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杨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93-96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有着不幸的早期人生经历和比较特殊的婚恋生活,这些带给了他情感上的严重伤害。他把这些痛苦辐射到他的作品中去,反映为他笔下形形色色而触目惊心的婚姻爱情景观,表达了他对婚姻爱情失望、否定等的灰暗态度和观点。 相似文献
2.
马海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2):71-73
《自由》是梁彦发表于1941年11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篇寡妇和军人婚恋题材的小说。小说对寡妇自由恋爱的大胆叙写,以及其中洋溢的人性之光,一方面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妇女解放实践借助国家政治动员和行政干预获得的巨大进步;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看到了延安文学情爱叙事中国家话语相对于情爱叙事所具有的逻辑上的优先性、支配性,妇女解放实践相对于革命历史主题的从属性、附属性,从而映射了妇女自由解放之路的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中通过对勃莱特·阿施利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他所处时代的新女性形象。的确,就勃莱特那些传统意义上男性特点的行为及其与男人们的关系方面而言,她享有很多的自由并且具有新女性的许多特征。但是,从小就受到传统礼教熏陶的她很难完全摆脱它们的束缚与影响。因此,既受到现代思潮的驱使又受到传统的羁绊的勃莱特·阿施利总是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遇中。由于她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她无法给自己正确定位,找出一条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王晓芳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46-48
发表于1847年的《简·爱》以主人公追求独立、平等的新知识女性形象而备受女性主义者的青睐。但是,对于作品中梅森·伯莎的死,以及小说完美结局的“败笔论”,历来众说纷纭。从自由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这些争议进行了探究,揭示了《简·爱》女性主义爱情观的合理内核及彻底性,同时也分析了自由女性主义的伤痕——女性解放力量、解放道路、女性命运归宿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哈代最有影响的一部长篇小说《苔丝》一直受到评论界的热评。通过苔丝的悲惨遭遇,哈代发出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强烈批判。同时,哈代也通过苔丝的爱情悲剧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苔丝对于爱情的态度来探讨哈代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6.
王晓旋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6-70
从分析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入手,指出中国底层人民精神还乡中爱情和亲情两条主线,同时提出中国式寻找的缺陷在于人们有服从和认同的从众心理以及瞻前顾后的怯弱心理,阐释出精神还乡的真正意义:重视自己的心灵,并自我营造精神之乡。 相似文献
7.
马卓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73-76
20世纪早期英国女性作家在文坛上的地位已不可小觑,同时也令父权制度下的男性作家深感不安。在短篇小说《灵机一动》中,主人公福雷斯特夫人是专职作家,表面上她具有男性气质、创作多产且赞誉不断,实际上她被作者列为次等文人,她视丈夫为仆人与宠物,却最终被其抛弃。作家毛姆对此类女性形象含蓄、歪曲的刻画和嘲弄讥讽体现出他对女性、特别是当时的女性作家的反感态度,从而再次证明毛姆反女性的性别取向。 相似文献
8.
陈淑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
长篇小说《面纱》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文化尤其是道家思想对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作的影响.道家学说是一门充满生态智慧的自然学说和社会学说.毛姆在《面纱》中对道家思想的生态智慧所做的理解和阐释,折射出毛姆是一个蕴含生态思想的作家,他渴望并追求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9.
10.
在人的一生中,人的精神生活始终都处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冲突之中。本文欲运用这一理论阐释毛姆著名的长篇小说《面纱》中的女主人公凯蒂的心路历程,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冲突和作用,从而使得凯蒂由放纵的本我走向救赎的超我,最终从出轨走向救赎。 相似文献
11.
柳欣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9(6):54-55
情景喜剧源自美国,智慧幽默的对白、轻松机智的剧情都让情景喜剧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并有庞大的受众群体。电视剧亦是一种文化表达,电视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带去的不仅是幽默搞笑,更多的应该是文化内涵,因此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扮演文化使者角色。 相似文献
12.
晚清狭邪小说盛极一时,以妓女为主角的悲剧作品比比皆是,《海上花列传》尤其具有代表性。本文以此文为例,以妓女的情欲幻灭、死亡挣扎、生存抗争三方面来分析妓女群体的悲剧命运,以及对她们对命运的抗争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真实而又复杂的人性予以剖析和肯定。 相似文献
13.
胡日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200-201
本文试图以毛姆小说中的故事情结为切入点,分析毛姆小说的特质。毛姆以“讲故事”这一古老而传统的形式,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开掘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层隐秘,追求精神家园的重建和完满。 相似文献
14.
黎晓玲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3):225-228
《百年孤独》是一部反映拉丁美洲孤独落后与封闭现实的伟大长篇小说。小说中 ,作家马尔克斯描写了马孔多小镇上布恩蒂亚家族整整六代人的生活与爱情。马尔克斯认为 ,“布恩蒂亚家族之所以孤独 ,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爱情。”[1 ] 但是 ,当“百年孤独”这四个字随着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名字逐渐成为一个固定词组时 ,当人们在津津乐道百年的魔幻与百年纠缠不清的爱情时 ,甚至包括马尔克斯本人却都忽视了另外一段也许是很不起眼的故事 :那就是布恩蒂亚家族第四代奥雷连诺第二和其情妇佩特娜·柯特以及妻子菲兰达·德卡皮奥之间的纷扰爱情。而实际上 ,这段爱情虽不起眼 ,但却偏偏延续得历史最久 ,而作者马尔克斯也正是在对这段纠葛爱情的描写中表现出了他思想的独到和深刻。对这段爱情的描写 ,马尔克斯是通过三个层面来进行的 :那就是爱情的功利性、爱情的爱情性、爱情的亲情性 相似文献
15.
从《神曲》看但丁的宗教哲学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四新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2(1):34-37
在《神曲》中,但丁精心描绘出一幅现世与来世的图画,用自由意志建构起一架由此岸通向彼岸的桥梁,用爱与信仰连接起一条从地狱攀登天堂的纽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哲学观——基督教人文主义。即在宗教意义的前提下,强调人的主体性与自由意志,寻求人的价值与尊严,探索通往人的美德与完善的道路,追求主体性应具有的个体人格和灵魂的高贵。 相似文献
16.
刘琴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2):40-43
两性的心灵隔膜源于他们的心魂缺乏交流,由此导致他们在失去爱时也失却自由.鲁迅的<伤逝>和史铁生的<礼拜日>对爱情困境的思考就是对爱与自由这一悖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不同时代的爱情书写往往会反映时代的精神特征.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直关注爱情主题,对爱情人生的探讨与思考总是与家国命运相联系.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与传统爱情故事的书写模式和道德主题小说的表现手法迥异,在爱情书写中增加了关于文化、存在、身份等视角.小说通过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对爱情进行了大胆思考和探索;小说主人公阿里萨的滥情和痴情形成一种荒诞的耦合,围绕一个个恋爱故事,作者探究了爱情的各种可能;马尔克斯通过各种爱情的呈现,洞察人生,探究爱情真谛,思考了拉美的文化与现实. 相似文献
18.
英国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汀是描写中等人家日常生活的先驱.以<傲慢与偏见>为例,从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她独特的写作风格.重点强调了奥斯汀一贯的写作主题--爱情与婚姻,以及她常用的写作手段--人物的对比. 相似文献
19.
李蕾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69-71
在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剧本中,戈多与上帝、基督、《圣经》或明或暗的联系,指引着读者的联想方向——戈多就是上帝,这是最常见也是最深刻的解读。《等待戈多》中对上帝的等待,体现出贝克特在上帝死了之后对人类存在意义的终极追问,以及对荒诞世界人类出路的积极探寻。 相似文献
20.
曾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9-120
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霍克海默、阿多诺在对理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人已经完全失去了个性,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系统和市场体系对人的操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