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侗族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由于在历史上没有与本民族语言相适应的文字,只能靠口传言教,世代相传。至使不少远古时代珍贵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失传了。自从汉族文化传入侗族地区后,一部分懂汉语识汉字的侗族文化人,便开始借用汉字来记录本民族的诗歌、民歌和侗书、款词等等,其中借用汉字记录最多的是侗歌。至今在广西龙胜境内民间保存的的侗歌手抄本,其记录方法,大致有如下四种:  相似文献   

2.
侗族对特定生计资源的规序化配置,主要就是通过社区的"栽岩立法"对"资源边界"的划定取得各方的认可。这是侗族社区社会运作的文化策略。其实质在于,运用文化的方式,将社区生计资源的丰沛与匮乏,在制衡格局中得到有序的配置,集中体现了侗族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3.
《岩下放言》系叶梦得晚年归老卞山后所作。既有一、三卷本之别,又有《稗海》中署名为郑景望的《蒙斋笔谈》的混淆。经考证,《稗海》之前,没有《蒙斋笔谈》的著录;宋代六位有"蒙斋"名号的人、宋代另外两位"叶梦得"以及郑景望本人都没有《蒙斋笔谈》的记录。《蒙斋笔谈》的大部分内容与叶梦得关系密切,且与《岩下放言》的中下两卷内容完全吻合。《蒙斋笔谈》应系宋元以后的人误托郑景望之名,裁剪《岩下放言》之内容的伪作。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初的调研报告《广西西隆县苗冲纪闻》用汉字记录了今隆林各族自治县38项苗、彝、俫、壮语言词汇、短语,通过比照现代民族语言材料,基本可以得到解读。  相似文献   

5.
对于在历史上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来说,用汉字来记录本民族语言是很普遍的事情.侗族民间也有大量的"汉字记侗音"古籍文本传世,这些文献涉及侗语歌册、历书、祭词、款词、占卜书、谚语等,是侗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统计表明,《通用规范汉字表》8 105字中有非语素字1 605个,不成词语素字771个,可成词语素字5 729个。汉字具有记录汉语单音节词、记录汉语合成词中单音节语素、记录汉语多音节单纯词中的音节等三项功能。如果着眼于“用一个汉字记写什么”,则汉字的性质可以表述为:汉字是记录汉语单音节词、合成词中单音节语素、多音节单纯词中音节的书面符号系统。如果不局限于一个汉字记什么,则汉字的性质也可以表述为:汉字是单字记录汉语单音节词、多字组合记录汉语多音节词的书面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7.
一 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写单位,二者本不是相同的概念。由于,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古汉字更具尚形的特点,于是,人们常用“形训”之法,即通过分析汉字的造字的结构去掌握字义,古汉语中单音词居多,掌握了字义往往就等于掌握了词义。《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8.
一种值得注目的《水浒》古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提到《水浒》古本,人们马上会想起金圣叹的贯华堂本。其实,自称得到古本的不止金圣叹一个。不过,这些自称的古本,人们大都认为是冒牌货。我这里要提供的是一种向为研究者所没有注意的、但却确实存在的《水浒》古本。这种古本之古,很可能早于我们目前所见、所知的各本《水浒》。因此,它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目。关于这种古本《水浒》的信息来自明万历年间刻印的吴从先《小窗自纪》卷三中的《读水浒传》一文(此文题目在目录上为“读水浒传论”,于正文处为“读水浒传”)。这篇一三一九字的长文,虽是一篇理论性文章,但它在论述的过程中比较详细地涉及了《水  相似文献   

9.
论侗族《约法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在真正的民间文学领域中不曾多见,越是古代越是这样。本文所论侗族《约法款》,便是一部富有艺术色彩的民间法典。一、《约法款》的产生款,是侗族古代社会的一种民间自治和民间自卫的社会组织形式。款词,最初是一种与侗族古代社会款组织有关的民间念词,后来发展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侗族民间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考证《庄子》版本、篇章内容在历史上的变迁,指出《庄子》"十余万言",系指五十二篇古本《庄子》而言,而今本三十三篇本《庄子》不过650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11.
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口承法律文化丰富,属于典型的口承法律文化类型。本文以广西融水、贵州从江、榕江三县的“埋岩”资料为基础,对苗族无文字状态下地域组织以埋岩为主要形式的“立法”意图、“立法”过程、范围以及作为口承“判例法”在以后案件中的援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流行在侗族、壮族、仡佬族、苗等民族中的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引入贵州农村中学体育课堂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分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引入贵州农村中学体育课堂的意义,来说明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引入贵州农村中学体育课堂的重要性,最后探讨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引入贵州农村中学体育课堂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为贵州农村中学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存在于广西上林县的《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城碑》产生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它是壮族先民俚僚古地留下的两块珍贵石刻,既是文物,也是历史,既属历史,也属文学,是壮族见于文字最早的文学。透过《六合坚固大宅颂》与《智城碑》可窥探壮族先民俚僚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略论郭庆藩《庄子集释》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庆藩《庄子集释》10卷,是清代《庄子》考释的杰出著作。其主要成就在于:精密校订《庄子》本文,既能辨析古本异文正误,也揭示了某些前人未知的讹误;精心辑录散佚旧注,对陆德明《庄子音义》所录司马彪注多有补充;精确考释字词名物,在辨识通假字、训释疑难字及古代名物方面都有创见。在清代学术史上,诸子学是十分重要的学术分支。《庄子集释》能够代表清代《庄子》考证的最高学术水准,在清代诸子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广西那坡县壮族节庆“响囊海”仪式及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嗝囊海”不仅是广西那坡县壮族重大的民俗节庆,也是壮族与其他少数民族“阿同”的交往活动媒介,是中越边境少数民族对七住杰出的民族女英雄怀念、敬仰而演变过来的一种祭祀活动。“嗝囊海”节庆期间,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以歌传情,尽享欢乐。其仪式音乐简单质朴、韵味悠长。  相似文献   

16.
先秦以前,广西境内为壮族先民所居住。秦汉以后,汉族才逐渐迁入,并于明清以后在人口规模上超过壮族,形成了广西汉壮民族融合的独特形态。历史上汉壮人口比例(相对规模)的变化是影响广西汉壮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写了广西平南县平南话的音系及其特点、平南话的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写了广西平南县平南话的音系及其特点、平南话的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19.
利川清代墓碑上的"福"造型,应是一种设计图形,融会了巴蜀、荆楚及汉等民族的传统墓葬文化,同时也体现了清代土家族在"死者为大"的时风下,不规避帝王的特权神威,以龙凤自诩追求自我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