似文献   

5.
在翻译过程中是否存在和需要译者的"二次解读",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的提出,对翻译学特别是对翻译过程本身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从翻译实践和教学角度看,对译者和翻译专业的教师同样重要."二次解读"不仅涉及译者对译入文本语言和文化层面的再度解读,以确保译文质量,而且引发对翻译全过程的哲学思考.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故翻译过程应是动态的,其中不仅存在而且确实需要译者的"二次解读".  相似文献   

6.
并列还是从属:翻译质量评估与翻译批评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批评重在评论译作的得与失、优与劣、美与丑,意在向世人推介佳作,抑制庸作泛滥,其性质是一项理论活动.翻译质量评估是依据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分析并考量译文与原文之间在宏观与微观等层面的信度与效度,对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进行主客观方面的价值与效果的判断,属于实证性研究,重在对原文与译作之间的分析和对比,以寻求两者之间信度与效度的最大关联.翻译批评与翻译质量评估在研究内容与标准、方法与手段、目的与作用等方面都有着差异,厘定两者的研究地位对译学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翻译补偿研究现状分析及不同层面的翻译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多如语言、文化、翻译目的、读者及译者主体性等主、客观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决定了翻译文本相对于原文而言某个或多个层面损失的必然性。为了降低损失对译文价值及译文读者理解的影响,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就有必要根据某些特定的标准对损失进行补偿。目前,国内外译界学者已经开始意识到翻译补偿的重要性,并对翻译补偿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其研究主要局限于文化、审美等层面,缺乏全面与系统的认识。本文从目前翻译补偿研究的现状出发,指出翻译补偿研究存在的不足,并通过一些英汉互译实例,分别从语言、文化以及审美三个层面分析翻译补偿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给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翻译过程的技术化程度不断提升,使得翻译技术能力成为翻译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我国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学界对翻译技术研究日益关注,翻译技术已成为一个集成化的融合概念,涵盖译前、译中、译后所应用的所有技术。现有研究主要涉及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辅助翻译、语料库、译后编辑、人工翻译、翻译能力培养。目前国内虽对技术能力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技术能力供给与翻译实践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与实践亦存在较多脱节,技术能力培养总体有待加强。翻译人才培养,必须高度认识翻译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推进课程体系建设,追踪语言服务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着眼于信息素养培养,加强项目案例开发建设,积极创建沉浸式技术环境。  相似文献   

9.
翻译操作过程及操作单位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对翻译操作过程及操作单位的双层面双层级动态联动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翻译过程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不同层级的操作单位作出规定并加以阐述,以期有助于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并为翻译实践提供可操作性指导.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译者主体性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这两个维度来辩证地阐释了在译者所处社会背景下,社会和个人两种意识形态是如何操纵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如何将其操纵结果反映在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上的。从两个层面的分析中得出,三者关系其实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1.
以Nida关于翻译是语义属性的经典定义为基础,讨论了各种语义类型在翻译中的不同作用。翻译过程实际上是语义的筛选过程。常规的翻译是从词汇、语法等静态的语言义向语用修辞动态的言语义过渡的筛选过程。因语言之间存在概念范围、句法组合、篇章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全方位等值的翻译很难实现,真实的翻译标准是趋同。  相似文献   

12.
翻译涉及的两种语言反映了各自的现实世界与认知方式,原文读者和目标读者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背景知识造成了可译性限度和目标读者的认知盲点,因此存在翻译补偿的客观必要性。译者应以对译文读者阅读译文时的认知状况作预测分析为基础,坚持相关补偿原则和一致补偿原则,对译文实施适度补偿,以有助于目标读者实现所期待的对译文的认知解读。通过分析英语专业学生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应用翻译补偿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结构性补偿完成较好,文体修辞补偿一般,而由于受到百科知识面限制,概念性补偿做得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从文学翻译目的层次性谈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面对不同类型的文学文本,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根据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的发挥要依据文学翻译目的层次等级性划分,来举例说明文学翻译的目的层次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从而证明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是任意的,而是由文学翻译的目的层次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翻译中,译者应超越单维语言层面,寻求最佳关联,并获取最佳源文语境效果,以引发译入语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连贯与认知关联关系密切。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关联识解原文连贯,构建译文连贯。连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连贯的衔接性强,翻译时可通过语码转换实现,而对于隐性连贯,译者需要付出更多认知推理努力,寻找最佳关联。在重构译文连贯时,译者既要考虑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同时还要兼顾目的语的特点和连贯规范,考虑译文读者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引进西方翻译理论,中国的翻译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跨学科研究的分量加重。翻译活动和翻译现象本身呈多元性和复杂性,所以多学科研究才能促进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目前隐喻理论被尝试用于翻译领域,指导翻译研究和实践活动,并形成了新的隐喻翻译研究范式。隐喻不单单是一种语言表达手段,它更是人类认知活动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隐喻的本质不是一种语义现象,而是一种语用现象,因而需从语用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中隐喻的有关问题。为了准确传达原文的隐喻词语,译者不能机械地照字面翻译,而应根据语言环境和说话者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作家所要表达的感情并结合汉语表达习惯来确定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7.
科技英语翻译的发展需要合适理论的支持。虽然以往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但这些讨论往往侧重于科技英语词汇、语法和文体上的特征,对科技英语翻译的研究仍然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基础。功能派翻译理论以目的文本及目的语文化为导向,主张译文的交际目的是决定一切翻译行为的总原则,因此明确科技英语文章的功能和目的,更有助于科技英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试图在目的论的关照下,以中国沈寿艺术馆的旅游资料英译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翻译策略提高旅游资料英译文本的宣传效果,以实现它的预期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译界存在的对翻译理论认识上的误区出发,论述了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提出新的翻译理论的定义,并详述了翻译理论的两大功能认识功能和解释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散文意象是翻译的一大难点,选取恰当的翻译策略至关重要,以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为理据,中国古典散文意象的翻译是要能在目的语读者大脑中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认知图式,让目的语读者能和源语读者获取同样的目的域映射,从而产生和原文读者相同或相似的阅读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