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波普尔在其证伪主义的理论体系中一再强调“证伪”,反对“证实”,倡导与逻辑实证主义迥然不同的理论主张。波普尔反对“证实”思想的实质是他要坚决反对归纳主义的方法论。实际上,波普尔所反对的主要是早期归纳主义的不完全归纳方法,他提出的“逼真性”概念与逻辑经验主义的确证性概念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使其证伪主义的理论基础增添了“证实”色彩。他提出的另一概念“可否证度”同样也揭示了证伪主义对于“趋近于真理”的追求,这些关键性概念的内涵与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主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契合的。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中包含着一定的证实倾向。  相似文献   

2.
证伪主义及经济学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的使命是什么?这是当前许多经济学者所关心和争论的问题。从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哲学出发,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证伪主义要求任何理论(假说)要成为科学,应该具有可证伪性,即可能被事实推翻却没有被推翻,也就是假说必须得到真实世界的检验,必须能够解释真实世界。经过分析表明,经济学要成为科学必须满足科学划界观的要求,必须能解释世界,得出可被经验验证的假说,也就是说经济学的使命就是:解释世界、推测行为。同时,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恰恰就体现于经济学能对世界上存在的大量经济现象和人类行为作出可被经验验证的解释上,体现于其释能力和推测能力的不断提高上。也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所谓的经济学帝国主义。此外,还提出了进行经济解释的一般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3.
波普尔证伪主义对归纳法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大力提倡"证伪原则",并提出了新的科学划界标准。这种标新立异的学说不仅对西方哲学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而且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因其自身的缺陷,西方经济学家最后还是转向了历史主义和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但从波普尔证伪主义对经济学方法论产生影响的这一过程中,我们仍然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5.
科学方法论对科学活动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科学发现和科学检验所遵循的基本规则,并为科学预测和科学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我国关于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发现和科学检验这两个阶段,而对科学方法论的应用阶段———科学预测和科学决策———的研究则较为薄弱。本文通过波普尔证伪主义方法论与决策科学的比较,认为无论在决策科学的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在决策科学的方法上,证伪主义方法论对决策科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波普关于批判理性主义的论述作了细致的分析,揭示了批判理性主义的自身矛盾,指出批判理性主义在整体上是一个自身极度不相容的哲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的模式就是陷入危机的旧范式终为新范式所取代的过程,对金融理论预测证伪性研究的努力导致了金融学理论应用技术和研究范式的不断革新。现代金融理论创新、研究范式变革都要求我们抛弃具有短期功利主义的证实,广泛吸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来证伪和发展现有的框架体系,推动金融理论方法变革和研究范式转换,不断提高理论对现实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8.
波普尔以其证伪主义思想享誉全球。他的证伪主义思想从20世纪至今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受到学术界的热捧。但证伪主义思想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尤其是在逻辑论证、否定归纳法、科学划界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对这些缺陷进行剖析,有助于我们澄清波普尔的思想,同时对于科学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卡尔.波普的科学哲学的核心是经验证伪原则,该原则是建立在其对归纳法的批判基础上的,波普把它看做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该原则的提出是波普较为深刻地洞察了现代科学发展趋势的结果,有其进步性,当然也不尽完美。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由证伪主义的研究展开,讨论了逻辑实证主义的特点和问题,论述了证伪主义对它的扬弃,从而展现了自身以“证伪”为核心关于科学知识的增长的“四段式”动态过程,因而在科学哲学发展史成为重要流派,然而由于其理论固有的逻辑矛盾(约定主义),证伪主义自60-70年代后被历史主义所取代,正是在这种扬弃和取代过程中,证伪主义本身“科学”的命运凸现出来。但是,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在现代西方的科学哲学史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它是西方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过渡的重要环节。因此探讨证伪主义的一些思想与观点对于我们研究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以及科学方法论史都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理性论的认识论是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在西方式思维中以二级抽象模型的形式支配立宪主义的发展。在理性主义认识论的支配下,产生出民主主义、共和主义、自由主义、人权主义等相对表层的宪政文化形态,并塑造出平等、自由的人格特征及相应行为模式。三者共同引导出契约式民主与立宪国家。  相似文献   

12.
洛克哲学体系中存在着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矛盾。他之所以否定人们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与其对人类理智的批判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他之所以坚持实体存在但不可知、名义本质可知实在本质不可知与其在本体论上承认存在弊端的实体范畴、在认识论上经验论的片面性、在方法论上坚持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都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霍桑在<美之艺术家>中对艺术与生命关系的描写,分析了爱默生超验主义对该部作品的影响和主人公欧文@沃兰德超越理性,渴望精神自由的要求,以及作者推崇自然,抒发个性的浪漫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试析波普否定"历史规律"的推导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普认为人的自由意志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客观进程,从而导致了历史过程无客观的规律性。他坚守线性因果规律观,否认趋势是规律的特殊形式,否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可能性。他认为规律应该具有普遍有效性、重复性、可检验性,然而人类历史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单一的历史过程,历史科学中的假设是对特殊事件的猜测,是不可检验,不可证伪的,所以没有一条贯穿社会历史过程的规律。他还给出了由“纯粹的逻辑理由”可推知历史无规律可循的逻辑论证,但他的说法却难以自圆其说。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纯逻辑理由”等方面分析波普否定“历史规律”的推导模式,可以发现因波普将证伪主义方法论、因果律和知识的作用绝对化,使其否定“历史规律”之说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5.
信仰和理性:一种认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和理性这两个概念是在原始希腊文本中生成并发挥效能的,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蕴.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分辨了两种认识论,即理性认识论(以理性为认识出发点)和信念认识论(不加思考地接受他人想法为自己的信念),认为理性认识论是我们认识真理的唯一途径.然而,人们在遵循柏拉图的理性认识论的过程中不得不走向怀疑主义.<约翰福音>在怀疑主义的基础上提出恩典真理论(认为信仰是认识的基础)取替了信念认识论.于是,在西方思想史上出现了两种完整的认识论:理性认识论和恩典真理论.这两种认识论给出的认识出发点彼此不相容.然而,这两种认识论共存于基督徒的思想中.显然,这两种认识论对于人的认识活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对于我们讨论认识论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当代哲学研究中,“出发点”迷恋、“批判性思维”的片面突出、“文本”情结的固守,这几种前提性的错误观念一直牵导着哲学家以及哲学整体走向迷途。对此进行清理批判,是使中国哲学研究走向合理方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批判理性主义也称"证伪主义"、知识进化论,认为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说,其中必然潜藏着错误,需要通过"证伪"发现并矫正其中的错误,推动知识进步;科学包含错误并非缺点,而是知识探索过程的必然现象,"可证伪性"正是科学之为科学的标志。《长恨歌》主题解读、阐释过程的分歧正是提出新说,"证伪",再提出新说,再"证伪",不断"试错",最终更加逼近《长恨歌》主题真实面貌的研究过程,参与者的"试错"都在某种程度上做出了贡献。批判理性主义强调理性的批判(非意识形态或单纯学派之争)和这种批判精神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理念对推动中国学术的深度拓展与实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哲学精神?目前学术界存在三种观点"启蒙运动补课论";"传统文化本位论";"后现代意识论".这三种观点都是片面的,但它们分别反映了中国社会目前所存在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多种矛盾中的某一方而.新世纪中国所需要的哲学精神,不是对上述三种观点中某一种的简单认同,也不是简单抛弃,而是对上述三种观点进行有机整合,提炼出一种能够真正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