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的制度创举,是促进和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重要政治基础和基本制度保证,也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理论的重要内容和伟大贡献。新时期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就要与时俱进地把握好该制度的本质特征,旗帜鲜明地反对取消这项基本制度的颠覆性错误,实事求是地贯彻落实和发展完善好该项制度。  相似文献   

2.
宪法文本上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维持、巩固和调整着我国国家与自治民族的关系,自治民族与非自治民族的关系,它既是维护和保障民族权利的基本制度,也是监督国家或国家机关履行职责,妥善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本文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性质、需要、重点、关键及加强法制宜传教育相结合五个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发展所反映的我国政治文明发展程度以及在今后的政治文明建设中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研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将对建设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甚至全国的政治文明产生积极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作者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选择这一制度的科学依据和实践结果,分析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定位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对民族问题的长期性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法律原则。在长期的发展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很好地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因此,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8.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虽经历了60多年的实践,但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诸如自治地方形式单一、自治机关组成和自治地方干部配备不够合理、自治权难以落实等;这些"瑕疵"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自治地方、自治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权利的行使,同时已成为发展的障碍,制约了自治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应将民族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与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探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战略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西部开发为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 法律制度、健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0.
西部开发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西部开发为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健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1.
200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了重大修改,使民族区域自治法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但要加速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缩小民族自治地方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繁荣的目标,民族区域自治法仍有待进一步完善:要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可操作性;进一步落实并扩大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在西部民族地区贯彻科学发展观,对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以新的视角和思路分析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成要素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调整对象,首次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构成的概念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公式、图式,重新界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首次提出和解答了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和怎样实现民族区域自治这两个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执行监督已经形成了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三种基本的法律监督模式。但是,仍然存在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监督保障力度不够、执行监督机制难以落实、绩效评估制度亟待实践等问题。因此,应当以推进合宪性审查制度为契机,改进和提高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监督保障力度,建立健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配套立法机制、争议平衡机制和法律责任机制,探索实践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绩效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5.
《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准用性规则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一些法律条文援引的法律对相关问题虽然作出了明确规定, 但与《宪法》第115条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第4条规定的“使自治机关有大于一般地方的自主权”的原则存在冲突,致使自治机 关的自治权失去了相关法律的支持和保障。二是一些法律条文援引的法律或其他国家规定并没有对相关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使得有关国家机关的职责履行缺乏有效的规则约束。为此,应对《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准用性规则进行修改,明确指出所援 引的法律或其他规定的具体名称或内容,为立法者提供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引,以更好地维护法制的统一。同时,应对《土地管 理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与《民族区域自治法》相冲突的法律规定进行修改,以切实保障自治机关在自然资源 开发、金融管理和税收减免等方面的自治权。  相似文献   

16.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充分体现了西部少数民族振兴经济、脱贫致富的愿望和要求,其更加完善的经济条款为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从主张民族自决转变到民族区域自治,中共不断探索并成功构建了符合国情的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适当模式。1940年代以前,接受列宁思想和共产国际决定,以民族自决为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方案。抗日战争期间,淡化民族自决观念,树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共同纲领》独创性地规定在全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宪法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1980年代,第四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先后颁行,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进一步得以加强,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及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创立并实施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条件。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族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坚持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区域自治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民族区域自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民族区域自治要从完善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确定自治条例的立法基础、完善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和监督环境等方面不断深化和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民间调解是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继承传统法文化,利用其少数民族调解机制等传统“司法”中的合理因素,是我们今天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传统调解机制中的合理成分,当今司法可以予以利用、完善。  相似文献   

20.
民族团结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标志,保障良好的民族团结局面必须协调好民族关系。以《民族区域自治法》关 于民族关系相关规定为研究视角,结合全国人大常委开展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执法检查的相关情况,论证了用法律调整民族 关系对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分析了自治法对于调整民族关系的具体规定,并集合这些法律规范的具体实施情况,针对当前 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和困境,提出协调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