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载民胞物与思想的超越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越意识是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作为建构儒家信仰体系的重要成果,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体现了鲜明的超越意识.具体而言,他强调从天人关系、人物关系和人世关系三个维度,通过天人合一、民吾同胞和均死生等方式来完成对于自我有限性、名利和生死的超越建构.张载民胞物与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为无心和有信两个层面的内容.其思想对现实的超越与超越现实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载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所创立的"关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不仅如此,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张载的"变化气质"学说指引着人们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其"民胞物与"思想为社会的和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完善的教育思想也为现代教育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但是,理解张载的思想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充分考虑到其现实的实践意义,也就是从当下出发去寻找其能够实现的生活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载的实学思想及其宗教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载是实学思想萌芽时期的学者,是实学观念最早的奠基人之一,其实学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了“气化实体论”的哲学本体,二是开创了“躬行礼教”的学术风气。在宗教观上,张载以“气化实体论”批判佛老之虚无,并以实学精神重构儒家宗教观,  相似文献   

4.
张载的"民胞物与"论及其现代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载哲学以《易》为出发点,在“太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基础上建立了“天人合一”的儒家新伦理体系。在张载看来,人与万物之间有广泛意义上的伦理关系。与天地为友,与万物相随。人应该将天地万物视为亲密无间的朋友,以宏大的气魄、广博的视野来审视宇宙人生。这些思想对当代中国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社会无疑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耿静波 《理论界》2013,(1):109-111
宋明理学与佛教关系,以张载思想最具代表性。《西铭》之"民胞物与"则是张载理学思想乃至整个宋明理学之核心价值观念与理想境界。从佛教视角对"民胞物与"的提出依据、实现途径、理论基础等方面作系统考察、研究,有利于从实质、本源层面把握张载理学思想,剖析其与佛教思想之渊源、融摄关系;以及弥补学界对张载理学思想中佛教因素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32-37
张载在"太虚即气"的本体论基础上构建其"人学"的基本思想。他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批判道教和佛教的"知人而不知天"的谬论,用"天地之性"、"气质之性"分析说明人性的善恶良丑,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论问题研究进一步深入。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理想,高扬人的主体自觉大旗,是人对自身力量的一种自我觉醒和一种高度的自信。  相似文献   

7.
8.
孝悌是中华文化的本源,也是儒家精神的根本基石。由于时代的变迁,孝悌传统中的一些内容已不合时宜,但通过适当的现代转型,这一传统能够焕发生机,仍能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独特的功效,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种种措施导致了种种弊端。张载认为,要消除中央集权导致的弊端,必须采取封建制即地方分权的方法。但是张载所提出的这种地方分权,容易导致地方的权力高度集中和膨胀,所以不可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诚"作为儒家的核心思想有着丰富和深刻的内涵。首先,张载对"诚"的天道意义进行了扩展与深化,具体表现为诚明所知与天人之道。其次,达到"诚"境界的方法为明知诚善、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的相互转化和大其心之道。文章最后通过对当代社会三对矛盾的缓解明确阐述"诚"在当代社会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张载从《易》出发,提出了太虚即气的本体论观点,继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天人合一的伦理体系,把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推到了新的发展高度。在张载的研究视域里,人与自然万物有着密切的伦理关系,他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等观点对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载是宋儒中讲"和"最多、有着关于"和"的丰富思想的理学家之一.其"和"论具体体现在"太和"、"心和"、"中和"以及"仇必和而解"、"民胞物与"等概念或命题中.从宇宙论层面的"太和",到道德心性论层面的"心和"、"中和",再到社会伦理层面的"民胞物与",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天人合一的"和"论体系.此论上承<易>、<孟>、<庸>等"和"的思想,下启宋明理学以"和"为取向的心性修养论.张载"和"论对其体系的"天人合一"特征、道德心性论特质的彰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当代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也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载提出的"天人合一"说具有极丰富的生态智慧。他的学说从人自身出发,以"体物"为核心,以"仁"、"德"为红线,归宿于"穷神知化,与天为一"的境界。其学说最大的特点是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人是自然界价值的承担者和实现者。他的学说是一种实践学说和价值学说,其中"乾父坤母"、"民胞物与"、"天地之心"、"大其心以体万物"等,强调人类要尊重自然,爱护万物,这对于今天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而言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载生死观及其现代沉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载 (1 0 2 0~ 1 0 77)是宋明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其完整系统的“气论” ,为传统儒学中独具特色的本体论学说 ;其坚持经世致用 ,关注民生日用 ,使他成为理学史上四大学派之一的关学首领 ,在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将集中阐述他的人生抱负、人生态度和死亡观念 ,并进而探讨其现代意义所在。一、人生抱负 :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刻意弘扬传统儒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 ,自述其人生抱负 :“为天地立志 ,为生民立道 ,为去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张载集·张子语录·语录中》中华书局 1 978年版。下引该书 ,只注…  相似文献   

15.
张载以独特的理学视角,对儒学价值观进行了重构。他通过扬弃佛、老的空、无价值观,把价值之真确立在"有"中,解决了名教价值的合理性问题;通过将"礼"与"天"、"天理"相贯通,确立了以"礼"为核心的儒学价值观的合法性问题;通过对"心能尽性"的逻辑阐发,将"礼"落实为具体的社会伦理原则,并给人带来一种圣人境界的精神受用。  相似文献   

16.
张载的“性”论思想是中国古代“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张载的“性”论思想对二程和朱熹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夸大张载“性”论中的神秘因素,赋予“性”以神圣的性质,从而构建起为封建制度作论证的理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究天人之际”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天人合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理念。“天人合一”思想本身蕴涵着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观照,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蕴。张载的“天人合一”思想以生生不息之天道作为万物生存的宇宙本体论基础,由继善成性、以仁体物的道德主体来彰显并实现天道天德,以期实现乾父坤母、民胞物与之万物和谐的人生旨归。张载“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伦理意蕴对于当代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张载丰富的学术思想中,对"德"的强调和阐述占有重要地位,具体表现为重视人的道德操守,将传统的"德"形而上学化,强调道德践履,重视道德培养的终极目标等.这对儒学道德体系的重构、传统儒家思想的形而上学化以及世风的改变等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张载重建宗法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载是中国公元十一世纪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是宋明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一位充满济世抱负的儒家学者。他的一生,孜孜以求“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了挽救内外交困的北宋王朝,张载不仅建构了理学的理论基础,还力倡恢复宗法制度以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他在北宋最早也较系统地提出了重建宗法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刘玉敏 《兰州学刊》2007,(4):15-16,110
在二程(程颢、程颐)看来,"仁"作为儒家追求的道德理想,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体现在日常人伦中的、通过行动可以实现的道德目标,而孝悌就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初始阶梯.行孝悌本身就是在行仁,就是在朝着"仁"的目标迈进.也就是说,行孝悌,不仅使自己成为了"人",而且成为具有"仁"德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二程释"为仁"为"行仁",不仅包含了人之为人的问题,而且要求人们落实行动,进行道德践履,实现言行一致,其伦理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