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实是方针指引下,重新评价陈独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史学工作者努力下,对陈独秀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先后发表过《五四运动和建党时期的陈独秀》、《评大革命失败后的陈独秀》两篇文章,这篇《陈独秀与中国社会主义》,力图从他的著述言行,以及翔实资料,还其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为了迎接今年三月安庆举行全国“陈独秀与社会主义”研讨会,明年陈独秀诞辰130周年将举行纪念研讨等活动,本刊转载了石仲泉同志今年1月在上海《党史与党建》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评论陈独秀的文章;并摘要转载1997年在上海举行全国第四届陈独秀学术研讨会的报道:《一次简朴的学术盛会》和《叶尚志同志在会上的讲话》。另刊发《辉煌跌宕终归不朽》、《陈独秀与社会主义》两篇文章,以供参考。 陈独秀研究是响应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号召而兴,至今近三十年,硕果累累。但陈独秀研究如同涉洋探海,至今仍在逐步深入探索。各种意见争鸣是正常的,是接近历史真实,挖掘遗产宝藏,有利于推动当前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历史前进的有效途径。我社为人才开发鼓呼已有22年,我们认为,开展陈独秀研究,发掘他的文化、思想、理论精华,接受他的教训,实际上是人才开发最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新青年》杂志创刊九十周年的今天,上海到会的同志不少,又迎来了兄弟省市许多热心的新老朋友、同志、嘉宾,齐聚一堂进行学术研究。我作为久处上海到会的一员,由衷地喜悦,对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一)这次是在党的“一大”会址来纪念,对我们党和中国革命久历沧桑,感慨很多。使我陷入对逝去历史的敬仰和回味、峥嵘和惋惜、艰难和振奋的沉思之中。回忆《新青年》,就不能不回忆它的创办人陈独秀,就不能不回忆当时中国人民经历的苦难和以陈独秀为旗手的新文化启蒙运动,号召为摆脱文化的愚昧、思想的混乱、民族的屈辱、经济的贫困而奋争;也不…  相似文献   

4.
我对陈老(杨先生避呼“独秀”其名,乃保持我国尊师重教、尊敬先哲的一贯传统———整理者注)早已关注,一直萦怀于心。他是我中华民族的伟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导核心。我们小时候知道五四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三个,而实际领导的是他--陈老。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那可不只是文化革命,而是由上层建筑推动整个国家的转变,包括整体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所以中国现代史是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后来他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就这两件事关全局的历史大事件说,陈老的历史贡献与日月同辉并不为过。令人难忘的还有他的两个亲生儿子为…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实践中,锻炼和造就了一支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的干部队伍,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陈云同志参与党中央领导工作中,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他一再说,我们所以重视干部的作用,是因为“党的一切决议和政策,都要通过干部去实现”,“没有坚强的干部队伍,我们党的事业就不能发展,  相似文献   

6.
1984年,小平同志在谈到关于经济改革的决定时说:“《决定》十条中最重要的是第九条。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随后,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他又说:“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有发展和生  相似文献   

7.
早在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多次谈到开发培养跨世纪专业技术人才问题,强调说,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好人才。”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跨世纪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最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  相似文献   

8.
《人才开发》2009,(11):4-4
今年适逢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十月九日,也是陈独秀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日。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在中共成立前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天翻地覆的大时代,陈独秀和中共创建者们一起在上海掀起天翻地覆的革命,为中华崛起开天辟地。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用人之道,涉及的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本文只能以数例加以报道,仅作参考,不免挂一漏万。毛泽东同志在革命过程中,在用人方面有独创的风格,是一重大课题,是他领导创立伟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学习、继承发扬光大。但正如《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革”以前“发生了愈来愈严重的左的偏差,“并且在后来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其间伤害了大批党内外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陆续纠正了过去的错误。这都应该作为历史的教训。  相似文献   

10.
有位负责干部在会上说:“有的同志埋怨领导不重用他。你自己不来找我,不上门,我不熟悉你,叫我怎么用你!”大家听了十分反感,说这位领导是不爱人才爱“门客”。 “门客”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士大夫家中收养的“食客”,亦称“说客”。是专门为其主子效劳的。现在的“门客”,虽然与封建时代的“说客”有本质上的区别,但与领导的那种“亲热劲儿”,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现代“门客”们经常不断地往领导家里跑,做事说话看领导的脸色行事,投其所好,送其所缺,说其所爱,亲其所亲,恨其所嫉。久而久之,这些“门客”在一些领导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种“忠诚不二”的印象,成了这些领导呼之即到,得心应手的“干才”。于是,一有机会便极力荐举,使其青云直上。有些领导人时常出现的用人失误,恐怕与他们过分宠爱“门客”不无关系。 事实上,我们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是恰恰不懂得也不善于当“门客”、搞“跑官”那一套的,他们对领导对同志忠诚相待,一视同仁从不阿谀奉承,发现领导人有缺点错误,还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他  相似文献   

11.
袁潇  孟李 《人才开发》2002,(10):31-31
《中国青年报》发表的《领导的文凭从秘书手里来》一文,说到“领导的文凭从哪里来?大抵有四种途径:正经八百学来的,随波逐流混来的,权钱交易换来的,煞费苦心买来的。”看到这里,笔者感慨颇多。 古人云:“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6月25日上午,省人事厅“三讲”教育各学习组分别进行了专题学习讨论。下午,厅“三讲”教育办公室组织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题的大会发言。有9位同志做重点发省人事厅副厅长许传福发言的题目是《人事工作者一定要讲政治》。他说,讲政治,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又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任何事情上,都要讲政治。在当前形势下,讲政治就是要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讲政治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有深刻的内涵。政治是同经济建设、同各项业务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  相似文献   

13.
今年8月14日是《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一周年,《条例》的颁布,是我国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件大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尽快推行公务员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性法规的初步建立,反映了公务员制度从理论探讨走向了全面推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出要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指出“要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  相似文献   

14.
李国文先生的散文集《历史的真相》(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出版)中《草间偷活沉吟不断》一文,说的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经历,其中写道:“他的连捷高中,他的奉旨完婚,他的翰林高就,他的讲学东宫,也使得满朝文武惊诧,艺苑杏林艳羡.”其中“杏林”为“杏坛”之误.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的确。从党的诞生开始,中国共产党在作风建设方面,就有着较高的起点,而党的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在这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执政党的干部问题》一 文中告诫我们:“党要管党,一管党 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从近几年工作实践看,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探索卓有成效的干部监督机制 一是全面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要把公示制与《条例》规定和组织考核办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做到既要体现党管干部原则,又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和公开选拔干部的制度。三是要积极在党政机关内部推行公开竞争上岗,结合政府机构改革,运用竞争上岗…  相似文献   

17.
《实践论》、《矛盾论》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研究在领导活动中运用“两论”的思想方法,去解决现实问题,对于提升领导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刊今年第六期刊发了原中共中央纪委书记之一、原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本社顾问李昌同志《双文明建设与华西大队》一文,是他的一篇长文节录,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极大关注,反应良好。正值欢庆党建81年之际,又发表此文:由于李昌同志是上世纪30年代我党青年运动和12·9运动的领导者、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长,他的这篇讲话表达了我党和共青团前辈的心声和对当代青年的热切希望,语重心长,切合需要。特此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人名要正确     
编辑同志: 阅贵刊去年第李期李俊勇《人才的价值》一文,注意到该文所用实例关于浙江农业大学昆虫学教授的名字有误,应该是唐觉教授而不是“唐觉生”。望予以更正,以防以讹传讹。人名要正确@林永友  相似文献   

20.
《后汉书·淮阴候列传》有言:善于领兵者,谓之将才,善于将将者,谓之帅才。毛泽东同志经常讲的“班长”,指的就是领导班子中的帅才人物。 我们的先人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总结出将之道三原则,即:抓大事,“公无远近”和以将为荣。与此相对应,又有帅才“三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