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康有为在考辨中国本土文化"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关注众多的先秦诸子,管子便是其中之一。康有为对管子的好感溢于言表,使管子成为为数不多的一再受到表扬而没被攻击、批判的人。与既推崇管子的思想,又羡慕《管子》的"文章"、"字眼"相一致,康有为对管子的思想多次提及并予以肯定,尤其是对管子的鬼神思想津津乐道。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康有为对管子的学派归属语焉不详,模糊不清,致使管子的身份始终悬而未决。管子的尴尬处境反映了康有为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中国近代是尚法的时代,康有为并不完全排斥法,而是对法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肯定"管、韩言法"并无敌意。另一方面,康有为断言法之严酷是不仁的体现,与民主背道而驰,故而没有像对待韩非那样将管子归入不仁之老学。与此同时,康有为关注管子,与他考辨先秦诸子的"学术源流"是为了论证"百家皆孔子之学"一脉相承。康有为对管子思想的诠释带有近代早期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
《管子析疑》应对的是晚清一个根本性的时代焦虑:新的时局要求学术与现实有更密切的联系,作为学术核心的经学却无法引领整个传统学术来应对。何如璋通过重新诠释管子,意在援入其学来补充以儒学为主体的治术;而在此过程中,他却无意间建筑了一种脱离儒学正统的意义架构,在应对现实时局和整合思想资源上,管子都获得了比经和儒家更加优越的地位。尽管何氏表面上仍以儒学为诠释管子的参照标准,实际上却已暗含着将儒学拉下中心地位的义理倾向,这种倾向在“君学”、“专制”等受西学影响的观念大规模冲击中国之前便已萌发。张之洞感觉到“光绪以来,学人尤喜治周秦诸子”的兴趣有脱离经义的危险,以至于需要疾呼“宗经”。《管子析疑》或即这方面的一个微妙个案。  相似文献   

3.
《管子》的音乐观与儒家音乐观相比较有其相同之处,表现为两者都重视雅乐的教化作用,但《管子》更重视探讨最高境界的雅乐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在对待俗乐方面,两者又都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俗乐的危害。但《管子》接受了俗乐兴起的客观事实,承认了俗乐的部分作用,如统治阶级在不沉湎于俗乐的情况下,可以欣赏俗乐;亦曾巧妙地利用俗乐帮助自己脱离困境。《管子》的音乐观体现了它的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管子》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典籍,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管子》之道表现在治国理念上,是以仁义道德为内涵,以礼法为形式,把礼治和法治结合起来,法教统一。  相似文献   

5.
《荀子》与《管子》、《晏子春秋》的关系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是先秦时期集大成的儒家大师,《荀子》一书近年来已经被认作是荀子思想的实录。而《管子》、《晏子春秋》等书向来被学者们认为是比较复杂的作品。所以,近代以来将此二书判为“伪书”的情况是层出不穷的。《管子》、《晏子春秋》等书尽管成书比较复杂,但是却包含了诸多先秦时期的思想内容,是值得我们研究先秦思想史注意的重要资料。此外,《苟子》书中所见与此二书的相通相近的情况,也说明了苟子在先秦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管子》的语言艺术历来为人激赏。《管子》中论说文占绝大多数,其语言的表现特色根源于文章中惯用的独特的论说方式。《管子》一书在战国百家争鸣的环境里生成,论辩中经常使用的因果论说、比较论说、解析论说、比喻论说等论说形式,决定了《管子》语言具有净朗美、均衡美、节奏美与气势美、形象美与内蕴美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赵义 《理论界》2007,(1):178-179
《管子》中包涵有管理、哲学、伦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思想内容,并且见解独到。将管子的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尤其是在企业自身的道德建设方面,管子的思想独辟蹊径,为此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连伟 《江淮论坛》2007,(6):131-137
“道”是《管子》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长期以来,对《管子》道论的研究,主要以《管子》四篇为对象,这无形中局限了对《管子》道论的深入认识。从《管子》书的整体来看,《管子》的理想追求是圣王之道,它在本体论上表现为虚无之道,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表现为静因之道。  相似文献   

9.
我院语文系池万兴教授的新著《<管子>研))2004年6月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0章,30万字。该书是一部对于《管子》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学术专著。作者首先对《管子》与管仲、稷下学宫的关系;《管子》的作者、断代、成书特点、版本流传以及研究概括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论证,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解决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耿振东 《船山学刊》2010,(2):101-104
两宋是《管子》研究史上的繁荣期。本文对南宋学者黄震《黄氏日抄》中所体现的《管子》研究从四个方面作了概述:一,管仲"以权术成伯业";二,《管子》一书"庞杂重复,似不出一人之手";三,对《管子》不同内容的真伪之辨;四,对《管子注》多所纠正。  相似文献   

11.
影响高校教材管理时效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教材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必须改革。在审、选、供、管四个环节中,确保供应是中心,教材选购是关键,校内自编教材必须通过严格评审的程序方可使用。在教材管理队伍建设方面,队伍知识结构要合理,要有对在校相关专业知识比较了解的相应人员,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九十年代古文论研究反思的检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勇 《江淮论坛》2001,(3):86-93
本文检视了九十年代的古文论研究反思 ,从对近百年古文论研究史的回顾、对古文论作为学科性质的思考、对古文论研究价值的定位、对研究方法的探索等方面予以简略分疏 ,并着重对围绕“古文论的现代转换”所展开的争鸣进行了述评。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集中梳理九十年代以来学界对古文论研究的反思 ,使学界关于二十一世纪古代文论研究方向的诸多设想突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谢肃 《殷都学刊》2005,(3):23-29
商代祭祀遗存的发现与研究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商代祭祀遗存研究中还存在着8个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文良 《河北学刊》2008,28(3):113-115
生态文学常常通过艺术化的叙事方式来传达题材信息,以便更加充分地凸显其生态主题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建构生态意象,寄寓生态理想;创新叙述视角,激发共鸣效应;巧置多元对话,倾听自然声音等,都是生态文学艺术化叙事的常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民族自治县也要转变发展方式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的要求,也是其自身走出一条新型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民族自治县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是优化产业结构,战略任务是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及文化产业是崭新的任务.其基本途径是突出自身特色,通过合作构建自主创新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掘农业生产潜力,并行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施管理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16.
走马楼西汉简中有十五支简属于同一册书,是一份关于"传舍"损坏情况的举劾通报,内容完整,涉及对失职官员的举报与处理,同时反映了当时传舍的建筑规模与常规设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未见于传世古籍,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7.
捐赠法律关系中的受赠主体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受赠主体作为一种社会法律现象,通过网络募捐、短信募捐、校园募捐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涉及受赠主体的诸种现象中,有的受赠主体是法律明确规定的,有合法性基础,而有的受赠主体则不是法律规定的受赠主体,没有合法性基础。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现行的捐赠立法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现阶段,应当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或成果,整个捐赠关系应紧紧围绕受赠主体,从主体范围、捐赠强制到财产监管等,都须进行制度化的规范与运作,完善我国捐赠立法。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清土地契约文书越来越被学者所关注,逐渐成为显学,其中以傅衣凌、杨国桢等为代表.当时他们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徽州、福建等地的契约文书上,浙江的契约文书仅被零星提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批浙江地方契约文书的专辑、图录及相关论述纷纷面世.浙江省博物馆藏有大量的契约文书,目前正在整理当中.通过对近年来浙江明清契约文书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情况的梳理回顾,以期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并认为对形式与内容的解读、个案与总体的融合、比较与多元的整合,是研究契约文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每个民族和时代 ,都有自己的理论思维。辩证思维就是当今时代和我们民族的理论思维。作为智慧文明时代的辩证思维 ,它在制度创新与科学创新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是进行发明创造的导航器。辩证思维的创新作用主要表现在 :它的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思想 ,为创新中的联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它的永恒发展的思想为不断创新、永不满足提供了思想动力 ;它的关于同中见异、异中见同的思想 ,是创新思想火花不断绽放的燃烧剂。自觉地进行辩证思维 ,就可以使你在创新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20.
吴原元 《兰州学刊》2008,(6):116-120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中国研究,受麦卡锡主义的影响趋于沉寂,但儒家思想研究非常活跃。儒家思想研究之所以活跃,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社会政治环境、儒家思想是有待研究的学术领域、冀儒家思想理解共产主义中国。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研究具有鲜明特色,即注意借鉴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外在研究理路”。20世纪50年代的儒家思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对儒家思想的错误认识、加深了对儒家经世传统思想的认识,并为进一步理解传统中国提供了有价值的洞见。当然,此时期的儒家思想研究亦存在局限,即“外在研究理路”这种方法,未能有效解决人的“历史性”与“超越性”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