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博物馆与人类学有渊源关系。博物馆人类学所指涉的基本概念包括"在博物馆中实践的人类学"和"有关博物馆的人类学"两方面。前者指博物馆物品征集(人类学田野工作)、博物馆典藏研究(民族志物品的意义诠释)、博物馆展示与教育(文化的建构与诠释);后者主要关注内容包括社区博物馆的在地化思考、信息时代的博物馆知识建构与文化多样性、博物馆知识生产与非遗保护呈现的文化政治。  相似文献   

2.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第16届大会于2009年7月21日至31日在昆明召开,大会的主题为"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国内外四千多名人类学、民族学家,举办了150多场学术专题会议,议题涉及民族理论、民族关系与民族认同、文化多样性、生态环境、社会变迁、移民、语言、教育、社区发展、宗教、医学人类学与流行病、食品与营养等多领域、多学科,展示了人类学在当今世界的作用和发展趋势.比较中西社会文化人类学发展趋势、教学和研究,讨论中国人类学发展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吸收西方先进经验,使中国的人类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肖坤冰 《民族学刊》2017,8(3):45-52,110-112
营养人类学(Nutritional Anthropology)是营养科学与人类学结合形成的一门分支交叉学科,探究文化、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在西方,营养人类学已经发展出较为成熟的学科理论体系且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中国人类学界对这一分支学科的关注并不多.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梳理了"食物"与"营养"之间的关系,介绍了营养人类学的学科起源、关键概念以及主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社会及其社会文化变迁乃是现代人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重心之一.整体上来讲,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可区分为经济人类学、生态人类学、汉人家庭家族制度、农民的心态、信仰与认同、回访等五大研究视角,形成了关于农民社会变化变迁的平衡论、新平衡论、盛衰循环论等几种理论解释.但由于长时期以来对农民文化的"落后"定位,导致对农民文化的无情肢解,相应,在新的历史时期,人类学家也应站好自己的立场,以有效关注农民社会.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中国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研究的差异,提出在保持中国人类学学科特色的同时,应尽快与世界人类学接轨,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关系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与中国冲突较多的"他者社会文化"及"国民性"展开深入、全面、系统地研究,发挥人类学基础理论研究强项和文化应用研究价值,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主要部分,是研究人类文化的科学。除了那些与人类生物学以及与生物和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有更直接联系的东西以外,文化人类学包括了所有研究人类的学科。它的主要概念就是文化和关于文化的定义,这一定义揭示出文化人类学的范畴及其主要研究方法。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文化就是他所要学着去做的一切。文化包括某一群体中人们所共有的和他们的后代将要学习到的所有知识、相互理解和继承传统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学科从西方发起,以"非西方文化"为诞生温床,以20世纪60年代为时间坐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产生了一系列学派,极大地丰富了世界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体系;在中国,在以吴文藻和费孝通为代表的老一辈人类学家的指导下,中国人类学结合本国实际架构了一套符合本国国情的人类学学说;综合王庆仁、白振声和王铭明等教授的观点,从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8.
周大鸣  段颖 《民族研究》2012,(3):35-45,108
进入21世纪,人类学更加注意学科的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产生了新的分支学科——公共人类学。本文讨论了公共人类学的相关研究,包括新媒体、博客、互联网在人类学中的应用,公共人类学的理念与视野,公共人类学对传统议题的提升,公共人类学与当代世界的发展等。迈向公共领域将成为中国人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公共人类学与中国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是构建人类学之中国研究、应用与实践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医学人类学的社会文化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医学人类学是采用人类学的理论、视角与方法对健康、疾病与治疗的相关认知与行为的研究,它还包括将人类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健康、疾病与卫生保健相关的应用性工作。医学人类学的理论视角大体有两端,一端侧重人类的生物性,形成了医学人类学的生物文化视角;另一端关注社会文化层面,形成了医学人类学的社会文化视角。社会文化视角下的研究构成了医学人类学的主体。本文对社会文化视角的几种理论取向做了历时性梳理,并简要评述了国内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自1980年初学科恢复以来,中国大陆人类学学科建设,呈现一种多元路径的局面:民族学逐渐发展为一门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则呈现两种路径:构建独立的大人类学,以及构建与社会学密切关联的社会/文化人类学。  相似文献   

11.
将视觉人类学"工具化"、"技术化"及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和对视觉研究理论的陌生,导致视觉人类学被"边缘化".视觉人类学的当代研究,不仅需要研究人类视觉文化遗物和通过镜像聚焦和折射的文化视像,还需要直接面对人类活态的视觉文化现象,面时不同群体的视觉表达、视觉传播和视觉行为,研究人类的群体性图像信息、视觉符号和视觉文化行为,关注视觉媒体和媒体革命对文化的影响,考察在现代视党媒体影响下的文化涵化、文化冲突和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2.
人类学是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人类学的研究没法回避对何为文化的探讨。各个人类学理论学派均有自己对文化不同的理解,而对文化不同的理解则会影响其对理论的构建,因此,对文化的认识成为理解人类学理论学派的基础。从人类学学术史的角度来看,关于文化的阐释有作为"进化传播"的文化、作为"相对"的文化、作为"功能"的文化、作为"结构"的文化、作为"象征"的文化、作为"解释"的文化等。各个人类学理论流派建立在对不同文化或是文化不同侧面的理解基础之上,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亦影响了各个学派实际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3.
2012年3月28日至30日,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东亚人类学论坛在中山大学永芳堂举行,来自日本、韩国、越南、英国、美国、中国两岸三地等二十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4名专家学者与会,共收到论文29篇。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人类学与历史",围绕人类学与历史的关系,就人类学的"历史"与历史学的"历史"的关联性进行了跨学科的对话,就人类学与历史相结合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就人类学民族志的学术功效进行了思考。另外,除了这种方法论意义上的人类学与历史学的"历史"研究以外,论坛还特别关注人类学最为基本的比较研究,特别是东亚人类学本土定位时的自者与他者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江河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而今它们却危在旦夕。人类与江河、自然共生共荣之关系——如何重建?人类学高级论坛和重庆文理学院以"人类学与江河文明"为主题,于10月24-25日共同举办了"第十二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与来自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数十所高校60余名学者,一道"把脉江河,诊断人类,传承文明"。24日上午的主题演讲环节,彭兆荣、尹绍亭、赵旭东和周大鸣等知名学者分别作了题为《水传统: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生命表达》、《云南江河与文明》、《中国人类学为什么会远离江河文明?》和《珠江流域的族群与文化略论》的主题演讲,探讨了江河与人类共生共荣之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关注艾滋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注重研究疾病与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关系.世纪之交的中国,艾滋病问题日愈严重,引起人类学者的集体关注和行动,已经造成了一定的"话语声势"和社会影响.艾滋病这场世纪瘟疫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人类学学科利用自己的武库为现实服务并发展自身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人类学关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从最早的对亲属关系的研究到在工业社会的霍桑实验和曼彻斯特车间研究,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提出的结构视角一直为人类学所坚持,并成为人类学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基础。以人类学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为起点,将"作为文化的组织"的思想加以延伸,就得到"作为文化的社会网络",可以为时下偏重结构而将文化作为结构的对立面而忽视的社会网络分析增加文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学的文学化写作"发展过程中,人类学小说的创作备受人类学家和文学家们的青睐。人类学小说的出现不仅提供了一种跨越多学科多种文体交杂的文学形式,对当代文学的文体变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且对提高读者对地方文化的接受和认知度,对塑造社会公众文化意识,同样有着可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心理人类学发凡李富强一、何谓心理人类学心理人类学又称文化与人格研究,是文化人类学中一门较新的分支学科。国内外很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给这一学科下了定义。但现在大多数人类学的学者都同意台湾学者李亦园教授的提法:心理人类学研究的问题是社会系统中文化传统的传递...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日本人类学的早期发展,特别是对日本的殖民主义人类学做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围绕战后日本人类学的反思和转型,介绍和讨论了日本现代人类学的海外调查与异文化研究、对异文化与自文化研究的反思、移民与越境的人类学以及现代日本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等,并对全球化背景下日本人类学的学术转型、问题意识和学科建设等问题做了梳理。现代日本人类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欧美人类学的海外社会研究形成呼应,并对周边国家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简论体质人类学在文化人类学中的应用黄新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体质人类学以人类体质为研究对象,而人类是动物的一部分,具有自然界和社会的双重后性,这就使得体质人类学成为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有密切关系的一门边缘科学。本文着重探讨体质人类学在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