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利益是人们思考和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利益问题始终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忽视学生利益诉求、缺乏对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关系的正确认识等问题,这对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必须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课的双重功效,辩证认识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关系,必须以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家庭利益观、学校利益观、社会利益观"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度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把利益观与群众观、发展观、矛盾观、真理观以及执政观等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并展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无产阶级的利益观。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就是要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把人民利益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明君  刘天旭 《河北学刊》2012,32(1):175-178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所谓党的利益就是党的内在利益与外在利益的对立统一,党的利益观的发展就是党的内外在利益观的矛盾演变。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党的利益观经过三大阶段的发展变化:即党内在利益的生存、夺取巩固政权和永久执政;外在利益的解放全人类、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实现人民富裕。整体看来,党的内在利益观与外在利益观之间呈现逐步靠拢、契合度提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从学科层面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唯物史观视域中发现的一个新领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二者的关系,通过对二者关系论域设立、内涵阐释、性状描述、内容型构等方面的探究,揭示出二者关系的一般方面,旨在从唯物主义基础上建构和确立二者关系问题研究的学科学术论域,或有助于推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息认识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息认识论作为认识论领域的新兴学科,其定义大约为全方位、多视角地同时研究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的学说.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思维信息论、思维系统论、思维控制论三大论域;贯穿这三大论域的中心线索始终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双方之间的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与价值关系.笔者认为,随着全息认识论研究的深入,其探讨重心将被置于思维控制论.然而,认识论重心的这种转移并不意味着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第一原则分道扬镳,它只是表明了,认识论研究的领域从过去的宏观认识论移向微观认识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阐述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的内容、原则、标准。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并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邓小平物质利益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当前的改革 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外交思想中的国家利益观,是在中苏关系发展变化的曲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对苏(俄)关系上,邓小平超越了传统的意识形态原则,发展和完善了毛泽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理论,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国家利益观,即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反对霸权主义、国家利益的基础是发展和提高实力、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一致等,这对我国外交方针和外交政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包含了丰富的环境利益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来源于自然,环境利益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通过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导致了劳动异化与自然异化,无产阶级因此成为土地、自然环境与资本剥削的对象,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被严重剥削。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三大基本思想对处理我国环境利益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与指导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思遥 《理论界》2013,(2):13-14
列宁从俄国的实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从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视角出发,分析十月革命后国家利益的辩证视角。列宁的国家利益观是阶级性与民族性、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原则性与灵活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列宁的国家利益观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方法,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利益理论与实践十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是利益,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是利益关系,一切社会科学的核心归根到底是利益关系问题.对社会利益理论和实践的讨论必须先要厘清十个方面的问题,即:利益概念的界定、社会利益及其内涵、社会利益的量化问题、对我国当前根本利益的认识、对新时期基本利益关系的理解、社会利益关系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利益与人民内部矛盾的关系、共享利益观和共享利益论、社会利益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社会利益问题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对这十个方面问题的说明有助于人们深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段立全  赵丽霞 《理论界》2007,2(6):15-16
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正确分析冷战后世界格局及其发展的趋势基础上。站在新的国际战略高度,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国际形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安全利益观、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利益观、国家政治利益观、国家经济利益观和国家文化利益观。为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稳定国内的经济发展、促进各国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和利益关系问题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利益决定并影响中国的政治生态,尤其是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有着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利益观视阈下要推进公民政治参与,应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不断强化利益约束;建立完善的利益调解机制,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全网络民意表达机制,开辟政治参与新通道。  相似文献   

14.
树立正确的人民利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鲜明地提出,共产党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民利益观,并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人民利益观的内涵和本质。文章认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人民利益是全面的利益的观点、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因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阅读了秦正为副教授所著《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颇有感慨。该书对斯大林的国家利益观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既考察了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的形成原因和条件,也论述了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详细分析了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的国内战略、国际战略和党际战略,还对与斯大林国家利益观密切相关的斯大林马克思主义观和世界历史观以及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的历史地位、国内外影响、经验教训和历史启示进行了综合评析。该书不仅在内容上对“斯大林国家利益观”进行了系统研究,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诸多创新,总体而言是极富新意和启迪的一本著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的发展与贡献在于:他们公开申明自己的物质利益观,并把它作为革命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正确解决物质利益与道德的关系;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实现物质利益原则的政策、法规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7.
国家利益概念原本就有争议 ,而在全球化时代更面临着来自国际制度、全球问题、全球利益与全球意识等方面的挑战。在此情况下 ,民族国家必须树立新的国家利益观 ,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全球利益观照下的国家利益 ;注重把握国家利益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在确定国家利益的优先顺序基础上 ,在国际制度的框架中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中国学术界以马克思主义、现代新儒家、自由主义三大主流社会思潮并称,其中现代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复杂而曲折的关系历经变幻,其原因与过程发人思考。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新儒家关系进行了历史梳理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9.
物质利益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的重要思想之一。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新的实践中把对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观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给人民看得见的日益增长的物质利益;保护社会各阶层物质利益,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调动起多方面积极性;多渠道、规范化地谋取个人收入;物质利益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张强 《理论界》2014,(6):4-6
利益在社会发展运行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关系是发展的基本动力。在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利益关系的调整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利益的需求。利益决定着民心向背,决定着革命和改革的成败。利益与利益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所在,也是衡量是否公平合理、是否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准和客观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