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8,(8):92-98
当下新一轮的司改要求实行不超过39%比例的员额制,员额制必然意味着部分现任司法官不能进入员额。这部分未进入员额的司法官并非不优秀,相反是具有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原因。未进入员额的司法官如果既对于过渡期不甚满意,又对于新设司法官种类不可期待,更对于转任司法辅助人员或者司法行政人员没有兴趣,那么剩下的可能的道路就是离开司法机关。为避免司法官陡然集体离职对于司法工作造成的冲击,应该设置司法官转公职律师制度,以保持未入员额的年迈司法官的工作热情,激发未入员额的年轻司法官的工作干劲,延续司法机关对法学院毕业生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高亮  齐凤 《社会工作》2014,(3):17-22
本文探讨的主题是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法律规制问题,具体内容包括:一是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要素环节说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可以适用《政府采购法》,二是详细论述社会工作服务的特殊性,三是针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府采购法》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法律规制方面的完善。通过上述分析深刻认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行为,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特殊性和规范化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必要有效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新农村建设中,律师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乡镇企业、在乡农民以及进城农民工等各类涉农主体。律师应当根据当前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法律需求,运用合适的服务方法,有针对性地提供能满足不同需要的服务内容。服务当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中国律师之于社会发展的应有担当,也是其改善职业形象、提升社会地位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4.
完善中国消费信贷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银花 《社科纵横》2006,46(10):70-71
消费信贷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和信贷渠道,拉动了消费增长,也带来了经济繁荣。随着商品交换的高度发达,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越来越成为规范市场交易秩序、保障市场安全的重要前提。而个人信用制度得以发挥作用首先必须要建立个人信用征信制度。因此我国应该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征信法律制度来完善消费信贷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司法过程中法官分别对法律规范及事实作出解释,并在两者的循环往复中形成最终的法律解释。此过程并非法官的单向、孤立行为,律师也会参与其中。律师以利益导向性作出自己的法律解释,并以沟通的形式寻求法官的理解与认同。因为法官角色的多面性,以及法律解释所考量因素的多元性,律师与法官的沟通并非简单的直线型,而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过程。通过这种多维度的沟通,律师与法官取得法律解释所隐含的社会语境中的共同价值、理念,以及社会责任的合意与认同,协助法官完成其对事实及法律规范的解释,并通过抗辩式博弈进行法律论证,从而使法官的法律解释更具正当性与可接受性。律师与法官的沟通是否顺畅,亦是决定司法是否公正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法律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客观上要求各国律师执业制度的立法配置应适时作出调整。日本律师执业制度的立法配置经历了由严到宽的发展历程。律师业务范围辐射社会各个领域且呈不断发展态势,较好地适应了这一需求。我国2008年《律师法》对律师执业制度的配置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对法制建设提出的客观需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律师参与国际法律服务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其有效路径在于:坚持国家、社会与个人本位并重的立法思维,以立法及律师从业实践为切入点,理性地处理好立足我国国情与借鉴他国成功经验的关系,同时,在立法层面做好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取得的有益做法的确定、规范与完善工作。  相似文献   

7.
蔡照红 《探求》2013,(Z1):118-121
近年来,天河区司法局在全市率先开展建立健全公益性法律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着力发挥律师队伍在开展公益法律服务中的主力军作用,取得良好成效。随着天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法律服务已成为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的一项基本需求和重要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推进律师公益法律服务的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这支智力密集、专长突出的法律服务队伍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中的作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徐世平 《社科纵横》2006,21(6):77-78
中国信访法律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存在三种理论,即强化论、弱化论和折衷论,在信访法律制度的变迁中,政府立法采用渐进的方式,采纳了折衷论。未来中国信访法律制度的改革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整体设计。以现有纠纷解决模式为背景,宏观设计多种纠纷解决模式的受理范围和各自重点,彼此协调,相互衔接。二是微观建构。以既有的模式为基础,重构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进一步完善中国的行政赔偿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向暹 《社科纵横》2009,24(11):52-55
行政赔偿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的法律行为。本文简述了我国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的发展概况,阐述了我国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的特点,并从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赔偿程序等八个方面指出了我国现行行政赔偿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律师制度是中国民主与法制整体建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中国的律师制度可以追溯到革命战争时期,而律师业快速发展则只是近20年来的事情。在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的今天,回顾中国律师制度和律师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对我们重新认识律师的职业功能,发挥律师在当代中国政……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微 《探求》2010,(3):38-41
政府信息公开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里程碑。该行政法规实施一年多来,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的努力和成绩有目共睹,但是申请难、诉讼难的现象也同时存在,暴露了我国现行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不足。为进一步促进依法行政、保障公民知情权,应通过出台司法解释、修改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存在冲突的法律规范等途径完善现行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21,36(1):107-114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任何政府都不可回避的实践难题,而政府信息公开则是实现公民知情权,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消除谣言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法规虽然有重大突破,但对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立法仍停留在效力较低的层面,缺乏专门的立法和相关配套法律,法律机制在运行过程中操作性较低,在处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暴露很多问题。文章着力分析了现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制的存在法律效力较低、配套法律缺失、政府信息公开不够及时、全面、准确以及监督问责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存在的困境,并从提升立法位阶、完善相关配套立法、建设动态信息发布机制以及强化信息公开失职的追责力度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体系变迁根源的探讨,通常遵循国家主义的认识论,即国家意志主导甚至决定了法律体系变迁的所有方面。这种认识论虽然能够较好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再造,但是未能全面把握当前的复杂情况。本文以律师职业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变迁为例,利用定量数据和实证方法说明国家、市场和社会对法律体系的多重动态影响,提出法律变迁的“结构性制约”理论框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体系变迁已逐步由国家主导的格局,演变成国家、市场、社会和法律体系之间相互直接和间接影响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论治安拘留中的律师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治安拘留中律师介入的意义,法律依据与保障、介入时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郑小丽 《创新》2007,2(2):45-49
为了适应社会和公民的需要,政府必然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而以创新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则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文中对服务型政府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其优越性;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和以创新的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2004年,人们以开放的态度研究、吸收、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同时严谨地追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家公共事物管理和谐发展这一目标,在行政法学的研究中出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尤其表现在行政法学基础理论的深入发展、对行政程序的实际操作性研究增强、行政诉讼改革的探索更为广泛等方面。现将有关问题简述如下。一、学科研究前沿问题1.关于行政法学基础理论有学者提出双服务理念,认为现代行政应是在“双服务”理念支配下的有效行政。所谓“双服务”理念是一种对秩序行政、服务行政和依法行政加以整合的理念。它在目标层面上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 《青岛画报》2012,(12):14-15
这一刻,注定被历史铭记——公元2012年11月14日,上午,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闭幕会。作为拥有82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世人瞩目。这是高举旗帜、求真务实的盛会。从11月8日到14日,2300多名十八大代表和特邀代表,履行使命,描绘蓝图,共同奏响奔向未来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18.
公众舆论、市民社会与法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雁春 《学术交流》2003,(11):36-39
公众舆论是市民社会的重要结构性要素。它作为市民社会民主权利表达的最基本方式,发挥公共领域的合法性功能,为政治的合法性提供基础。它还是权力制约机制的核心,通过舆论监督实现对公权力的制约,从而促进民主与法治的实现。然而它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却产生了异化,丧失了对公权力的制约功能。因此,我国在建构市民社会的过程中,在保证公众舆论发挥应有作用的同时,也要避免这种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社会阶层易于流动与社会结构开放的社会,公平合理的教育制度安排是实现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政府必须视教育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只是政府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责任、政策选择及制度安排有所不同.对于社会公共需要性质的教育,政府应为学龄儿童免费提供基础教育,还应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对于非社会公共需要性质的教育,政府的政策选择与制度安排包括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同时还应建立以人力资本预期的教育信贷机制以及教育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法崛起的法学认知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幸福  伍操 《求是学刊》2006,33(1):90-95
中国公法崛起的必然性隐寓于其表征和原因之内,即公法法律文件的逐步完善,公法学术的迅速发展,公法向私法的渗透以及社会对公法的热切关注。而正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公法的崛起,这也给中国法学带来了三大机遇:拓展了中国法学的发展空间;推动了中国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逐渐趋于比较平衡的发展;促进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交叉互动。同时,公法崛起也给中国法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即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向互动上,构建规制国家权力的严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