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融擢授著作佐郎时间考《旧书·崔融传》载:“圣历中,则天幸嵩岳,见融所撰《启母庙碑》,深加叹美,及封禅毕,乃命融撰朝觐碑文。自魏州司功参军擢授著作佐郎。”《旧纪》载:“圣历二年春二月戊子,幸嵩山。”则知《旧传》之“圣历中”即圣历二年(699)春二月。那么崔融擢授著作佐郎当在圣历二年二月戊子日稍后。陈子昂而有《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诗,诗前小序云:“岁七月,军出国门……时比部郎中唐奉一、考功员外郎李迥秀、著作佐郎崔融,并参帷幕之宾,掌书记之任……”据《通鉴·则天后万岁通天元年》记载,梁王东征是在万岁通天元年(69…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官爵错综复杂,后期在王爵位下又增设了“天将”.天将地位极为高贵,虽然日后洪秀全于官爵架床迭屋,多有增置,但天将与王爵始终只差一等,因为太平天国往往是把官级、爵位和职务同时排列在一条线上,这样,就“天将”言,它究竟是官阶  相似文献   

3.
居室色彩的不同搭配方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含意,有代表性的配色方案有: 一、华丽色调 中心色为酒红色和米色。沙发为酒红色,地毯为同色系的暗土红色,墙面用明亮的米色,局部点缀金色和蓝色,如镀金门把手、壁灯架、蓝色花瓶、烟缸等。 二、娇艳色调 中心色为粉红色和白色。墙面装饰以粉红色为主色的碎花仿丝绸壁纸,并局部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词语札记王小莘翘“翘”本指鸟尾之长毛,在魏晋南北朝引申发展成为活跃的构词语素。1、其突出、杰出等引申义,组成“翘秀、翘俊、翘特”等,表示优秀人才。如《颜氏家训·文章》:“凡此诸人,皆具翘秀者。”《颜氏家训·集解》引卢文绍说:“翘,高貌。翘秀...  相似文献   

5.
翻开三十年代的评论,苏雪林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冰心并举的“围秀派”称号,重新检阅她二十多部创作集,不仅抗战以后的创作题材广泛.风格恣肆豪放,气象廓大.与古代困秀之作有天壤之别,就是赢得“因秀”之名时期创作的长篇小说《棘心o,是否呈闺秀之态亦大有可商榷之处。“闺秀一词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富贵人家之女,一是指有才德的女子。前者是身份的指称,后者是才能品格上的界定。身份上,苏雪林虽非出于贫寒之家,但自传体小说《棘心冲,主人公醒秋之母“平生用钱,时时抬据”,醒秋本人上大学、出洋留学亦须常常考虑经费问题…  相似文献   

6.
起源于先秦、盛行于秦汉的郎官在中国历史上沿着由内向外和由高向低的两种趋势发展、演变。“由内向外”即指郎官从侍卫、参谋的天子近臣逐步给事外朝官吏 ,即郎官之外朝化 ;“由高向低”是指郎官由“官郎”走向庶民 ,即郎官之平民化。郎官之外朝化引起并加速了郎官之平民化。历经九品中正选官体制占主导的魏晋南北朝 ,郎官完成了平民化之演变。隋唐以降 ,中枢郎官如“侍郎”、“郎中”、“员外郎”基本不再变化 ;而郎官自上而下的趋势虽有隋唐“贵郎”之反复 ,终改变不了郎官平民化的趋势。宋代以来 ,各行各业的平民均可自称或他称为郎 ,郎逐渐成为从事低贱工作者的代名词。郎官之平民化是中国古代官称平民化的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针对黄正建、毛汉光等学者对唐代斋郎与挽郎研究的不足,进行的补充论证。结论为:唐代斋郎具体可考者达670多人;斋郎和挽郎的充任年龄与制度规定存在差异;二者都要守选;唐代还存在女性充任斋郎的例子,唐代斋郎的释褐官职以中央事务官和地方官为主。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自由放任的保守主义”思潮构成了镀金时代美国社会思潮之主流,这股思潮在理论上表现为个人主义价值观、自由放任经济法则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哲学思想的大杂烩。它虽从本质上说是服务于当时刚刚兴起的垄断资本家阶层,但客观上也迎合了中产阶级和下层民众特殊的心态。这股强大的保守思潮加速了镀金时代美国垄断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西汉时,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可保举子弟一人为郎,称为“任子”,是少数封建官僚的一种特权。《汉仪注》记曰:“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那时依恃父兄之特权而为官者甚为普遍。比如苏武以父任为郎,董贤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萧育以父任为太子  相似文献   

10.
"隐"和"显"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种审美形态。在外在形式上,"隐"是单纯质朴的,而"显"是鲜明华丽的;在内在意蕴上,"隐"是蕴含丰富深厚的,而"显"是意义单纯明确的。阮籍和陶渊明的作品表现出"隐"的特征,刘勰和钟嵘则在理论上对"隐"的内涵有所揭示,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理想并不是"隐",而是显性的"风骨"、"风力"。刘勰所说"隐秀"的主要意义相当于"隐显"。很多学者把"隐秀"理解成同一审美对象或同一作品的内在意蕴和外在表现,这是一种误解。"隐"和"秀"指的是同一层面的两个对象或两种形态,而不是是同一个对象的内外两个层面。也就是说,"隐"和"秀",指的是两个审美对象或两种作品的不同形态或特征。  相似文献   

11.
论《诗经》中礼教盛行前后的爱情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有的同志认为,中华民族表达爱情的特点是含蓄。这种看法是缺乏分析的。查一查中华民族第一部诗歌总集中的爱情诗,就发现龙的传人,在礼教盛行前,表达爱情时奔放多于含蓄;在礼教束缚下,含蓄多于奔放。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巩固、没落,虽然在乐府中有“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在青楼有“易求无价宝,难找有心郎”之类毫不含蓄的诗,①但总的来看,中国诗史中热情奔放的恋歌少了,隐晦、  相似文献   

12.
冷谦,字启敬,明代武林(今杭州市)人。善音律,曾任太常协律郎。尤善养生,著有《修龄要指》一书。该书介绍了按摩养生术和著名的养生十六宜。冷谦不仅著书立说,更是身体力行,因而他活到150岁。按摩养生术,是一种自己给自己按摩的养生保健术,现摘要介绍四种。 擦涌泉穴:每晚睡前,盘脚坐于床上,一手握住脚趾,另一手擦摩足  相似文献   

13.
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哲学思考仪坤秀一、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内涵独立自主是指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其他方面为维护自己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控制或支配而采取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它的深刻含义是,在处理本国的问题时,要依靠本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决不允许本...  相似文献   

14.
由于陶瓷术语中包含着中外文化的许多内容,因此有关这些术语的英语译名往往有着特殊的用法,如ceram ics,应为陶瓷的总称;porcelain应指工业用瓷;ch ina则指非工业用瓷;“炻器”只能译为stoneware;陶器则译为pottery;“ware”译为陶瓷时只能与窑名、朝代名等连用。另外,为了解决陶瓷术语中词汇空缺的现象,也可采用音译或“改编”(如将“郎窑红”译为lang yao red)的方式,来翻译中国名瓷等。  相似文献   

15.
ONE 我是无公害女生 "郎力达,你要是敢再说我是UFO,我就跟你拼了!"鲁小溪抓住郎力达就抛了出去.一骨碌从梦里爬起来,感觉脖子很不舒服--枕头,是把枕头扔了出去! 昨天他居然说每个女孩都会变成UFO,就是ugly+fat+old,又丑又胖又老.他说男人是越老越成精品.  相似文献   

16.
当代电视纪实文本的“秀叙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下,真人秀节目风靡电视荧屏,成为电视纪实叙述的典型样式.围绕“秀叙述”这一概念,透过叙述学视野考察真人秀以及电视纪实文本,能够深入解析电视真人秀“文本身份”的建构与转换、“普遍隐合作者”的确立与变异、“作秀”和“反秀”叙述的关联等重要问题.总体而言,“秀叙述”是纪实型的:文本发出者与接受者达成了纪实体裁的“叙述规约”.原创力不足导致某些特定类型的“秀叙述”拥有面目雷同的“隐合作者”,从而共同建构出了“普遍隐合作者”.“作秀”与“反秀”在“秀叙述”中同时存在,带给受众混杂性的认知体验.为了建构文本发出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信任链”,伪饰的“反秀”叙述应该避免.  相似文献   

17.
刘明贤 《江淮论坛》2001,1(5):71-74
近代意义上的自然法理论、自然权利论、社会契约论是格老秀斯首先提出并作了阐发的 ,曾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发生过很大影响 ,然而我国学术界却鲜有人对此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分析格老秀斯的自然法论、社会契约论和主权论的思想 ,论证了格老秀斯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近读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一书,发现其中一处小小的失误。刘先生谈到元杂剧演出实况时,例举了山西洪洞县明应王殿元代戏曲壁画。书中写道:“画的上端画一横幅,题著‘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十一字,并有上下款”。接着诠释说:“大行当指太行山,正是在山西境内,故其上款题有‘尧都见爱’四字”。这里把“大行”释为“太行山”是极不妥当的。窃按:散乐,即我们所说的杂剧;行,当指“行院”,也就是戏班子、剧团。所谓“大行散乐”,就是大行院的杂剧班子。忠都秀,大概是当时该戏班一个最出名的演员,亦即元杂剧中经常提到的“大行首”一类人物,故前边又有“尧都(平阳,即今之山西临汾市)见爱(受欢迎)”的字样。所以用现在话来讲,这则题词意思就是:“在平阳最受欢迎的大行院杂剧团著名演员忠都秀在这里演出”。  相似文献   

19.
赵兴国 《快乐青春》2009,(11):50-54
“淑秀、淑秀、淑秀……”一阵阵声嘶力竭的呼喊声在一片废墟上回响,一个关于妇女主任的动人故事在荆楚大地流传。温家宝总理轻轻地对她的孩子说:“给你妈妈上坟的时候,别忘了替我给她上炷香。”  相似文献   

20.
“老师”在古代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史记·荀卿列传》 :“田骈之属皆已死 ,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到宋元时指教授学生的人。金·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 :“伯安入小学 ,颖悟非凡儿 ,属句有夙性 ,说字惊老师。”这个意思沿习下来。另外 ,科举时代 ,对主试的座主和学官也称老师。“教师”指教戏曲技艺或武术的人 ,也指从事这些技艺的人。最早的用例见于元人杂剧张国宾的《罗李郎》。大约到明清时 ,“教师”词义扩大 ,指传授知识执行教学任务的人。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一 :“永乐取举人 ,监生年少者入翰林院 ,习类字 ,以通事为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