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工程案例在冶金工程学科中的运用方兴未艾。面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单调枯燥,与实际生产脱节,提出工程案例的选题与课程规划,通过丰富案例资源库、提高双师型队伍比例、搭建虚实结合的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学等一系列措施,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对专业核心课程《钢铁冶金学Ⅱ》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根据《电力工程基础》的课程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探索,并深入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讲授、讨论和启发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引入工程案例分析,发挥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等问题。通过教学实践,该教学改革已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课程特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决定了该课程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研究很有必要。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改革中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也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如:教学案例本身的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因素等。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发我们思考:无用知识具有有用性,教育要教给学生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萧志强 《南方论刊》2009,(8):100-101,95
在市场营销策划教学中实施全程案例教学,就是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中,从新课程的导入到教学内容的讲解,直至学生的作业和课程考试,全程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证明,在新课导入、理论讲解、作业练习和考试考核等各个教学环节运用案例,实施全程案例教学,不仅是非常重要和切实可行的,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能起到出奇制胜、先声夺人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课程的开设模式,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本文针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按模块整合教材内容、运用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根据平时成绩评定最终成绩的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来分析构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桥梁工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文章系统分析了课程特点,提出运用对比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桥梁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应用上述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普遍提升.  相似文献   

7.
案例教学是国外经济管理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科学组织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管理素质非常重要。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应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在管理类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会推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对整个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冯萍 《南方论刊》2006,(4):54-56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我认为,面向21世纪的财会教育,必须加强案例教学。案例原意为情况、事实、实例等。将案例运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称为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具有一般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认为必须大力推广。听课、复习、考试等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掌握所学理论知识,都有一定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是,平铺直叙地、正面地接受知识,并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学员进行案例讨论,要有针对性地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等院校非师范专业大学生选修教师教育课程,意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趋势明显加强,但作为非师范专业教师教育核心课程之一的教育学,其教学方式却存在着严重的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在非师范专业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对于改革教育学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恢复教育学应有的教学生命与活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哲学思考——以高校“两课”教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今中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思想源远流长、内容极其丰富 ,可为高校“两课”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思想和历史经验。从广义认识论、解释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多重视域考察 ,启发式教学超越注入式教学的基本特点集中体现在教学的主体观、目的观、过程观、课程观、方法观、模式观等诸多方面 ,实现这一超越的关键在于综合运用发现法、问题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和课堂讨论法 ,以形成和谐、协调的教学心理效应。联系实际探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历史发展、特点及其方法体系 ,对于高校“两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炎 《河北学刊》2004,24(5):5-10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语境下,左、右派别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但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公开的、平等的、程序化的.在此情况下,舆论上的彼此对立常常会导致行为上的互相妥协.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左、右派别往往被赋予正、反不同的价值判断,因而其存在的理由是不平等的,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非程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上的表面一致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矛盾.因此,对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进行深入地反思,进而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性、和平的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何鸣 《江淮论坛》2006,(2):134-137
"意义"主要来自媒体的生产,而有选择的"呈现"与有意识的"遗忘"就是意义生产的基本策略.万科作为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房地产大企业,王石作为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其品牌的营造、"白领"的想象或偶像化的运作,主要得益于媒体的"呈现".这种"呈现"同时"伴随"着"遗忘",如对"万科金色家园"的业主与万科集团的纠纷,深圳的媒体就表现出让人不可思议的沉默.其实,在媒体与万科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以利益为原则的同谋关系,媒体需要来自万科地产巨额的广告收益,而万科也需要来自媒体的"呈现"与"遗忘".媒体与大公司之间的这种新型关系,必须引发我们对媒体的思考媒体必须以"公器"作为其基本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杨建华 《社会科学》2002,1(9):35-38
我国传统理想人格追求人格的“完美” ,结果却违背初衷 ,葬送了国民的“精神家园”。本文提出完整人格 ,以人格的“完整”来归还本属于个人的人格完整性和生活的真实性 ,引领人们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 ;并主张完善人格 ,从完整人格升华到现代意义上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4.
殷国明 《社会科学》2006,(8):174-179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理论与批评陷入了"精神疲软"和"话语城堡"之中,失去了原创性,其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失去了对于文化之根--"元点"的追寻,在历史线索方面有所迷失,而且远离了具体的文艺创作实践,使文艺理论与批评失去了原生的动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研究所纠结的问题,其实也是现代文学研究所面临的普遍的方法论问题。出于"中国儒家重伦理"的历史认知,周作人呼吁在学术上应学习希腊"纯粹求知"的"科学精神"。如果说"回到鲁迅"已成为一种共识,那么作为一种基本的方法论,"回到周作人"也是必需的。道德不仅是认识的问题,更是实践的问题。周作人的悲剧不在于他的道德学说,而在于他未能真正履行自己的道德学说。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一种世纪性思潮(现象),同时它又始终处于边缘性状态,对中国"现代性"危机的认知成为解读其"边缘性"的基本思路.20世纪中国面临着贯穿百年的"现代性"危机--价值观念失范和制度性体系脱序的整体性危机,而原本就是西方现代文明危机产物的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作为对中国"现代性"危机的回应和救赎方式因此东渐而至并渗透到文学话语中.然而,本土化的存在主义(文学)只能对"现代性"危机起到文化重构、艺术救赎的作用,如何从存在着的意义世界推衍出对秩序性建构的现实救治不是其价值所在.而马克思主义则以既能提供道德和信仰层面又可以重建制度性秩序的话语方式回应并克服着中国的"现代性"危机,并在其"中国化"过程中被转译为主流文学的"现代性"主题内涵.在此意义上,存在主义文学的边缘性正是相对于主流文学的合理性存在.  相似文献   

17.
王玉琴 《天府新论》2010,(4):128-134
"境界"是<人间词话>的核心内涵,学界普遍以王国维是"中国意境论的集大成者"而把"境界"等同于"意境".通过对两概念的统计和辨析可以看出,两者不能等同,王氏对"意境"的使用仍不出传统诗学范围.而从<人间词话>中"境界"使用的频次、内涵、结构、思想资源等方面和意境比较,则王氏"境界"说有二层大的内涵,一是境界的本意,即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这一层意义是意境不具有的.二是境界在意境的范围之中,但境界是意境的高级阶段,有境界必有意境,而有意境未必有境界,境界是在意境的基础上融入格调、无功利之真、堂庑气象等元素之后一个更高的原则和标准.<人间词话>在文论史上的意义是"境界"说,而不是"意境的集大成".  相似文献   

18.
杨桂森 《江汉论坛》2004,1(6):48-50
本文以"应当"隐含着"能"与"不能"的价值旨趣为路径,认为"能"一方面是道德之外的有为,另一方面是道德之内的准许.前者是道德主体的能力所为,后者是道德原则的划界.由此认为,"应当"包含着已然与未然的张力,实现主体应尽之责与其能力、善与可欲之善有机结合,预示着伦理原则对人的引导和激励,并担当教化、教言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阿Q、王秋赦、赵多多们扭曲的造反欲望及其愚昧、"沉默"中的"爆发",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积淀的体现。他们的"爆发"具有相同的物质和人格背景、行为动机,它比"从昏睡入死灭"的"沉默"具有更大的历史危害性。这类形象也成为历史运行轨道上具有特殊警示意义的路标。其经典性的艺术生命力的生成,源于作家高出于同时代人的历史反思意识和忧患意识;而作家创作取向和忧患意识的深度差异,也决定了形象的艺术价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具有深刻的两面性:一方面,宗教追求的是"信仰",科学追求的是"知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既有可能导致宗教势力对科学行为的禁锢和迫害,又有可能诱发科学成果对宗教信仰的颠覆和批判。另一方面,如果宗教以理性为工具来追求信仰的话,就会在追求的动力和方法上与科学相联系。这种联系,既有可能促成科学的发生,又有可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常常只注意到宗教与科学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忽视了二者之间彼此联系的一面。而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的追求与科学的产生、宗教的热忱与科学的动力、宗教的信仰与科学的方法之间,都曾有过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