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工、剩余控制权配置与经济效率--经济效率的制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以及诺斯对经济效率的分析都有局限性,社会分工形成的技术效率是经济效率的物质基础,制度因素对社会分工、制度效率和经济效率有重要影响,剩余控制权配置是实现经济效率的核心。分工的技术效率决定潜在剩余控制权,制度因素决定形式剩余控制权,短期内通过产权明晰和引入竞争使二者相适应形成制度配置效率,在长期内通过制度变迁使二者相适应形成制度变迁效率。在生产和交易领域相结合的基础上,以分工演进为纽带,以剩余控制权配置为核心,初步构建了从微观到宏观、从静态到动态的经济效率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融资实质上是公司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重新配置的过程,融资方式的选取直接影响公司相关经济主体的利益和行为,并最终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因此,合理的融资结构是公司有效治理的基础。我国上市公司在免费资本幻觉的驱使下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形成了重股权、轻债权的融资结构,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低效、控制权市场欠发达、融资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这种融资结构加大了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了公司的治理效率。因此,加强债券市场建设、完善股市融资制度、建立良好的信用评级和信息披露制度是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改善其治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到底是由制度决定的还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通过对2007—2009年1 084家上市公司的微观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发现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与剩余控制权配置、合作剩余变化、资本产权属性等制度因素稳健相关,与产业结构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制度经济学视角下,SPS契约表现为不完全契约,从而决定了剩余控制权的存在。由SPS剩余控制权结构产生的危害表明,国际管制组织对发达国家的剩余控制权要进行全面管制。中国受SPS契约剩余控制权的危害深重,因此,有效防范和化解发达国家设置的SPS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其必然选括。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问题的产生 ,源于古典企业向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取代两权合一的古典企业制度是因为前者比后者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对应于两权分离 ,在企业组织中 ,企业家职能分解为所有者企业家和经营者企业家分工的结果。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组织的效率 ,另一方面 ,也产生了分工后的协调及相应的协调成本问题 ,也就是企业家的激励约束问题。中国国有企业 2 0年来的渐进式改革 ,在探索改革路径和方向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国有企业的效率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缺乏对企业高层经理人员即国有企业的有效激励和约束。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对我国证券市场效率问题的研究多从“有效市场理论”出发 ,但对证券市场效率内涵的模糊认识以及侧重于信息效率分析的理论不足 ,使得基于“有效市场理论”的研究不能准确指出我国证券市场效率低下的制度性根源。从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出发 ,明确了公司控制权市场对提高证券市场效率的功能性和基础性意义。在我国经济转型期 ,改善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制度性抑制对提高证券市场效率意义重大 ,控制权市场的规范与否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证券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7.
经济效率内生增长是对经济活动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率关系的动态描述,可以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范式,把影响经济效率增长的诸因素纳入一个统一的模型中进行分析。影响和决定经济效率内生增长的主要因素有金融因素、知识与技术因素、结构因素和制度因素,它们分别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和机理对经济效率增长产生作用,并在协同的基础上形成经济效率内生增长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制度结构效率是评价制度整体优劣的重要依据。静态的制度耦合决定着静态的制度结构效率。在制度 变迁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的均衡的制度变迁是动态的制度结构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已 经降低了制度的结构效率。为促进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必须转换制度变迁路径,优化制度结构,提高制度结构效 率。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公司产权结构下,委托代理关系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或者说是对公司控制权的监督.在控制权失控和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具有物质资本专用性投资的大股东或创始人及其具有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管理层将出现相互敲竹杠以及侵占对方利益的可能性.国美公司内部创始人股东和CEO之间对剩余控制权的争夺及其管理层引入的外部不可更改的投资条款方案较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文章通过修正Holmstrom-Milgrom模型,讨论国美集团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安排的效率问题,得出了合理的公司制度可以有效保护委托人财产权利的结论.该结论说明,提高代理人分享的剩余利益有利于降低专用性人力资本敲竹杠的可能性;股权制度安排应该遵循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知识密集型服务是客户与供应商合作生产的系统,双方信息粘性大小和正合作外部性强度影响激励机制的设计。模型综合考虑信息粘性成本对互补型服务合作生产控制权结构及定价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粘性导致了契约不完全性及服务效率的下降;双方信息粘性总成本及合作正外部性强度决定着剩余控制权结构;剩余控制权结构、信息粘性总成本及合作正外部性强度共同影响合作服务的定价。  相似文献   

11.
分工、交易效率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立足于分工理论来阐述如何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是分工深化的组织表现形式,而分工受交易效率的限制,因此,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必须提高交易效率。围绕交易效率的提高,本文认为一是要从市场本身着手,包括交易方式的改进和建立以法治为基础的交易秩序;二是要建立企业间分工协作网络。  相似文献   

12.
就发展价值而论,经济学在研究稀缺资源如何配置时,应首先考虑"是"与"否"性质的专业化分工选择,其次才是分工基础上数量"多"或"少"的规模效应或边际分析问题。资源稀缺性要求适度合理的专业化分工,而专业化分工在促进产权明晰交易和交易费用节省的同时,也优化了稀缺资源配置和促进了经济发展,尤其是通过人力资源配置优化而加速了人口现代化的主体发展进程。这是一个具有可检验含义并能够得到大量事实加以经验支持的重要结论,因而具有很强的普适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斯密开始的效率始于分工的思路,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加要素的经济绩效的规律均与组建好其中的分工产业构架有关。当前广东产业发展战略谋划的重点在于分工如何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如何充分发展生产性服务产业。推动广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着力解决阻碍分工与交换活动发展的技术障碍和体制障碍。  相似文献   

14.
企业可以看作是一组契约关系的连接,契约本身作为配置产权和分割租金的手段也是一个有效的治理工具.从契约的角度来看,治理机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明确契约关系的治理和弹性治理.对于明确契约关系的治理来说,治理效率就在于契约的有效履行;对于弹性治理来说,治理效率主要在于剩余权利的有效配置.因此,公司治理效率就可以理解为基于契约的履行效率和剩余权利配置效率基础上的企业契约主体之间的合作效率.由于契约条款很难得到不折不扣的履行,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也难以充分实现对称配置,因此,合作效率的提高还需要在契约履行和剩余权利合理配置基础上充分利用关系契约治理.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及其误区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分工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和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是区域经济政策三大理论基础。超越区域经济政策误区,关键在于区域合理分工。  相似文献   

16.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强调物质资本的作用,这种对资本积累作用的强调,形成了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资本决定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了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相对于单纯强调资本作用的"唯资本论"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进步;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就是一个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演进和制度变迁等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社会过程,并分别从技术变化、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变迁、分工演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型,使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和方向发生了转移.这对于中国经济增强质量、振兴东北的战略以及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与推进技术进步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公有产权与经济效率的内涵的基础之上 ,详细考察了现有公有产权的经济效率 ,并认为只要清晰地界定现有公有产权的的结构、发展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国家对公有产权实施有效地保护 ,公有产权同样可以实现高效率地增长  相似文献   

18.
依靠深化体制改革而激活企业家潜能是转型时期中国动态比较优势增进的捷径,但经济效率的提升是该“捷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可持续通行的重要前提。通过剖析经济效率在微观、宏观、综合三个层次的内涵并进行计量分析后发现,以动力、能力增进为特征的企业家资源拓展可显著提升生产、动态、配置三个维度的效率,由此导致的三类协同,即企业家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企业家创新与创业的协同,微观生产效率与宏观动态效率的协同,是上述“可持续性”形成的重要驱动源,而不断深化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则能有效降低交易费用,为促进中国动态比较优势的持续增进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组织生产效率的提高,专业化分工进一步细化,产业组织的生产方式逐渐向模块化形式转变。本文通过分析基于组织生态思想的模块化产业组织的产出模型和经济效益,探讨了模块化产业组织的形成正是基于降低协调成本和交易成本而产生的由原产业组织垂直解体而形成的具有更高组织绩效的新组织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