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及其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环境逐渐被作为一种新的贸易资源和贸易产业来认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也是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面,临的较难突破的贸易壁垒。但是,面对全球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我国也应该理性地思考和辩证地看待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和保护人类和动物生命健康的作用。我国应该加强对绿色贸易壁垒制度的研究,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环境竞争力,积极参与环境和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不断完善环境管理和绿色保障法律制度,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贸易的生态化。从人类发展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贸易与环境良性互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之一是绿色贸易壁垒的悄然兴起和其“来者不善”,这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中最为常见。绿色壁垒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双重作用──限制进口,保护贸易,同时也保护了环境、资源及人类健康。正确分析绿色壁垒的作用,既利于我们顺应世界绿色潮流,又能使我们采取正确的策略抵制其消极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一直以来推行出口导向型的战略,外贸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资源环境的代价也相当明显,如今低碳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粗放型外贸增长模式的弊端更加突出,发展低碳绿色贸易迫在眉睫。分析低碳经济下中国发展绿色贸易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以及探讨将来可行的措施,这对促进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节能减排,保持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贸易,应该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贸易法律体系;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加快国内出口企业转型升级;建立“碳标签”制度,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实施低碳经济下的适度贸易保护。  相似文献   

4.
世界绿色市场:我国外贸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环保时代的到来 ,世界绿色市场随之兴起 ,其对我国外贸形成双重影响 ,既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增加绿色产品生产 ;同时又影响我国外贸市场的巩固和扩大 ,降低我国外贸的经济效益 ,削弱传统农产品出口优势。因此 ,应加强生态环境教育 ,培育绿色经济行为 ,加快发展绿色产业 ,加强环境认证和管理 ,实施国际绿色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是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也在困扰着我们。经济发展与社会、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们的健康。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开展绿色营销成为我国企业谋求自身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在开展绿色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绿色产品的热衷,绿色营销作为人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产物,越来越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重视。而广告策略作为营销战略的重要部分,对绿色营销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针对绿色营销的不同特点,其广告策略的实施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绿色营销是一种能够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共赢的一种新型营销策略和营销模式。它是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合理选择。尽管目前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可以通过完善绿色法律体系,提供税收、金融等政策支持,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实行绿色营销组合策略等一系列手段来防范和化解风险,推进绿色营销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绿色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政府的监督支持不力,企业缺乏实施绿色营销的内在动力,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不足,等.因此,消费者要增强绿色意识,主动购买绿色产品,企业应优化绿色营销策略,政府要加强行政监管,惟有如此,才能合力走出绿色营销的困境,维护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绿色、蓝色贸易制度首先是一种贸易制度,是一种"游戏规则",作为国际通用的标准就应遵循.正因为获取这一标准需要认证,所以绿色、蓝色贸易制度就演变成了一种"门槛"、壁垒.它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负面影响甚大,中国的企业既要正视它,又要采取策略应对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以及世贸组织的建立 ,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征。该文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及形成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提出加入WTO我国农产品贸易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实现农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完善绿色消费法律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消费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在消费领域的表现。我国绿色消费法律制度的缺失主要表现为绿色税收法律制度缺乏体系性和科学性;企业法律制度中缺少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制度;政府采购法中缺乏政府采购绿色标准;绿色认证系统混乱;缺乏绿色消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因此,应完善与绿色消费相关的税收制度;完善企业行为法律制度,促进绿色营销与绿色消费;完善政府采购法,促进政府进行绿色采购;完善保护绿色消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建立完善的绿色认证系统。  相似文献   

12.
加快我国绿色产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环境和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而我国远未形成以生产低污染、低消耗的绿色产品与绿色技术的产业群,发展绿色产业、开发绿色市场是解决我国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发展绿色产业,有助于扩大对外贸易,有助于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政府应通过加快绿色产业法的制定、实施与完善,强化法律法规手段,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扶持等宏观政策加快发展我国绿色产业。我国企业应通过建立内部经济性与外部经济性的双重目标,树立绿色市场营销观念,大力开发绿色产品,搞好绿色产品的销售服务等微观对策加快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绿色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需求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而实际中绿色需求只作为奢侈需求,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需求不足,使绿色市场无法发展壮大。本文认为消费者购买欲望、购买能力和个人因素是影响绿色商品需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命题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能源供求矛盾、能源结构问题、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管理体制机制上。文章针对能源产业粗放增长和“黑色增长”提出了能源产业绿色转型概念,其内涵特征是能源结构清洁化、能源使用高效化和能源技术低碳化;在总结国外能源产业转型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能源绿色转型的三维分析框架,并从能源的全生命周期、能源利益相关者共赢和能源绿色转型能力建设三个角度提出了我国能源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绿色生态住宅是21世纪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结果。绿色生态住宅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高度和谐统一,创造、改善和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活质量。绿色生态住宅营销是住宅营销的新模式,是以人为中心,对住宅的市场定位和设计细化及创造,通过增加科技含量、优化住宅设计,根据人的规律,从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要求出发,创造出真正符合市场与消费者要求的优秀产品。  相似文献   

16.
培养绿色人才是当务之急.鉴于目前高校创建"绿色大学"氛围不浓,作者呼吁必须尽快创建.同时提出了创建绿色大学尤其是绿色化学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经济形势下,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及主要城市的共识。构建包含绿色产业打造与绿色增长方式两方面的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匹兹堡、丹麦哥本哈根及日本北九州三座绿色经济发展典型城市的具体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从而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研究认为,我国应从绿色产业和绿色增长两方面入手驱动绿色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发展方面应注重财税约束与激励、市场化改革等政策工具的使用,注重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升级与多元化发展,注重培育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绿色增长方式方面应持续改进城市环境与居民生活条件,强化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能力,积极引导民众文化素养与绿色意识提升。  相似文献   

18.
绿色浪潮——21世纪的热点讨论与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企业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浪潮”是 2 1世纪国际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企业、国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 ,必须高度重视 ,勇敢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环境意识已经成为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环境教育已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如何,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了解目前工科大学生的绿色知识、绿色思维和行为,以及他们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见解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绿色教育、设置绿色课程,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特点,通过问卷调查,进行了摸底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绿色产品的发展动因和现状 ,就绿色商品的包装、绿色商品的标准、绿色商品的销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