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宗室藏书文化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室藏书在明代藏书体系中是一个独特、完整的文化现象。有明一代,几乎所有的宗室藩府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藏书活动,图书总体藏量颇具规模。宗室们由藏书到刻书再到著书,不仅系统完备,而且特点突出:宗室藏书分布的地域广阔,所藏书目种类众多且保存了大量的优秀"禁书",刻书事业持续时间长久,创作和著述艺术价值高、实用价值大。之所以能够开创如此的文化盛事,在于明代整体政治、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宗室特殊的政治生态,优厚的经济待遇及良好的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唐代书手概指设置于官府图书文化机构中具备相当书法技艺的抄写者,在唐代官僚体系中品居流外,积劳累考后可入流,政治、经济地位普遍不高。当代学者考察唐代流外人员时对书手关注甚少,故此,探讨唐代书手的设置、地位及出身入仕状况,是对唐代制度史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钱曾(公元1629~1701年),字遵王,自号也是翁,江苏常熟人,是清初著名的学者型藏书家。作为布衣藏书家,他终生未仕,故《清史稿》未予以立传。有关钱曾的事迹,详见于钱林撰《文献征存录》卷二之《钱曾传》。他一生辛勤访书、求书、校书、藏书、读书,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共收集各类图书四千一百多种,分别收藏于述古堂,也是园和莪匪楼中。并把自己的藏书编成了《述古堂书目》、《也是园书目》和《读书敏求记》三部目录书籍。无论从学者,还是从藏书家的角度审视钱曾的一生及其成就,他无疑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历  相似文献   

4.
古代藏书,是指我国古代社会公私系统收藏图书、整理图书、利用藏书活动的总称。依据上述定义,我国古代藏书可粗分为公藏和私藏两大系统。根据藏书职能的分工和藏书管理范围的划分,或根据藏书所有者和藏书内容的不同,又可细分为官府藏书……  相似文献   

5.
明代官学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学有国子监、宗学等国家教育机构,地方官学有各府州县、都司卫所的儒学和其他专门学校。这些官学除各自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外,刻书印刷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官学刻书在保障学生的阅读需求之外,其印刷用的一些刻版也有被私人利用的现象。目前虽然对国子监的刻书种类、藏书等问题都有一些研究,但有关于官学书版私人利用的专题研究较少。现就关于明初五朝名臣杨士奇私人藏书题跋的一些记载,考究明代国子监书籍刻版之私用及其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6.
明代书院藏书虽然并无盛势,但一些特色和创新之处,多有肯定的地方,在我国古代书院藏书史上也值得称道.明代书院藏书规模虽小,但地域分布广泛,藏书多注重实用,书院刻书以丰富藏书,编制院藏书目,等等,都对推进藏书事业的发展极为有利.明代书院藏书管理制度日趋成熟,出现了较为正规的图书管理条例,涉及图书的收藏、修正、保管、借阅等方面,确保了书院藏书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7.
余三定爱书成痴,读书藏书矢志不移,其历数十年,中间几经迁建,终建成岳阳市规模最大、藏书最丰的私家藏书楼--南湖藏书楼.其主编的<南湖藏书楼>一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由此书而知南湖藏书楼,再知"嗜书、读书、购书、淘书、著书、教书、评书,以书为友,以书为乐,以书为生",而后天下获益于此,是此书最大价值.其次,此书有图书馆学价值.书中所录照片与文字都是民间图书收藏史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同时主编余三定关于图书收藏的心得颇有理论借鉴价值.再次,此书具有杂文学价值.书中散文长短不一,文风多样,语言质实自然.短文看似淡然实则味道十足,长篇散文流畅鲜活又不失精巧,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最后,书中收录了不少学术界、艺术界、教育界名师大家的墨宝印章,颇有书法学之价值.  相似文献   

8.
藏书的学问     
藏书不仅是为了装门而,而是为了学用。读积满灰尘的书容易染病。因此.书柜要装上拉门,书架要承上布市。要防止鼠、蟑螂、书虱等的损害,不要在书柜、书架里放食物,书籍旁边可放少量樟脑丸。把受潮或发生霉变的图书放在这光通风处晾干,擦去霉斑,产翻动书页使之透风,注意不要在日光下暴晒成炉边烘夸。以防汛张变黄变脆。藏书的学问  相似文献   

9.
书厄与中华文化之兴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书厄是指图书遭受的毁灭性的破坏的现象 ,书厄是图书的灾难 ,也是文化的灾难 ,但它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藏书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本文分析了书厄的性质和成因 ,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书厄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唐咏陵诗以抒情主旨而言,有抒发人生虚无感怀者,有议论陵主生前政治活动、评价其政治功过者,亦有以咏陵而刺求仙、戒厚葬者。唐咏陵诗不仅为读者了解秦汉诸帝陵在唐代的保护情况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也为今人了解唐代帝王丧葬礼仪,陵园守护、祭拜制度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