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澳大利亚属于西方发达国家,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大利亚人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成人后难免吃亏。  相似文献   

2.
3.
韩愈《送穷文》是比较独特的"杂文"体,其主题与行文体式有密切关系。虽然文本卒章显出"固穷"之意,但行文过程中所表达的摆脱穷困的愿望和送穷不得的嗟怨,也是其内在义旨。韩愈《送穷文》出于扬雄《逐贫赋》,行文亦庄亦谐,在"送穷"与"留穷"之间体现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张力。后世此类题材拟作题旨流变,宋人拟作转以"留穷"为题,表达安贫乐道的思想,但文学意蕴相对不足。从思想史来看,宋代此类题材的文章书写,由俳谐杂文的世俗嗟怨回归"君子固穷"的雅正主题,反映了书写主体在身份处境及时代思想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穷乡阔风     
袁远 《社会》1990,(11)
在淮北平原偏西的一个旮旯里,有一个隶属安徽省管辖的小县——临泉。这个县,土地虽仅有1800平方公里,而人口却是170余万(官方认定数为150余万),成为远近闻名的,响当当的全国第二个人口大县。人多,无资源,少财力,必然要穷。这个县,现人均年收入不过200元,是全国全省的重点扶贫县。流传已久的、名副其实的“红芋汤,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的民谣昔日就出自此地。  相似文献   

5.
钱炜 《东西南北》2013,(11):16-17
“穷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富癌”也增长迅猛,中国正处于从发展中国家高发癌谱向发达国家高发癌谱过渡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说法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么,“贫困”与“生育”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最近读了《南方周末》一则给人印象深刻的个案之后,促使我对这一问题有了一番更深入的思考。刊登在《南方周末》家庭生活版问op年间月14日)的“她用婚姻救灾”一文讲述了这么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话说湖北农村有一何姓家庭,先后娶妻生子的兄弟仁人因生活和睦,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三兄弟中的老二老三先后不幸病故,接着老二的妻子南下打工谋生,老三的妻子则改嫁他乡。老二老三两家共生育的7个孩子加上老大一…  相似文献   

7.
正新的研究表明,最能泄露你贫富状况的,是你的体型,是你在体重秤上的数字,光天化日,昭然而示,藏都藏不住。胖=富,瘦=穷,这组公式称得上是千古流传。然而,就在短短不到百年,这套公式就被疯狂发展的经济彻底割裂了。欲知英雄出处?体重为你指路美国流行过这样一句广告语:你的体重就是自己社会阶层的宣言。曾经,肥胖是富裕的标志。而现在,以温饱为第一目标的时代早已过去。当食物变得唾手可得,  相似文献   

8.
钱不是最重要的,即便你再有钱也不能因此享受到特殊待遇。  相似文献   

9.
<正> 8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中有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是扩大的趋势。虽说有极少数第三世界国家或地区利用各自的有利条件一跃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实体,成为世界上经济成就最显著的地区,但就整体来说,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困难,仍在向更穷的窘境滑落。据世界银行1987年对119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19个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总值占全部总值的78%,而100个发展中国家只占222%;其中,4个高收入石油出口国约占1.6%,59个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占14.4%,人口占世界一半的37个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只占6%左右。若按人均计算,19个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100个发展中国家相比,差19.36倍,如和37个低收入国家比,差距高达43.7倍。如以瑞士、日本、西德,美国、挪威  相似文献   

10.
美国社会的贫与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是全世界人均财富占有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所创造的财富比欧洲人高出60%以上,是埃塞俄比亚人的300倍。同时,美国也是世界上贫富悬殊最大的国家之一。美国《财富》杂志1998年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截止到1997年低,美国大公司总经理们的平均收入已达年300万美元以上。在最近20年里,占美国家庭总数回%的最富有家庭的税后收入翻了整整1.3翻。他们在美国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1920年以来的最高点。但与此同时,美国80%以上的普通家庭的收入却呈下降趋势或停滞不前。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1975-liD5年间,美国SO…  相似文献   

11.
12.
13.
张莺 《东西南北》2008,(10):25-25
时刻照顾纳税人的心情也是以民为本的体现。在日本,公务员也搞形象工程,其通常的做法是:凡是老百姓能看到的地方都要示穷,越寒酸越好,能凑合就凑合。比如办公楼的装修及设施等等,有的基层课长坐的椅子甚至都磨开了花。总之,工程都要保持一种看上去比民间公司差一档次的样子。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一位日本公务员道出了其中的真谛:可以让纳税的老百姓看了感到政府没有乱花自己的税金,还觉得政府穷得可怜。让老百姓从对比中感到有优越感,自己怎么也比政府混得好,从而缴点税也不会产生怨言了。很显然,他们这是  相似文献   

14.
37岁,手里握着几家生意红火的餐厅,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当上了制作人,已经投资了好几部戏,收视率也都不错……演员任泉有着在演员身份之外罕见的赚钱能力,这能力使他内敛又骄傲地一笑:“我真的从未穷过。”  相似文献   

15.
凡人求富     
大学毕业后不久,我接到朋友一封来信,信中有句话让我感触颇深:“总是怀着一颗不平凡的心想做一番不平凡的事,但终于在平凡的世界中变得愈加平凡。”这许是一种无奈的感叹。我是凡人。我没有超群的智慧才能,没有复杂强大的社会关系,我的“民族’堤“上班族”。按说几人与世无争,照顾好自身的衣食亦可知足了,但事事并非尽如人意。上班第一年,我的月工资不足o000元,糊口尚成问题。对此,父辈的观念是,凡人似乎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改变。我有许多爱好,爱音乐,爱读书,爱写作,我想买钢琴,买电脑,买很多很多的书。然而这些对于每月3m…  相似文献   

16.
三富家规     
大署 《东西南北》2010,(3):47-47
这是一个国外富人家的家规,都是和富有关的。第一条,叫富而不污。污者,浊而染。拥有了大量金钱的同时,不被铜臭所染、不让心蒙尘的人,是值得尊敬的。太多的人,在逐利的过程中渐渐腐化,财富入囊后,更是飞扬跋扈,以前不能干甚至不屑干的事,都会去试上一试。  相似文献   

17.
嫁富一梦     
董朝 《东西南北》2011,(22):34-37
在数十小时的训练、数万元的学费付出后,就可以炼成令一个有钱人心仪的“大家闺秀”?——这是一个商人的精明眼光.折射的却是弥漫于当今社会的真实的物化心态  相似文献   

18.
19.
财富差距的代际转移形成了较有典型性的"贫二代"和"富二代"社会分层。基于不同的出生背景和成长环境,"贫二代"和"富二代"们各自表现着不同的行为特征。但共通的是,他们所具有的一些特质潜藏着众多危及社会的隐患,极端化的案例已频频发生。"问题"语境下的"贫二代"和"富二代"们对于社会的危害是双重的,一方面在于他们不同的偏执思想引发反社会行为;另一方面则是源于财富差距的扩大化造成"贫二代"与"富二代"之间矛盾加剧。除了通过合理渠道对他们施以教育社会化等有效措施外,还需从根源处着手化解这种隐忧,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都昌县在落实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的同时,努力探索应退尽退,确保低保资金不被冒领,采取民主选穷打造公正、公平的城乡救助。为切实做好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都昌县2011年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