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占领台湾后,为巩固和发展其统治权,对台湾施行过各种统治方式,在统治政策上,先后经历了武力政策、怀柔政策、同化政策等阶段。在土地政策上,日本从土地调查、林野调查和地租三方面大肆掠夺土地。在经济政策上,主要通过工业投资和商业垄断形成经济独占权,其经济独占权的迅速形成主要有5个原因。在基层统治上,以保甲制度和三段警备法作为基层有力的统治工具。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如果没有外来文化的传入,就没有今天的日本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整个日本历史也就是对外来文化不断吸收的历史。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日本经历了农耕时代、大化革新、明治维新及二次大战后的大转变时期,而每一个转变期都与外来文化的传入浪潮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对促进今日中国改革开放,不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的近代化中 ,价值观念转变是其重要内容。日本民族从了解到研究 ,最终吸纳西方文化 ,经历了三大阶段 ,并在完成政权转换的前提下 ,通过“文明开化”运动实现了其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 ,同时也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化结合中的畸型变异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前后,湖南留日学生对日本的认知,经历了从仰慕学习到激烈反抗侵略的变化。这一时期湖南留日学生日本观的主要内容为,通过媒体的描述和个人在日体验的近像感知,展现其多元性、不对称性和理性的多元特征。此时湖南留日学生的日本观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湖南现代化的进程,并有力地推动了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方学者对东西方社会进行比较研究时,普遍所采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是土地所有制的比较,认为二者的一个根本差别是东方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而西方社会是私有制。马克思也得出“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是了解东方的钥匙”的判断,并从土地公有这一角度对东方社会进行了深刻剖析。通过进一步研究,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土地制度有了新的看法:东方土地的私有形式已开始出现;东方土地制度存在二重性;人类早期普遍经历了土地公有制,晚年在对俄国民粹派公有制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开始把东方的土地公有制看作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基点。  相似文献   

6.
萧红一生辗转几地,日本之行(1936.7.16-1937.1.3)尤为显著,这段时光被其自诩为“黄金时代”,其间经历强化了萧红对祖国与家乡的热爱之情,坚定了其独立作家精神,加深了其对中国国民与日本国民性的理解。而这一切,也反哺作家后期的人生与写作,使其认识到了中国国民性的觉醒,能够客观公允地认识和评价日本民众。这些所思、所为、所写展现出萧红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沉着、严谨与冷静态度,在面对日本问题上所持有的公允态度与客观立场,并展现了其所持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关怀。  相似文献   

7.
美国西部土地立法与农业的资本主义化何黎萍美国是一个未经历过封建社会的移民国家,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它对西部的开发。美国政府的西部土地立法政策对推动西部土地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迎来了大批移民西进垦荒,造就了无数自耕农。与此同时,也形成了...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当代的三次教育改革中 ,个性化教育经历了由萌芽至停滞 ,由复苏至发展的主要历程 ,其兴衰对日本社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日本在个性化教育历程中的得失揭示了教育必须以个性化教育为重 ,才能引导整个国家、民族走上民主、和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鉴赏论是常州词派理论体系颇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变”是常派词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同样 ,其鉴赏理论也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从经学入又从经学出的过程 ,也是在理论上不断修正、创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张惠言的开创 ,张琦、李兆洛等引入说经方法作为其评赏词作的理论依据 ,金应、童士锡等人的补充与修正 ,最后由周济总结的“出入说”奠定了常派颇具特色的鉴赏理论  相似文献   

10.
自1986年11月至1991年4月,日本经济经历了一次人们所始料不及的高速增长,时间长达53个月,其保持高速增长时间之长,增长率之高确出人意料,这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上第11次周期的上升期,被称为“平成景气”.这次长达53个月的经济繁荣,使日本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外需主导型增长转为内需主导型增长,并且实现了“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这是经济上最理想的增长模式.但是,“平成景气”最终也导致了“泡沫经济”的发生.“泡沫经济”是平成景气中伴生的独特经济现象,它是指由于股票、土地等资产价格暴涨,使经济象泡沫一样膨胀,形成一种虚假的繁荣.企业收益增加,经营良好,其股票价格自然上涨,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民间设备投资增加,扩建工厂,新设企业,对土地需求扩大,不可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