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实体是我们了解黑格尔哲学,乃至了解整个西方近代哲学的重要概念。黑格尔的实体观直接源于近代哲学关于实体和主体的学说,他认为实体与主体具有同一性,实体是能动的主体,实体是一个转化的过程。真理是由实体到主体及实体与主体的统一。主体与实体在黑格尔那里,已经不完全是近代哲学知识论路向上的含义,而更多地具有了现代生存论路向的意味。虽然他并非是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实现实体与主体的同一,而是把两者的同一描述成精神的自我实现过程,但它还是把哲学推向了新的高峰。正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说,现象学隐藏着一切批判的要素———尽管是以精神的形式出现。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包含着辩证法的成分,是黑格尔的矛盾学说的重要的思想渊源。研究黑格尔对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有助于深入了解德国古典哲学中辩证法思想的发展过程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黑格尔继承和发展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是围绕着进一步清算莱布尼茨—伏尔夫“形而上学”,克服康德的二元论、不可知论,论证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个基本目标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的范畴学说,在他的辩证逻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他的辩证逻辑不是别的,就是关于认识的学说,即认识的理论和方法,而认识是离不开范畴的。同样,离开他的范畴学说,也就无法理解他的逻辑体系。黑格尔的哲学是思辨的(即辩证唯心主义),他的范畴学说自然也是思辨的。他的哲学具有双重性(既是唯心的,又是辩证的),他的范畴学说同样也具有这种双重性。了解一下他关于范畴的思辨性质的论述,对了解他的辩证逻辑以及他的整个哲学体系,都有意义,同时,对研究和发展我们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范畴学说,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是第一个在经济意义上界定市民社会的人,马克思赞同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的经济学特性,却质疑其关于解决市民社会内在矛盾的出路,在系统地接触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学说之后,马克思分别从理论上、经验上以及法哲学上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思想,渊源于费希特的自我意识理论以及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并在批判莱布尼茨、康德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生成和发展的。实体即主体思想集中体现在黑格尔的主奴关系的辩证法当中。该思想不仅是马克思实践观点的理论渊源,同时也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最后一章里,批判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上具有重要意义。 1831年黑格尔逝世后,他的哲学在德国仍然有着巨大影响并占统治地位,这种情况继续了十多年。1835年,施特劳斯的《耶稣传》出版,进一步加深了黑格尔哲学的解体,推进了青年黑格尔运动。恩格斯称赞《耶稣传》是第一部超出了正统黑格尔学说的著作。但是,青年黑格尔派无力批判克服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虽然高人一筹,甚至还受到青年马克思的过份称赞,说他从根本上推翻了黑格尔辩证法,是唯一对黑格尔辩证法采取严肃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市民社会”是黑格尔、马克思学说中的重要范 畴。马克思是怎样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批判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创立唯物史观的?本文拟就 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著名的黑格尔哲学专家贺麟先生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五十五周年之际,他的《黑格尔哲学讲演集》出版了。它是1984年已问世的《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之姊妹篇。此书精心选编了贺先生关于黑格尔哲学各方面的主要讲稿和文章24篇,内容涉及黑格尔的生活时代、早期思想、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认识论与辩证方法以及自然哲学、法哲学、艺术哲学、精神哲学等等。贺先生研究黑格尔学说之广度与深度在书中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其中最早的一篇论文,发表于1930年,最晚的一篇文章写于1983年,时间跨度达半个世纪。这本《讲演集》,不仅是贺先生丰果累累的学术成就的记录,而且是他毕生孜孜以求的学术道路的写照。  相似文献   

9.
下述定义长期以来一直是勿庸置疑的: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开创人;他引发了一场以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辩证方法为终结的哲学革命;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存在着一种逻辑的、必然的思想联系。笔者无意否认康德对黑格尔的影响,但是把这种影响强调得过多,却无助于真正了解这两位伟大哲学家各自的哲学特点。事实上,康德对黑格尔的影响主要是反面的启发,即他提出了一些黑格尔不能容忍却又必须作为某种理论出发点的东西。因此,黑格尔对康德哲学更多地是进行批判和改造,而非继承和发扬。康德哲学与黑格尔哲学在一些最主要的方面都有原则的区别,并且造成了迥然不同的哲学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克劳塞维茨是十九世纪著名的普鲁士军事理论家。他的战争学说不仅深受资本主义各国军事界的推崇,而且还得到过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学说集中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战争论》一书中。该书完成于一百五十年前(一八一八年至一八三○年)。当时,黑格尔哲学在德国思想界正处于主宰地位。克劳塞维茨从他那里既接受了唯心主义,也学得了辩证法。当然,对克劳塞维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有过影响的还有康德、费希特等人的理论和学说。然而,起作用最大的,应当说,还是黑格尔。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十分明确地指出过:“克劳塞维茨的思想渊源于黑格尔。”(《列宁选集》第2卷第626页)  相似文献   

11.
罗久 《天府新论》2013,(6):28-33
近二、三十多年以来,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诠释进路。与海姆、波普尔等人把黑格尔法哲学视为复辟哲学、普鲁士的官方哲学和法西斯主义的源头不同,新的诠释进路试图将黑格尔纳入到以霍布斯、洛克、卢梭和孟德斯鸠等人为代表的近代政治哲学传统中,努力将黑格尔塑造成现代自由民主国家的理论先驱。然而,不论是新的诠释进路还是传统的解读其实存在着共同的局限性,它们对黑格尔的理解更多地源自于政治的或历史的兴趣,而忽视了黑格尔那些引人注目的社会政治学说本身所具有的哲学或形而上学旨趣。要想真正理解黑格尔的法哲学,就必须首先对过去诠释黑格尔法哲学的诸进路进行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批判性考察。  相似文献   

12.
人类解放理论在马克思的整体学说体系中具有统摄意义。黑格尔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世界历史观对作为马克思理论主题的人类解放理论形成具有真实意义,是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黑格尔哲学遗产在现代的真正继承者是马克思,马克思创立科学的人类解放理论也得益于黑格尔思想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倒立的辩证法,《资本论》对这种倒立辩证法进行了实在性的倒转,其重要表现就是资本辩证法的四重时间化展开。第一,马克思将具体劳动时间作为资本的形成方式,倒转了黑格尔辩证法中抽象的主体形成方式与运动方向;第二,马克思将抽象劳动时间作为资本的实体内容,倒转了黑格尔辩证法主体内容和动力的非实在性;第三,马克思将自然时间作为资本运动的组成要素和展开形式,倒转了黑格尔辩证法历程的非实在性;第四,马克思将同时性作为资本运动的存在前提和动力基础,倒转了黑格尔辩证法主体与动力的非现实性。从时间的角度研究《资本论》的辩证法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倒转,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也有助于凸显马克思的时间哲学、辩证法思想在思想史中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辩证逻辑是在哲学的怀抱中产生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怀抱中产生和发展的。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的奠基人。 马克思早期曾是黑格尔左派,所以,对于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逻辑思想是非常熟悉的。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哲学的精华是辩证法思想。他在1847年发表的《哲学的贫困》一书中谈到黑格尔时说:“黑格尔没有需要提出任务。他只有辩证法。蒲鲁东先生从黑格尔的辩证法那里只学得了术语。而蒲鲁东先生自己的辩证运动只不过是机械地划分出好、坏两面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46页)  相似文献   

15.
现象学方法是反映现代实践格局的思维方法 ,本文认为 :黑格尔是第一个用现象学方法建构其哲学体系的人。在现象学视域内 ,我们发现 ,黑格尔哲学不仅仅是传统所理解的思辩理性的形而上学体系。他以其特有的现象学方法 ,确立了唯心主义实践观的基础地位 ,并对现实世界和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作了抽象然而真实的表达。马克思独具慧眼地发现并继承了这一“合理内核”,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本文力图通过对黑格尔建构实践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现象学方法的讨论 ,凸显黑格尔的现代性 ,以求对正确理解黑格尔哲学文本及其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 ,并对从现象学视域研究马克思的哲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是一位唯心辩证法的理论大师。他的辩证历史观和方法论得到了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极高评价,其中的“合理内核”也为历史唯物主义所批判地吸收。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历史学才真正成为科学。这一点,在我国史学界和哲学界似乎并无异议。但是,在对具体的历史问题的研究中如何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却决非易事。因此,重温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理论前提——黑格尔历史哲学,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一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属于他的后期著作,那时,他对辩证法学说已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纵观“历史之父”希罗多德以来二千多年的史学,黑格尔指出其中贯串着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种观点的斗争。他总括以往的历史著作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构建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美国著名学者古尔德不但用黑格尔的自在和自为的辩证法激活了马克思“三形态”学说,而且用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来激活“现实的人”的实在性,进而构建出一种以对象化活动为基底的社会本体论,并以内在关系和外在关系对这种社会本体论进行了阐释,从而将与之相关的自由问题推进到自我实现的高度。但是,古尔德由于过于强调对象化活动在生成社会关系中的功能性,使她的构建陷入了功能主义,没有实现黑格尔式的关系论和亚里士多德式的实体论的真正融合。为此,我们试图以社会定在取代对象化活动,以此融合社会实体和社会关系,构建一种契合马克思思想的本体论。此种社会本体论给出的社会关系理论不但强调主体在历史中不断扬弃和运动,而且肯定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所有制问题,为马克思社会本体论的建构提供一种整体性的建构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付威 《理论界》2010,(6):114-115
本文以哲学界对黑格尔绝对精神的不同理解为背景,从康德入手引出黑格尔为什么要提出绝对精神,并理解绝对精神及"绝对"与"精神"的内涵。在阐述"绝对"的哲学内涵时借斯宾诺莎的实体及康德的物自体进行了发展和比较,在对"精神"的哲学内涵进行阐述的时候是通过对精神本身的理解及对精神与理性的区别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统一的原理,是列宁留给我们的重要哲学遗产之一,是列宁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地改造所获得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成果。它是我们当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旧哲学中本体论(关于存在及其规律的学说)、认识论(关于认识的学说)、逻辑(关于思维的规律和形式的学说)往往是相互分离的,特别是在康德那里表现得更为突出。因为康德认识论的出发点就是思维规律和存在规律的脱节,认为“物自体”是不可知的。黑格尔企图解决这个问题,并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探讨了本体论、认识论、逻辑的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周林  王锋 《兰州学刊》2006,42(8):7-8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作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在[1],建立了精神现象学的逻辑体系,并系统阐述了在实体和辩证思维中表现出的自我意识和异化的现象;胡塞尔创立的“纯粹现象学”则“双重”扬弃了黑格尔的哲学,创建起“真正科学”的先验现象学,从而登上了20世纪现代哲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研究这两种现象学方法的异同,对于正确理解现象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