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广告促销、环境促销、节日促销是宋代饮食店铺的三种主要促销方式。这些促销方式既是竞争的产物,也是竞争的表现和手段,它使商家扩大了市场份额,获得利润,同时繁荣了宋代饮食市场,消费者也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一种生活,研究人的历史一定要关注人的生活、饮食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健康问题,这是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藉以对一个时代作评价的重要视角。研究宋代百姓日常生活主要包括餐制、饮食方式、饮食礼仪等内容,它是社会饮食习俗的一部分。在展现宋代城市居民的饮食生活、阐述公众的饮食礼仪和规范的同时,结合相关典籍史料,探讨宋代城市的公众饮食制度的缘起、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辽宋西夏金时期,中国境内不同经济形态的各民族,在饮食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农耕民族饮食与游牧民族饮食的交融。一方面,农耕民族以谷物食品为主的主食不但在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副食、果品、饮品等对游牧民族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游牧民族主食的乳肉制品,逐渐成为农耕民族的副食品种,游牧民族副食蔬果类的某些品种、饮食器具,尤其是合餐制的饮食方式对农耕民族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相同经济形态的民族,其饮食文化也往往各具特色,并在民族和地区间相互交流。饮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族际交流,不但推动了各民族生活方式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相互认同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海外华人文学和艺术作品大多离不开文化认同和时代感召下的进步意识问题,而教育、语言、服饰、饮食等层面都是体现这两个命题的主要维度。就此而言,娘惹形象的建构则更容易在上述维度找到切入点。以娘惹影视剧传播为例,通过对教育、语言、服饰、饮食等层面的展示,表现出"娘惹"与中华文化既亲近又疏离的矛盾,反映了海外华人文化根性焦虑本质。娘惹文化正在经历以下三方面的调适:一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始终坚守自身的文化内核,二是凭借丰富的传播形式以适应不同时代的审美需求,三是擅长借鉴各国优秀文化因子。这种调试为娘惹文化的在地书写和区域传播做出了开拓性实践,也为影视剧对华人女性文化的建构与传播实践提供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5.
以论述元代活动在江浙城市的士人饮食生活为切入点,从日常饮食内容、方式、理念等方面探讨这个阶层生活方式的一些特点,了解该阶层内部的个体因境遇不同而在日常生活方面呈现的差异。通过这个特定社会阶层来认识元代江浙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了解士人阶层的生存实态,把思想和日常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展现该社会阶层的特征或个体的性格。此外,由于江浙士人身处在元代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里,从饮食生活的角度去观照他们的生存状况也有助于客观地理解元朝对江南统治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吴歌,是吴语地区民歌、民谣的总称。吴歌中有很多表现饮食的情节,它们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原型母题。昊歌中关于饮食的表述通常是通过一系列的“程式”表达的,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表达人们丰富多样的思想观念,也成为具有祈福纳吉等文化意蕴的象征符号,表达人们追求美好事物和理想目标的愿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哈韩的时代。“韩流”作为一种强烈的市场需求,表现在文化、饮食、服装、电器、娱乐等各领域,我们都以贴上韩国标签为荣。结果是我们一边哈韩,一边遭遇尴尬。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鸳鸯镜传奇》剧本刊行于世的经过,指出该剧本继承了中国戏剧爱憎强烈、善恶分明的优秀传统,客观反映了晚明政治现实;表现了作者欲以此提供历史借鉴,表彰忠孝节义,提倡名教的正统思想;同时还指出作品以因果报应惩恶除奸,而又刻意回避民族矛盾,是其时代局限。全剧说教太多,缺乏应有的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苍白单薄,艺术上平庸,是为文人案头作品,反映出传奇创作在乾隆时期的衰惫与没落。  相似文献   

9.
饮食文化是社会活动的缩影,体现了人们的社交理念。了解中西方饮食差异,对发扬各自饮食文化的特点及促进其融合有着积极作用,对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以饮食文化为切入点,分别从中西方饮食观念、饮食内容和饮食方式的差异3个方面来探究其文化内涵及社会外延。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则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刻意练习在医学、体育、艺术以及教育等学科教育与训练中得到了成功运用并取得有益经验。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的刻意练习基于自身独特的专业聚焦和多元化的实施技术,不但要始终坚持循序渐进、模拟演练、观察评估以及专家反馈的基本原则,而且要以艺术化的方式开展同理心、正念感、优势观和想象力等方面的刻意练习,并且以实操化的方法促进聆听、观察、面谈、写作以及评估等核心技巧的刻意练习,最终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论与技术的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1.
五陵少年和五陵原在唐代诗词中频繁出现,成为连接汉唐两代文化的一个纽带,也使唐诗中有着浓厚的五陵情结。汉唐两代都有开疆拓土的经历,且没有过多思想约束,这是五陵少年能够共同存在于汉唐两代文化中的重要原因。五陵原是唐代人反思历史的一个参照系,昔日辉煌的汉代五陵原在唐诗中总是带着忧伤的色调,成为与大唐气象相伴而生的一缕悲凉之气。五陵少年和五陵原是唐代文化中的两个象征符号,前者是唐代豪侠气概和自由精神的象征,后者则成为大唐盛世文化的悲凉底色。  相似文献   

12.
边塞诗是唐朝诗歌的独特流派,盛唐边塞诗又是唐代边塞诗的典型代表。盛唐武力强大,士人精神腾越,盛唐边塞诗不仅呈现出乐观主义的基调,还把唐人尚武传统变成了审美对象和时尚内涵。盛唐边塞诗是唐朝新边疆主义的产物,为唐朝鼎盛时期国家过剩精力的显现。盛唐边塞诗彻底地扭转了六朝以降的颓靡诗风,它特有的文化观念,有效地改良了盛唐士人的精神。边塞诗树立了一面崇尚阳刚、标举慷慨的大旗,舍弃了六朝宫体诗的诗歌道路,延续、发展并超越了建安风骨的内涵,属于唐人在吸收了包括罗马、波斯和阿拉伯文化后所缔造出的新的文化品类。盛唐边塞诗所达到的文化高度,是多民族文化高度融合后的产物,同时体现了大唐风华和盛唐精神的最根本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冥婚形式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冥婚习俗,是中国婚姻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自周以前产生此俗以来,不断发展。隋唐五代、尤其是唐代,冥婚现象自上而下已蔚然成风,明清时亦屡见不鲜。冥婚现象在我国流行的范围比较广,产生了各种花样不同的形式。历代论者大都认为冥婚陋俗与礼不合,荒诞无稽,提出各种批评看法。然而,冥婚之俗并未因时代推移而消逝,直至民国时一些地方还存此俗,就是当今社会也未绝迹,进行冥婚者仍时有见闻。  相似文献   

14.
虞世南、褚亮、李百药三人所处基本相同的创作环境 ,承受着几乎相同的艺术文化风尚与文学传统 ,然而不同的生活遭际和性格特征造成了他们心理质素的差异和诗歌同中有异的艺术风貌 ,其诗风延承中的新变特色初步呈现出融合南北诗风以表现时代气象的初唐宫廷诗风流变趋向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在认同接受嵇康名士风流的同时,否定的声音也未停止过。他们对嵇康的否定涉及到他的"养生"、"慵懒"、"饮酒",以及他的思想信仰、人生观、价值观诸方面。对嵇康的否定折射出的是唐代诗人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6.
文章共补遗唐人豪侠小说五十二篇,按照《唐人豪侠小说篇目考辑》的考辑方式,分萌芽期、发展期、繁荣期、变衰期四个时期编排,并从出处、版本、内容、流变等方面作简要考辑.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无疑是来自于前代的文体,该文体获得娱乐精神从而性质发生转变显然有深厚的原因:一是唐代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二是前代"小说"之精神。先秦以来民间就存在着"小说"(说故事以求娱乐)传统,这类故事形成文字后就被收录在"小说"名录之下。唐传奇的产生过程,证明其确实继承了"小说"传统。正是"小说"娱乐精神融入叙事性的杂史、杂传以及宗教宣传,才改变了后者的文体性质,使得它们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小说——"传奇"。  相似文献   

18.
唐代与北宋边塞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边塞诗代表着唐人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宋代也有边塞诗 ,但其风格与唐代迥然不同。就唐和北宋两代的边塞诗从内容、风格上加以比较 ,并就其形成的政治原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盛唐气象是盛唐时代精神的特征,是盛唐文化诗性品质的内核,在盛唐诗序中也有典型表现。具体为:从君王到普通诗人对国家、民族和自己的前途充满高度的自信,展现出蒸蒸日上的气象及宁静平和的氛围;展现出人们逸兴标举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及恢宏壮丽的惊人想象;也体现在衰颓乱世时,人们对盛唐充满无限的追慕。从文体演变角度看,盛唐诗序处于由骈体向散体演进的过渡状态,具有骈散交织的特点,具有追求华丽壮大、气势雄浑的诗性品质,是诗序文体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20.
北宋诗歌的变唐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斌 《南都学坛》2009,29(6):59-65
北宋诗歌艺术精神与审美特质的形成与确立,虽然原因种种,但其中最关键、最核心也是最本质者,则是因北宋诗人的"宗唐而变唐"所致。所谓"宗唐",就是以唐诗为典范向其学习,而"变唐",则是指借鉴唐诗的创作经验以创作出与其不同的美学风范之诗歌来。北宋诗人的变唐,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具体为:初期,于模仿中初显精神;中期,执著而热烈的变唐;晚期,宗唐而变唐的高峰。这三个时期的变唐,既成就各具,而又特点各异,在北宋诗歌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