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认为,无论是“武力与民众相结合”,还是“国共两党结合”都不是北伐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因为这都是在新三民主义指导下取得的。孙中山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发动北伐战争,依照新三民主义确定北伐的目的,遵循新三民主义理论创建革命军队,并以新三民主义武装广大民众,从而使新三民主义成为北伐战争胜利的旗帜。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国民革命军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找到了夺取胜利的途径。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人不仅在平时做训练工作和组织工作,是宣传新三民主义的模范,而且在战时冲锋陷阵,奋勇争先,是执行三民主义的楷模,从而唤起民众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北伐战争。新三民主义不仅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而且是实现“武力与民众相结合”的根基,最终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因此说,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的指导,是北伐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国民党民主派包括两部份人。一是国民党左派,他们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始终遵循与坚持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他们是最初的民主派,一贯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一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背离反动营垒的反蒋派,他们曾受过孙中山先生革命三民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又从亲身经历中认清了蒋介石的反动本质,幡然醒悔而站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阵线上来。组织政治力量,高举联共抗日旗帜,呼吁国共合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的震撼下,以宋庆龄、何香凝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呼…  相似文献   

3.
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旧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标榜革命的政党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低纲领,都包含了土地改革和解放农民的内容。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国共两党的土地和农民政策在其出发点、侧重点、方法手段以及改革的目标等方面并不完全相同。本文拟就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土地和农民政策及实践做一些比较研究,不当之处.欢迎指正。对于土地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中共和国民党民主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曾经有过共识。孙中山在19…  相似文献   

4.
"三自"政策:广西特色的"三民主义"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乃良 《江汉论坛》2004,(7):98-101
民国时期新桂系搞广西建设,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其理论依据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而新桂系并不是简单照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而是根据中国当时的形势,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提出了具有广西特色的三民主义理论--"三自"政策,即自治、自卫、自给政策.  相似文献   

5.
“三民主义”最早产生于岭南,主要得力于岭南对外开放的社会环境和西方文化的熏陶。孙中山是“三民主义”的创立者。然在孙中山的周围还有一大群岭南人,他们与孙中山意气相投,最早对“三民主义”进行了宣传、讲解和发挥。可以说,“三民主义”并不单单是孙中山一个人的创造,除了孙中山之外,其他的岭南革命分子对“三民主义”的创立也有着不可抹煞的贡献。地处岭南的香港,是反清思想的一个发源地。香港自1841年被英国占领后,清政府便不能把它的统治力量伸展到这个小岛。许多不甘臣清的岭南人便把这里作为他们暂时脱离清朝统治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6.
<正> 宋庆龄同志是二十世纪世界上伟大的女战士之一,她的一生是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的伟大光荣的一生。宋庆龄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满怀爱国热情,追随孙中山先生献身于中国革命事业。作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亲密战友和革命伴侣,她全力支持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和广东地方军阀的斗争,热情欢迎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在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代表磋商合作及与列宁所派特使的会谈中,她做了大量积极的、切实有效的工作。她坚决拥护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即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一九二五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宋庆龄高举孙中山的革命旗帜,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辛亥革命80周年,又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25周年。1956年11月,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颂扬了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颂扬他“全心全意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并且指出,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井桦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两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本文拟对毛泽东同志从接受和维护三民主义到批判地继承三民主义的思想历程,作一概略考察。1.毛泽东诞生之际,整个中国处在激烈的动荡之中。帝国...  相似文献   

9.
从三民主义演讲看孙中山的近代化构想钟卓安孙中山为国为民的奋斗轨迹,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转变。“三民主义演讲”,就是他实现这一转变后的思想结晶,也是他孜孜追求中国近代化的不倦记录。在演讲中,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前提、基础和出路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结晶。他在追述“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时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门“因袭”传统文化是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过程中,孙中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创新思想。‘“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政纲中影响巨大,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旗帜。在关于“民族主义”的诸多言论中,孙中山从传统文化中广泛吸取有益于革命需要的东西,并适时地赋予其新的意义。从“驱除邀虏,恢复中华”中,可以看出,孙中…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博大严整的思想体系。长期以来,人们对三民主义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简单的阶级分析方法的水平上,凝固在硬化了的线性理论模式里。它阻碍了人们对孙中山思想认识的深化。本文试图用系统力法中的整体性原理、结构原理和自组织过程理论,从新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以求有所突破。一现代系统论创始人之一贝塔朗菲说过:“普通系统论是对‘整体’和‘完整性’的科学探索。”恩格斯也指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抓不住整体的联系,就会纠缠在一个接一个的矛盾之中。”可见,整体性原理是系统方法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我们分析事物和认识事物的出发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体系,正是这样一种主  相似文献   

12.
王业兴 《学术研究》2001,(4):105-110
孙中山逝世后,不同政治派别的人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对三民主义作出各种阐释,运用三民主义服务于自己的政治目的.邓演达作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对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显现出继承中的超越.本文主要从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上、实现民权主义的途径上及实现民权主义的目标上三方面阐述了邓演达对孙中山民权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八个民主党派之一的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第三党,成立于1928年初国民革命失败之际。它成立后,以孙中山三民主义为旗帜,继承孙中山“耕者有其田”之遗愿,在国共两党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十年内战时期,该党对中国当时经济生活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土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自己的主张,并以计口授田的形式进行了它的土地改革的实践活动。本文试对此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是他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而民权主义则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鉴于以往对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民权主义研究不足,本文拟借纪念辛亥革命七十二周年的机会,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思想,总起来讲,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它所要求的是在资产阶级领导下,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通过民权政体,实行普遍民主,在中国建立一个具有广泛  相似文献   

15.
王翔 《理论界》2008,(11):119-121
和平理论、大亚洲主义、东亚联盟论构成汪伪政权意识形态的主体。而汪伪投敌初期所使用的所谓和平理论、三民主义、大亚洲主义都逐渐成为日本侵略理论的注脚。汪伪虽然标榜承继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但事实上完全受制于日本的侵华理论及政策,需要根据日本方面策略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6.
在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前,孙中山所形成的思想体系是所谓旧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也正是在此思想基础上才形成了后来的新三民主义以及“五权宪法”。旧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经历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阶段。在这里,我们把旧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称之为早期民生主义,并从政治经济角度就其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作一粗浅探讨。 一、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 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与他的早期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思想,并不是同步产生的。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时,只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主张,尚无“平均地权”一说,即当时尚无民生主义思想。在此八年后即1903年秋,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革命军事训练班时,才首次提出了“平均地权”的经济政治主张,从而初步形成了民生主义思想。1905年10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正式问世。现在我们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孙中山全面建构了三民主义理论体系,还在一系列的演说中,论述了宣传三民主义的思想,包括宣传三民主义的原因、对三民主义宣传者的要求、宣传三民主义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对农民宣传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三民主义的文化内涵及其社会功能陈剑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比较系统、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它既反映了孙中山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现代化理想,又突出了时代对中华民族提出的精神、制度、物质文化建设的要求,因而能释放出凝聚中华民族共趋革命的巨大社会功能。本文特...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国民党的创世人和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被国民党尊称为国父,其思想亦被称为国父思想。长期以来他的思想,尤其是三民主义一直被国民党当作立党治国的根本精神。但与颂扬声相对立,近年来三民主义在台湾也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质疑,特别是有些民进党人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