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口学刊》2018,(1):79-89
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不断增加,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家庭结构不利于未来的老年照顾,老年人的照顾问题将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护理需求日益增长,出现护理服务供需失衡的现象,日本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建立了比较成熟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国与日本有着相近的文化渊源,同属于东亚福利文化圈,崇尚孝道,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虽然不及日本,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潜在护理需求更大。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对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改革变迁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长期护理制度在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和实施中取得的成果,对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试点地区的探索及相关制度的建立将会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有利于规避日本在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出现的问题,避免财政负担的加重。通过培训专业护理人员,构建全国统一的护理等级评估体系以及引进多元化的护理供给主体,以缓解护理机构不足的压力,平衡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间的护理供给差距,满足多层次的老年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2.
长期护理保险:中国养老保障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人口结构目前正进入老龄化、高龄化、慢性病化、失能化、空巢化并举的状态,这给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动力。因此,借鉴欧亚七国的经验,建立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是我国理性的选择。这种理性主要表现在该制度能够产生养老服务、医疗领域、经济增长以及减贫、人口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为此,本文提出了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老龄人口迅速增加,老年失能人口的长期护理风险日益突显,如何构建高效率、可持续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社会问题。德国于1995年引入并推行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取得重大社会改革成就。其在融资、受益条款、成本控制、质量保证等多个方面拥有良好而精密的制度设计。对德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设计展开深入研究,可以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制度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老龄人口迅速增加,老年失能人口的长期护理风险日益突显,如何构建高效率、可持续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社会问题。德国于1995年引入并推行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取得重大社会改革成就。其在融资、受益条款、成本控制、质量保证等多个方面拥有良好而精密的制度设计。对德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设计展开深入研究,可以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制度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日本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厚生劳动省最新统计数据与调研报告系统分析了自2000年以来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运营状况.由于长期护理保险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短板,目前日本政府正计划从构建更为紧密的医养结合型老年人护理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内容更为丰富的“地域支援事业”等方面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可以预见,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内涵更加丰富、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更为紧密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在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发挥越发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老人购买长期护理保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在快速老龄化阶段,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空巢化,日益加剧的老龄化使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问题变得非常迫切.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基本解决了老年人对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文章利用《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个人问卷(城市部分)》数据,对我国城市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目前城市老年人购买长期照护保险的意愿并不高,并且存在较高的逆向选择;人口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替代因素、健康因素及意识因素显著影响着城市老年人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意愿.针对上述状况,文章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加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日本护理保险的制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困境,日本政府以建立护理保险制度为突破口,拉开了社会保障基础体制改革的序幕。经过8年的制度运作,日本护理保险的制度效应得失并存,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老年护理服务的"由国家到地方"、"由官到民"和"由家庭到社会"的转型,初步达到了制度设计之初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带来公平性、地方财政困难和制度整合缺失等问题,对护理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8.
关于失能老人状况与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护理保险作为国际上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需求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老年社会保障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文章梳理国内外关于我国失能老人的状况和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文献,研究目前相关研究的主流观点,包括失能老人基本状况、失能老人照料需求和服务供给、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实现模式选择、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制定、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国际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失能老人增多是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存在失能老人照料供需失衡的状态,社会护理保险是解决老年护理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下长期护理政策及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台湾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成为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之一。伴随着老年慢性病盛行、老年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家庭照料负担日益沉重,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开始转变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风险。为此,台湾推行了一系列长期护理服务政策,包括居家护理、社区护理以及护理产业的商业化运作等。这些政策取得一些积极的社会效果,但也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长期护理服务投资意愿不强、福利成分丧失等问题。为了妥善解决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难题,台湾正在启动长期护理保险的立法计划并组建筹备小组展开前期的研究与论证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老年人长期护理已经由过去家庭承担的事务演变成现在必须正视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安徽、江苏两省的调查,描述了老年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以及长期护理需求的差异性,分析了老年长期护理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区、户口、教育程度、无子女、有退休金、洗澡有困难、半身不遂、女儿或女婿照料8个因素对老年长期护理需求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是相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这些因素对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度要小。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与完善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日本护理保险制度述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日本在 2 0 0 0年 4月 1日正式启用护理保险制度。这一制度把市町村政府定为保险主体 ,投保人为 4 0岁以上的日本人 ,参加这项保险为强制性或义务性。整个制度由个人每月所交保险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金以及每次使用服务时个人需交的一定费用支持。护理保险制度提供护理方面的服务分为居家护理和设施护理。在申请接受服务的程序通过后 ,适合于不同老人的帮助或护理方案成立 ,老人即可于 2 0 0 0年 4月 1日开始接受护理保险的服务。新护理保险制度与其他种类的保险不同 ,它强调老人的自主性 ,并有专门的人员提供护理服务 ,家务劳动和护理服务被数量化、货币化  相似文献   

12.
张盈华 《人口学刊》2020,42(2):80-89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我国正在探索建立的新的社会保险项目。从2012年青岛基本医疗护理保险试点开始,2017年底15个试点城市相继出台政策方案。在对试点城市持续跟踪和深入调研后发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中普遍存在受益面过窄的问题,暴露出地方政府对这项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的担忧。研究表明长期护理保险的基金支出对待遇水平的敏感度显著高于受益面,缴费率对缴费年龄的敏感度高于待遇水平和受益面。在宽、中、窄受益面下,不同待遇水平的基金支出规模差异大,2015年最小和最大支出规模分别为GDP的0.08%和1.90%,随着老龄化和高龄化推高失能发生率,到2055年这一比例将分别升至0.28%和5.90%;相应地,维持基金收支平衡的缴费率最低由0.13%升至0.55%,最高由0.74%升至3.32%。借鉴国外同类制度的运行规律和国内已有社会保险项目的经验,应以制度的财务可持续为目标控制基金支出规模,据此设立受益资格和待遇门槛。研究显示制度的最优选择应是宽受益面和低待遇率的组合,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实现全员参保缴费。  相似文献   

13.
人口快速老龄化使老年长期护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国外老年长期护理产业的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发现需求旺盛和生活形态变迁正刺激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发展及有助于拉动就业和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美国、日本的发展进程表现出当前老年长期护理产业陷入了人力资源短缺、护理成本高和质量差等困境。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通过构建老年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运用灵活的资金筹措机制和建立多元化照护服务体系等,快速发展和完善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在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庭需要的同时,作为一项新型产业开辟劳动力市场和拉动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构建家庭财务脆弱性指标,借助健康状态转移概率、预期余寿与失能护理成本测算结果,估计不同财务脆弱性家庭老年护理的保障缺口,并模拟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扩面的政策效果。测算结果显示,中国中度或重度失能家庭会面临居家护理与机构护理的保障缺口,长期护理保险可以有效控制居家护理模式下家庭失能风险敞口,但无法完全弥合机构护理保障缺口,因此居家护理保障模式可能是大部分失能家庭的较优选择。长期护理保险有助于缩小家庭居家护理保障缺口的城乡差距,对同时负担多位失能父母居家护理支出的家庭予以有效保障。据此,文章建议将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扩大至中度失能老人,建立健全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将家庭财务脆弱性纳入制度考量范围,构建涵盖社会救助、基本长期护理保险与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人口学刊》2018,(5):78-85
近年来我国失能老人数量持续增长,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成为我国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有必要评估和分析我国现存的老年长期护理筹资方式、筹资渠道、筹资规模等,其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未来制定相关的社会政策提供借鉴,使我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体系制度建设更合理且更有效率。本文在对我国老年人失能率、老年人失能规模、失能等级、失能老人护理使用率、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成本等相关变量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长期护理的市场供给价格,以大量抽样调查样本数据为依据,采用"总体仿真模型"测算出2015-2050年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资金的筹集规模,为我国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成为大力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的客观要求。天津市已成为我国高度老龄化地区之一,在政府主导下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主干的养老服务体系。但养老服务建设缺乏详细规划且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养老服务事业的经费投入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区域间的养老服务资源非均等性明显、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困难、专业养老护理人员缺乏等问题逐渐显现。未来时期应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和明确政府养老服务财政责任、促进养老服务管理标准化和加强行业监管、构建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差异化发展格局、促进养老服务人员的多元化与专业化、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从而推动养老服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随着医疗和护理等服务成本不断攀升,加之家庭小型化、青年人口迁移等原因,老年护理成本带来的负担将不断加重,迫切需要对老年护理服务需求进行评估和预测。文章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纵贯数据,运用马尔科夫链方法估算老年健康状态转移概率;同时结合人口预测结果,估算和预测不同年份、不同失能状态老年人的数量;结合全国老年服务调查数据,估算和预测老年护理服务需求。预测结果显示,2014~2050年老年护理服务潜在需求可能从3 089.96亿元上升至4.27万亿元;有效需求可能从1 172.42亿元上升至1.60万亿元;重度失能老人护理服务有效需求可能从276亿元上升至4 944亿元,这是长期护理的重点人群。老年护理服务需求增速迅猛,服务供给体系和应对机制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18.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考察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中老年消费的影响,有助于扩大内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文章利用长护险制度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结合2011~2018年CHARLS追踪调查数据,从消费视角考察长护险制度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长护险有助于促进中老年消费,缓解失能风险对消费的冲击;其消费促进效应突出地体现在食品、日常生活开支等基础型消费中。长护险对中老年消费的影响因各地试点模式不同而存在差异,筹资方式多元、参保群体集中、保障水平较高、服务方式多样的长护险模式对中老年消费具有更为明显的促进效应。此外,长护险对中老年消费的影响也存在人群和地域差异,失能家庭和低收入的中老年人群受长护险的影响更大,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地区长护险的消费促进效应也更为显著。研究指出,预防性储蓄和家庭代际支持模式的变化,是长护险影响中老年消费的重要机制。基于这些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探讨了进一步完善长护险制度顶层设计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导致失能老人的基数巨大,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人照料,借助外部护理服务来弥补自身失去的生理机能,这就需要大量的社会照料资源。由于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老年人长期护理成本居高不下,养老机构发展滞后等因素造成老年人护理服务供给不足,给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严峻的考验。适时掌握我国失能老人数量,测算未来我国分城乡失能老人数量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需求、成本与供给预算的依据。本文从分析我国失能老人数量及基本状况入手,进而测算出未来我国分城乡失能老人数量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据测算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失能人口约为1 563万人,其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老人约330万人。2054年我国失能老人总量将达到峰值约4 300万人,其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老人约1 600万。失能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从现阶段的1.15%上升到2054年的3.1%,2054年之后将维持在这一水平上。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健全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失能评估机构以及专门护理机构、日间照料机构和居家护理服务机构,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服务体系需要较多的人力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20.
如何缓解家庭照料压力、弥补老年照护人力资源短缺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文章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3、2015、2018年数据,并与相应年份地区统计年鉴数据匹配形成四期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考察长期护理保险对家庭照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护理保险显著挤出了家庭提供的老年照料时间,使试点地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的日均照料时间下降44.8%,显著缓解了家庭照料服务的压力。(2)从动态效应看,长护险的政策效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且随时间变化呈增强趋势。(3)长护险对缓解重度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料压力更为显著,城镇地区的政策效应强于农村地区。(4)长护险对家庭照料时间的挤出并没有伴随着家庭转移支付的显著下降,但减少了子女提供的陪伴和情感联络。(5)长护险对家庭照料时间的挤出并没有以损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为代价,且降低了其医疗服务的利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老年人的健康。文章认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缓解家庭照料压力的基础上,应重视对家庭照料功能的支持,促进子女对老年父母的陪伴和情感联络。随着长护险制度不断扩面,着重推动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