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以来,如皋市围绕“转型升级调结构、奋力跨江争八强”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陕的发展势头。梁保华书记在视察时指出,如皋不仅要走在苏中崛起的前列,而且要勇当新时期“渡江突击队’,在科学发展上加快融入苏南。勇当“渡江突击队’就是要在经济总量上持续跨越,早日与苏南比肩;就是要在发展质态上全面提升,敢于超过苏南,  相似文献   

2.
汪金友 《中华魂》2014,(4):26-27
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谈到“谁来种地”的问题时,提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同。”(2013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3.
2007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有效组织和强势推进下,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政府在农业农村发展上的指导思想和推进方式更趋理性,农业增效有了突破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总体看,我市农业农村已步入上升、持续、稳定发展轨道,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基本如期按序时进度实现,发展前景看好,发展后劲充足,发展潜力巨大。但同时,农业农村发展上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进一步加速发展的主要瓶颈,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云南外向型农业发展起步慢、基础差,大力发展云南外向型农业已成为全省上下的一个共识。云南要在加快和深化改革的同时,结合云南民族、边疆、山地的实际,念好云南外向型农业发展的“三部经”(“各民族共同发展经”、“山字经”、“边疆开放经”),在搞好传统的烟、糖、茶、香料、橡胶等优势产业的外向型农村经济的同时,开发好山林、花卉、畜牧等具有巨大潜力的新的外向型农村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必须有新的思路,要实施“两个根本转变”的发展战略,走规模化、集团化、社会化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中央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既是新阶段统领“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本文结合南通实际,就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与战略重点,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思考。一、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构成1、建设新村镇。目前,我市在村镇建设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村镇规划和建设管理不到位,建设零乱无序;农村有新房无新貌,脏、乱、差的现象相当…  相似文献   

6.
重庆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与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庆市现有农村人口2 300万人,农业劳动力1 300万人,但其中却有400万富余劳动力处于失业和隐性失业状态。转移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既是重庆市农村工作面临的巨大压力,也是重庆市农民增收的潜在优势。要把这种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只有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调整农业结构,组织劳务输出和发展小城镇战略,促使农业富余劳动力内部转移、就地转移和跨区域转移,并使之充分就业,这对于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结构性变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末与60年代初的几年,在我党和国家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党先是发动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而后由此引发了国民经济的严重下滑,在农村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党在1961年发动农村大调查,为着手调整由“大跃进”特别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种种问题做准备。“农业六十条”即是农村大调查的最重要的成果。它自1961年3月制定到最终通过,几经修改与反复。这修改与反复的过程也就是党对人民公社认识逐步加深的过程。最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比较成熟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为农村的稳定、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中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地方政府如何贯彻2004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一号文件”精神和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相应的切合实际的政策安排至关重要。在对江苏省的有关农村经济政策进行了考量与分析的基础,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江苏省农村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处理好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关系;二是加大农业结构的调整;三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和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家乐”旅游是指经营者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的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它的兴起,既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满足人们崇尚自然,陶冶情操,提高生活质量的渴望与需求。目前我市“农家乐”旅游业发展状况如何?有什么积极作用,还存在什么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为更好地扶持发展、规范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特别是2005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农业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决策和自治区党委“1234610”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围绕富民兴桂新跨越和“双过千”目标,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超额完成了“十五”确定的各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为此,记者采访了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  相似文献   

11.
《金陵瞭望》2007,(1):18-18
围绕2006年南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在全面完成农村八件实事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农村新5件实事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决定从全市百万农民最关心、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事人手,从2006年起到2010年的5年中.我市为郊县农村再办新八件实事。包括:农村道路通达工程、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农田设施提升工程、农村二次改水工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工程。在2003—2005年的3年间.我市加大了城乡统筹力度,3年来.全市对农村八件实事投入达到了24.1亿元。  相似文献   

12.
《金陵瞭望》2009,(1):21-21
我市继续兴办农村为民实事,投资累计达到20亿元。农村新八件实事千人调查显示,被访农民对实事工程总体满意率达到93.3%,其中农民满意率在95%以上的有七项工程。农村新八件实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农村民生,为农村带来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中国共产党在农业农村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经济思想。其中,围绕回答“社会主义农业与农民大国应采取何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摆布工农城乡关系”“党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应扮演何种角色”这三项理论与现实难题,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理论创新。这些理论创新揭示出中国道路背后的思想基础,而且能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复兴乡村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新阶段,关心“三农”,支持“三农”,加快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如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走势、趋势、前景进行科学的认识、分析和判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趋向,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对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两个千方百计”和“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即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5000亿公斤以上,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在6%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相似文献   

16.
一场“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的大讨论,使高淳县各级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高淳县把大力开发乡土人才资源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科技进步,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涌现出一大批能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专业技能的“土专家”、“田秀才”,为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镇江农村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首要任务,以全面达小康为目标,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走出了一条具有镇江特点的农村改革发展之路,开创了“三农”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农村信贷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农村“货币化”程度、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具有重大意义。实现农村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遵循农村信贷资金运动规律 ,增强农村信贷宏观管理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增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可控性 ,建立信贷风险的分散与转移制度 ,建立不良资产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9.
《金陵瞭望》2006,(12):58-60
1956年9月,党的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然而.1957年9月到10月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改变了以前确认的在经济建设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并公布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要求农业和农村各方面工作在12年内都有必要和可能“实现一个巨大的跃进”。这年冬季掀起的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和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冬季农业生产高潮.揭开了大跃进的序幕。八大二次会议以后.农业更提出“以粮为纲”的口号.要求5年、3年甚至一二年达到12年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继“日本农业现代化特征概说”、“日本农村现代化概说”、“高速经济增长时期日本的农业和农村问题”等文之后,对调整经济增长期日本政府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的对策及其制定的背境、对策实施效果等,按时间线索进行了介绍与分析评述。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去探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农业与农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