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金代文学文献研究的成就及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瑞兆 《学术研究》2005,(3):130-132
金朝的文学文献是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 由于战火的损毁与偏见的影响, 金代文学文献的研究未得到应有重视, 是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自唐圭璋《全金元词》 (中华书局 1979年 ) 问世后, 先后涌现出姚奠中的《元好问全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 薛瑞兆的《全金诗》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年), 张正义的《河汾诸老诗集》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6年 ), 阎凤梧的《全辽金诗》(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年)、《全辽金文》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2年 ), 王庆生的《增订金诗纪事》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 等。这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苏轼诗集>和<全宋诗·苏轼诗集>中的苏轼佚诗<秋日寄友人>进行考辨,认为此首诗歌不是苏轼的佚诗,应是北宋初期张(言永)所作.另外,考察发现吴宗海先生所辑佚的<苏轼佚诗三首>都已收入<苏轼诗集>,仅是诗题不同而已,属于重复辑佚.  相似文献   

3.
黄节<蒹葭楼诗>是民国以来一本重要诗集,由于自订严格,很多作品被删于集外.近数十年,学者对黄节集外诗多有辑录,后被编入<黄节诗集>,<黄节诗集>因此成为目前收诗颇全的版本.然而黄节佚诗仍有可补辑者.本文辑黄节集外诗七首,并分别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4.
<全唐诗>卷三唐玄宗<平胡并序>、卷一○八裴漼<奉和御制平胡>、卷一一一韩休<奉和御制平胡>是一组君臣唱和诗,吟颂唐朝在北部边境所取得的一次军事胜利.(<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9、1115、1133页)岑仲勉先生在<突厥集史>中把这组唐诗的创作时间定为开元九年七月唐朝平定康待宾叛乱后不久,认为"平胡"是指平定康待宾叛乱,但并未指出相关的依据.(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17、418页)岑仲勉先生注意到了这组唐诗的内容与开元年间六胡州叛乱有关,很有启发意义.但是,这组唐诗的创作时间及其本事还值得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5.
<文镜秘府论>所收<诗议>即传本<诗议>的前半,和传本<诗议>的后半以及皎然<诗式>,对很多问题的有不同看法,有的甚至走向两个极端.这二者可能不是作于同一时期,<诗式>定稿于贞元五年(789),作于皎然晚期,<文镜秘府论>所收<诗议>则当作于大历八年(773),甚至广德二年(764)之前,作于皎然早期.这说明,从<诗议>到<诗式>,皎然的文学思想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这个变化过程,可能与大历贞元年间诗歌现念的变化.与当时一些士人性格作风和马祖道一洪州禅的影响有关.怎样更为准确地把握皎然及大历贞元年间文学思想面貌,都值得我们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康国章 《殷都学刊》2009,30(1):59-64
荀子融合了儒、法两大思想,强调道德礼义的作用,偏重于社会秩序的建立.荀子的<诗>学思想特征与其整体思想相一致,主要表现为:以<诗>循道,重视<诗>的教化作用;隆礼义而杀<诗>、<书>,强调学以致用;遍引<风><雅><颂>,以实践倡导<诗>之功用.荀子引<诗>具有浓重的政教色彩,大多属于断章取义,表现出通经致用的特点,客观上为汉代<诗>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秀英 《学术论坛》2008,31(3):174-177
通过考察先秦旧典中的逸诗及其与今传<毛诗>的关系,可以发现先秦时期的<诗>传习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诗>传本.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推知<诗>传本的不同也应是逸诗出现的原因之一.将这一思考进一步推向深入,可得如下结论:今传<毛诗>应非孔子整理之定本,而更有可能是先秦时期某一学派传<诗>所用的教本.  相似文献   

8.
<诗经>三<颂>的主导思想倾向是颂人而非颂神,颂时王而非颂前王.<颂>诗的宗旨在于颂"今",而不在颂"古".<颂>诗的根本性质是颂美时王之盛德、成功.<周颂>31首诗只有4首可视为颂神,余皆主颂人.<商颂>大体作于殷商后期,亦主颂时王.商、周之<颂>皆以颂天子盛德、成功的方式告神,<鲁颂>纯颂时王,无告神之意.对<颂>诗所颂对象性质的认定是阐释、研究<颂>诗的基础和出发点.以三<颂>所颂对象为考查重点,在此基础上总结<颂>诗的性质特征和创作规律,以揭示<颂>诗的本相.  相似文献   

9.
<诗广传>是船山<诗经>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展现了船山哲学、政治、伦理、历史及文学等领域的思想观念.但学界普遍比较关注<诗广传>的历史哲学及其在明末<诗经>文学化倾向背景下的诗情观念,对于<诗广传>所体现的儒家哲学、伦理美学内涵则多有忽略.从诗乐达情、音容之灵、礼乐通神三个方面来考察船山如何创造性地诠释儒家诗、礼、乐思想,可弥补<诗广传>理论诠释的空缺,为理解船山<诗经>学提供某种视角.  相似文献   

10.
<诗馀画谱>和<唐诗画谱>是明万历年间徽派版画的杰出代表,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已得到充分肯定,但在编选和流传上存在的问题却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诗馀画谱>采用了可靠的底本,虽有疏漏,仍不失为一部好的宋词选本.<唐诗画谱>则错误百出,未录多少家喻户晓的唐诗绝句.然而<诗馀画谱>在问世不久就流传日稀,<唐诗画谱>却多次翻刻,甚而流播域外,近年两部画谱又同时受到青睐.其中的变迁颇有深意,可以为今天的出版营销业提供多个层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北方地域文化与辽金元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维江 《文史哲》2005,(1):91-96
辽金元时期 ,随着“北方”地域文化生态的变迁 ,大量的非汉族作家出现于文坛 ,少数民族语文学获得较高水平的发展 ,中原文学的中心也由传统的中原地区而向北转移 ,独立的北方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辽金元文学作为北方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 ,其基本风貌和审美品质 ,实际上也是北方文化与文学传统滋养的结果 ,是对北方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辽金元地域文化为北方游牧、半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与中原传统的农耕文化的交汇与融合的产物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上的三朝文学 ,所体现的社会审美意识、文学观念及其创作的内容、形式和风格等方面也相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辽金元三朝,随着北方地域疆界的大跨度北延,政治、文化的中心自中原北转,人口构成成分、民族关系及文化传统都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迁。北方地区的文化生态主要包括了总属于中原汉文化区的燕赵文化带、河汾文化带、齐鲁文化带、汴洛文化带和京都文化带等。由于文化生态环境的薰染和制约,各文化带上的文学风貌也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金人战胜比自己强大的辽和北宋王朝过程中,所运用的军事战略战术值得探究,特别是金代女真武将以辽、宋将帅为主要目标,引导和控制其心理活动,使其判断失误,决策失措的军事谋略心理战;以及通过示形造势,使辽、宋将帅产生恐惧、疑虑和动摇,放弃与金作战的军事威慑心理战的运用,使金多次出奇制胜,打败强大的对手,出色完成军事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4.
钟振振 《文史哲》2005,(1):123-128
本文就苏轼诗《次韵僧潜见赠》等 10首名篇的若干文本解读问题 ,对当代学者陈迩冬、金性尧等先生的注释及解说 ,提出了一些不同的学术意见。陈迩冬先生与金性尧先生都是知名度较高的前辈学者 ,陈著《苏轼诗选》与金著《宋诗三百首》 ,分别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出版 ,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庄子与庄子思想对魏晋士风的产生及其各方面均有一定影响。魏晋时期,庄子思想第一次全面而深刻地完成了其对古代文人的思想启蒙,对魏晋文人的价值观念、思想作风、人生态度、审美意趣和文学风格,产生了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晋商在明清发展到鼎盛时期,曾雄居中国商界500多年。他们在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晋商文化是其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成为我国“儒商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典范,是我国商业文化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晋商文化,挖掘其内涵,坚持古为今用,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命词中的人物生年和流年等是宋明交错、真假杂糅的。作者着意以似误实真的方式在人物的宋代生年系统背后设置了一个定位于正德末嘉靖初的明代生年系统 ,这为解读《金瓶梅》的背景年代及创作年代之谜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有关东晋南北朝时期侨州郡县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无论是侨州郡县本体研究,还是其相关问题研究均出现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尽管如此,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广度深度,加强考古资料的挖掘利用,促进海内外学者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9.
胡克夫 《河北学刊》2007,27(5):128-132
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文化大规模碰撞、交汇的历史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相对自由发展的阶段。魏晋南北朝僧诗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多元文化混合体,这是它在中国诗歌类型发生学意义上的主要特点。对魏晋南北朝僧诗的解读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佛教文化是如何由客体文化向中华文明主体文化的补充地位递进,以及佛教话语如何影响并转化为中国文化及民众日常思想表达形式。因此,研究僧诗,重在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九品中正制与考课制的关系,本质上是门阀制度与皇权政治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能够起到某种形式的考课作用,对于皇权政治的恢复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皇权政治的恢复能有效制约地方的分裂倾向,有利于国家的再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