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首先阐述了行政决策的内涵和特点,接着就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进行了解释,提出实现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在我国决策机构和机制中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并分析了民主化与科学化二者间的辨证统一关系,最后就如何实现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现代的行政管理必须建立现代的行政决策机制,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则是现代行政决策机制的总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化的目标体系。我们应当顺应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建立起灵活有效、相机抉择的行政决策制度,积极改进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努力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  相似文献   

3.
<正>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行政决策模式,对促进行政管理的法治化、科学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我国行政决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考察香港行政会议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对行政决策模式的改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政府重大决策公开是现代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完善我国政府重大决策公开制度应着力解决:决策主体合理、透明;决策程序规范、科学;决策过程民主,辩论;决策结果统一、开放;决策非公开的制裁与矫正。  相似文献   

5.
喻兰 《经营管理者》2013,(18):154-154
分析事物,做出决定。掌握和运用科学决策原则和程序以及科学决策方法,正是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有效途径。法治化、科学化、民主化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积极谋求以较小的决策成本,较高的决策效率,实现更好的决策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要实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就必须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首先要完善决策的规则和程序,规范各级决策机关的重大决策;其次要促进信息公开化,保证决策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再次,重大决策要经过科学认证,广泛发扬民主,建立认证制度与责任制度;最后,通过科学规范的评估,促进决策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孙东海 《决策》2005,(1):1-1
未来的《决策》将是一本由职业化人&#177;主办的一本市场化的期刊。她将踩着我国期刊市场化进程的步点,击节而舞;她将伴随着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进程,一路前行。  相似文献   

8.
决策成功是最大的成功,决策失误也是最大的失误。为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各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不外乎围绕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三段论”来展开。因此,围绕“三段论”,笔者谈几点个人看法。第一,民主化不等于科学化———只有提高决策群体的决策素质,夯实决策基础,才能使决策的民主化更接近于科学化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决策的民主化,就不可能有决策的科学化,但决策民主化不等于决策科学化。有时决策过程是民主的,但形成的决策却是错误的。这并不是民主决策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决策班子素质…  相似文献   

9.
程静 《决策咨询通讯》2007,(6):35-36,53
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公众参与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关键环节。明确公众参与在决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寻求扩大公众参与的有效路径,构建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公众参与型政府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强调,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作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有效整合决策咨询力量,广泛集中民智,对于弥补决策者在实践、精力以及学识等方面的不足,促进决策科学化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政策偏好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分析政策偏好的途径选择,同时通过对我国政策偏好形成过程的初略考察,认为社会的利益表达与综合机制和权力运行机制是影响政策偏好的深层次结构性因素,而决策者个人价值取向只是影响政策偏好的次要因素。要使公共政策能更多地包容社会各利益团体的观点,体现更多人的偏好以寻求社会的支持与认同,关键还要着眼于深层次的结构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FDI发展情况以及外资产业政策梳理分析,选取了我国1983~2017年金融业FDI政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并基于三维框架的金融业FDI政策分析,对金融业外资产业政策绩效进行评估,分析我国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技术创新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丽华 《管理科学》2003,16(3):74-77
从历史上看,中国政府在制定科学技术政策以及后来的高技术政策上具有一条逻辑链条,作为公共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技术政策,从制定的基础到决策机制都是依据当时国内、国际复杂的多维环境因素所决定的,由此而产生的相应的制度安排也是历史与现实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技术创新战略是落实其高技术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由技术创新战略构建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是技术政策与技术发展战略互动与协调的结果,并决定着国家公共政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We develop a model of experimentation and learning in policymaking when control of power is temporary. We demonstrate how an early office holder who would otherwise not experiment is nonetheless induced to experiment when his hold on power is temporary. This preemptive policy experiment is profitable for the early office holder as it reveals information about the policy mapping to his successor, information that shapes future policy choices. Thus policy choices today can cast a long shadow over future choices purely through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absent any formal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or real state variables. The model we develop utilizes a recent innovation that represents the policy mapping as the realized path of a Brownian motion. We provide a precise characterization of when preemptive experimentation emerges in equilibrium and the form it takes. We apply the model to several well known episodes of policymaking, reinterpreting the policy choices as preemptiv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假设产品需求为周期性需求,订货周期为需求周期的整数倍,不能满足的需求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允许缺货的前提下,提出一种确定性库存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以满足单位时间内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研究并确定了优化订货批量、订货周期的时间间隔长度和缺货的时间长度的算法,最后给出算例,并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metho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 counterfactual change in the unconditional distribution of a single covariate on the unconditional distribution of an outcome variable of interest. Both fixed and infinitesimal changes are considered. We show that such effects are point identified under general conditions if the covariate affected by the counterfactual change is continuously distributed, but are typically only partially identified if its distribution is discrete. For the latter case, we derive informative bounds, making use of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We also discuss estimation and inference.  相似文献   

17.
18.
张宇翔  谭德庆 《管理评论》2022,34(2):303-314
当前碳政策大多关注产品制造过程的碳排放,然而许多产品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更多,未来约束产品消费环节碳排放势在必行。基于此,探索性地提出实施“碳限额交易-碳税”双重碳政策,从消费者效用角度出发,构建高碳排放耐用品出租与销售策略模型,讨论双重碳政策对耐用品厂商市场策略与减排策略的影响,探讨政府如何通过调控碳交易价格与碳税率,引导企业绿色转型。结论表明,不推出碳税或碳税政策宽松情况下,碳交易价格不能改变厂商选择出租策略的现状;碳税政策趋严情况下,碳交易价格较低时,销售策略更优;碳交易价格较高时,出租策略更优;碳交易价格与碳税率影响厂商减排技术投入与减排效果,碳税率固定时,碳交易价格越高,减排效果越弱;政府通过调整碳交易价格与碳税率可以实现厂商采取不同市场策略均更有利于降低碳排放。  相似文献   

19.
20.
陈融生 《中国管理科学》2002,10(Z1):166-169
目前流行的观点是经济合作或协调对各方有利,即合作、协调有正效应.本文指出负效应也存在,参与合作或协调的国家其福利水平也有下降的情况.一个特别的数值例子说明由于负效应的存在,使得各国之间经济政策协调成为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