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众传媒的急剧变革,对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的变化,现代社会变革呼唤着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治理。应从营造良性的宏观环境和建构高效的具体治理模式出发,构建良性的社会变革中的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治理机制,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性智慧的思维旨趣与实践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性智慧本质上是一种和谐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对高远的理想境界与现实的日常生活保持着双重关注,我们可以从形而上学的思维旨趣与生活世界的理想旨归两个层面对其加以时代重审。整合古今中外和谐文明的精华,发掘传统中性智慧的时代精神,有益于促进当代哲学创新与当代社会发展。以中性智慧的当代视野观察"文明的冲突"等现实问题,可以纠偏极端与断裂的对立思维模式,为多元文化共生多赢局面的形成提供与时俱进的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当代社会变革与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变革是社会自身发展完善的本质要求。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众传媒的急剧变革,对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的变化,现代社会变革呼唤着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治理。跳出时下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研究的微观情结,从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政治文化、传媒等宏观方面探讨社会变革中我国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治理机制,有利于推进我国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进程,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革命历史小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创造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历史观(革命史观),以政治为中心以及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是时代精神在革命历史小说中留下的深刻的历史痕迹.在那个乾坤倒转、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本身即融入了阶级观念、革命观念.作为处于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作家,李英儒、冯德英等不能违背时代主流,跳出生活圈子进行创作.因此,他们的文学作品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忠实地再现了以"革命"和"阶级"论英雄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今年一月,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文件,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历史发展一再昭示我们:从原始走向现代,从荒蛮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迷信走向科学……每当社会变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先导必定是思想的燧石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必定是观念形态的解放、思维模式的嬗变和理论框架的突破。今天的中国就处于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变革的时代,呼唤哲学社会科学要有大的突破和创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哲学界有学者提出:马克思的实践观提出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打破并根本改变了本体论那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思考方式,突破了木体论意义上的唯物论、唯心论企图从物质和精神的两极对立中直接把它们统一起来的思维模式,实现了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再也不能被容纳于传统的唯物论与唯心论派别对立的模式,既不能从唯心论观点去理解它,也不能从唯物论观点去理解它,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秘密、变革的实质,恰恰就在于对唯物论和唯心论对立的超  相似文献   

7.
思维认识的缺憾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的变革将社会导入一个资源重新配制进而达到有效利用的实践进程 ,以期望建构出更为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运作形式。这一实践进程自身不仅只是经济资源配制方式的变化 ,同时也应该是思维认识方式的深刻变化进程。为此 ,这一实践进程需要法律与秩序的支持 ,还需要有超越变革之前程式化思维方式的新思维 ,以开发出与这一实践进程协调的思维认识资源 ,并使之具有统摄多元化社会变革进程的思维向度。无疑 ,这是我们完成现时代哲学思维并使自身思维认识完善化的主要任务 ,也是新世纪哲学思维的高度要求和对旧世纪哲学…  相似文献   

8.
<正>1、哲学应面向现实,体现时代精神.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的发展取决于时代的实践.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发展的进程中,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巨大变革,深刻地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哲学发展所面临的一般社会环境和条件,宏观上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黑格尔说过,没有人能超越自己的时代,正如人不能超越自己的皮肤一样.哲学的发展也是如此.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以及从中总结出来的新理论层出不穷,这一实践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剧烈而又深沉,不断呼唤着哲学与哲学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时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面临21世纪的到来,未来的时代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特征是什么,社会主义的使命如何,在实现我国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中应注意些什么,当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法制思想与中国传统法制的转型王友才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深刻的历史变革时期。伴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中国传统法制也处于深刻的历史转型过程中,以实现法制的现代化。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和法制发展史上一扬划时代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正处于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需要当代中国实践哲学智慧。当代中国实践哲学智慧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和活力的思想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通过当代中国实践哲学获得其哲学智慧的丰富意蕴,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当代中国实践哲学智慧始终保持着内在的张力。所以,深入揭示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智慧,不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乃至改变和创生人类原有的文明形态,形成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型文明,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秘密、变革的实质,恰恰就在于对唯物论和唯心论对立的超越”①,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持“超越”论的学者认为,“唯物论和唯心论作为相反观点,是从两极去说明 世界本原、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关系等问题的。”这种“两极对立的观点都只 能说明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说明全部问题,”“都不能合理解决二者的统一问题”,而“超越唯物论唯心论的对立,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秘密,引起哲学发土革命性变革的实质所在。” ②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是对旧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哲学理论的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应该把它的原则方法与实践变化联系起来,进行哲学创新的方法论思考,让哲学面向生产方式的变革、思维方式的变革、生活方式的变革,并在指导实践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3.
袁玉立 《学术界》2005,25(5):27-34
公共性的增长是当代生活世界不可遏止的趋向,是历史由阶级史、民族史进入世界史的标志.我们这个时代只要能称之为具有现代性的事物,同时也被打上公共性的烙印.公共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范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实践性特点是相融的,它在更为深刻的层次上揭示了当代生活的丰富内容,推进了人们对于当代社会实践发展的真理性认识,还从全球化的视角进一步展示了人的社会性本质.公共性本质上是个人性的延伸,是现代性的基础和最基本的特征.全球性和现代性视野下的公共性应当走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将因此清晰地认识当代生活世界,丰富我们这个时代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揭示当代世界和历史表象背后深藏的秘密,推动当代人价值观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4.
始于1978年的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告别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开辟了一条新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这两种模式相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可谓泾渭分明。从所有制形式、资源配置方式和财富分配方式来看,今天与以往的显著不同是:彻底摆脱了传统社会主义的教条和典范,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的当下中国在上述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而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中国社会的整体转型开始了——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方面。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时代到来了。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哲学社会科学遇到了一系列新问题,面临着重大挑战.与此同时,社会结构的全方位变革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在理论上给予指导,都需要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面对机遇和挑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崇高使命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62页).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拨乱反  相似文献   

16.
论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是一种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原则和看待一切问题的思维逻辑。同时,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是对传统主体概念的否定与解构,超越了传统哲学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实现了主客同一。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实质,以实践这一本体的中介为基础,超越了传统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7.
郭建宁 《河北学刊》2008,28(3):13-16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的社会现实,赋予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及掌握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已经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哲学、生活的哲学,这就要求让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为大众所理解、接受和掌握。事实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许多新的重要成果,迫切需要将其"大众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坚持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又在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坚实的哲学基础,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包容了多方面的新成果,这些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内容。目前,在继续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学术前沿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工作者的光荣历史使命。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的发展,我们同《河北学刊》一起组织了这一专题讨论,目的是通过这组文章与同行交流,以便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成龙 《兰州学刊》2007,2(4):76-78
在信息网络时代,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引起了生产力的变革和突破,生产力的各种要素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已经形成信息网络化生产力体系.信息网络化生产力体系是信息网络时代生产力状况的集中体现.这种生产力状况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整个社会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追求公共性真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有之义,对公共性真实问题的理解和论争,从根本上制约、影响着这一哲学的发展,并凸显为其研究范式转换的新的视域."公共性真实"作为这一哲学新范式的主题向度和基点,表明其当代形态只能是"公共哲学".走进公共性、思入公共性,澄明新全球化时代人类应有的公共性真实的思维立场和理想信念,倾听我们这个时代的"公共性声音",体验并领悟"公共性问题"的真谛,谋求并努力争取当今人类"公共性存在"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以公共性思维智慧造就公共性人格,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变革的内核所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挥其"改变世界"功能,实现自身形态变革与范式转换的基点和价值真蕴.  相似文献   

20.
艺术随时代而变化,艺术科学随时代和艺术的变化而变化,这该是人所公认的定律.新时期开始时,追随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与艺术的变化,艺术科学自身提出了艺术学体系变革的问题.对艺术本性、如何正确认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及合理吸收西方现代美学、艺术学研究成果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使中国当代艺术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90年代以来,党中央提出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生活和艺术发生了更大变化,向艺术科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加速着它的改造.应当看到,比起80年代艺术学体系的变革,90年代艺术科学的改造有更大的突破,因而也更为深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艺术生产形成了艺术产业——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使部分艺术作品具有了商品属性和经济价值,使大众艺术得以迅速发展,并改变着艺术批评的面貌.这一切,改变着人们的艺术观念,要求艺术学家对诸如艺术的社会本质及其社会作用、艺术生产方式的诸种形态、大众艺术的历史流变及在现今社会中的特殊地位、艺术批评的现代模式等问题,给以特别的关注和更为深入的研究,从而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完全符合现实艺术实际的艺术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