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公益诉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公共利益受到侵犯的事实越来越突出的摆在人们面前,而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却几乎无力应对这一事实。因此,把公共利益纳入法律的有效保护就成为我们的法律实践中的迫切问题,公益诉讼因此而生。本文通过理性考察的方式,对公益诉讼的概念、法理、范围以及公益诉讼在我国目前面临的障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为我国目前如何面对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公益诉讼是当前盛行于我国诉讼法学界的热点问题。围绕如何对这一“舶来”制度进行法律移植,使之结合中国的宪政体制和司法实际,在理论设计和制度设计层面,学界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对于“公益诉讼”的界定这一基础性问题,学界存在较大分歧,系统研究尚嫌不足。本文以此为着眼点,在考察其语源和归纳分析国内学界几种主要观点的基础上,采取由外而内的逻辑顺序,首先对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公益诉讼与国家利益诉讼进行辨析,然后从概念内部入手,以目的、主体、体系三个视角对公益诉讼的内涵进行分析,以期得出较为适当的界定。  相似文献   

3.
行政公益诉讼在国外已被广泛接受且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诉讼制度,但在我国尚未得到立法上的认可,理论界也未形成一致认识。在我国建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法理基础有两条:一是保护公民社会公共性权利的需要;二是以权利制约权力、以私人力量制约国家权力的需要。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原则概括而言主要有如下七条:明确提起公益诉讼的条件;规定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取消诉讼时效的限制;拓宽公益诉讼的范围;实行合议制审理;不适用调解制度;合理规范审判程序及费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公益诉讼的原被告双方的诉讼地位差别的进行分析,并从巩固原告的诉讼地位、诉讼费用的负担、原告在诉讼中的保护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协调原被告在诉讼中的地位,以实现公益诉讼中的实质平等和正义。  相似文献   

5.
民事公益诉讼在民事诉讼框架下保护公共利益的同时,还能通过其裁判对产生于同一侵权行为的私益诉讼产生的扩散性效力部分地实现集体救济的功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益诉讼的司法解释规定了公益诉讼裁判对私益诉讼产生的事实免证效力及特定构成要件直接适用的效力,但这些规范不论是在实务界还是理论界均未能获得充分的关注。从客观、主观及内容三个方面分析公益诉讼裁判对私益诉讼的扩散性效力,结合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二元结构,将事实免证效力定位为证明效力,将特定构成要件直接适用的效力定义为攻击性构成要件效力,有助于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的指引并丰富我国的裁判效力体系。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侵害环境公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各国都已建立起相应的保护机制,而我国相关法律尚不健全。我国应借鉴各国的做法,在立法中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7.
环境损害案件呈现出公益与私益相互交织的复合性特征,在此情形下同时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将不可避免,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尤为必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在诉讼请求、事实认定、证据证明等方面存在共通性,这一共通性可在避免矛盾裁判、提升诉讼效率、实现攻防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程序功能。我国现行相关司法解释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共通性方面存在缺陷,有必要在今后的修正与完善中对该缺陷予以修复,以有效实现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二者间的制度衔接。  相似文献   

8.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民营化"浪潮席卷全球,无论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型国家,都把"民营化"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而中国"民营化"的理论与立法远远滞后于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缺乏健全法律制度有效规制的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利益相关者的保护成为改革之路上最大的难题。国有资产公益诉讼是公益诉讼在国有资产保护领域的具体应用和扩展,构建我国国有资产公益诉讼制度对国有企业"民营化"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阶段,一些经济主体不择手段地牟取私人利益的最大化,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针对这一现象,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基层人民检察院尝试着提起了公益诉讼,但因缺乏法律规定而困难重重.本文阐述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简单分析了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地位以及与相关权利的辨析.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提起权源于对当事人起诉权的监督职能.它的身份是国家维护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在公益诉讼中处于一方当事人的地位,与被告平等.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公益诉讼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公益损害如何寻求司法救济,这是我国法律实践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我国,相关的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建立,但在社会实践中已出现了大量的公益诉讼案例,并对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提出了客观要求。文章从“公益诉讼”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构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以来 ,经过不断地探索 ,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终得以确立 ,因此 ,对其主要标志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每年约有40万个家庭解体,其主要原因就是婚外恋。本文简要分析了婚外恋的特点、原因及其后果,着重阐述了遏制婚外恋的措施,以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净化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联系新形势下对文化道德建设所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从文化层面上讨论了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下的行政手段及行政方式的历史变迁 ,指出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的历史继承性 ,分析了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的深刻内涵 ,并对我国行政文化及行政道德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相统一的,实现二者统一的关键是党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由党的领导和执政的性质决定的,是党的领导和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条件,是党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保持先进性,巩固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体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遵循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视野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的实践表明"人治"是腐朽落后的它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我们在贵州高校进行了800人的抽样统计分析。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带有明显的不成熟性和矛盾性。为此,高校法治教育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如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等,以引导大学生增强法治意识,对依法治国作出应有的回应。  相似文献   

17.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21世纪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以德治国"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正确理解这一理论基础的构成和发展过程,对于认真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内涵,自觉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重要意义."以德治国"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在新形势下调整社会关系,特别是调整社会的利益关系;有利于加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和塑造;有利于改善党风和社会风气;有利于消除消极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8.
依法执政成为法治社会所普遍采用的执政方式,缘由在于其自身的魅力价值: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增强了党执政的人民代表性;拓展了执政资源,夯实了党执政的正当性;塑造了党权威的形象,有利于执政公信力的发挥;契合了制度经济学,降低了执政的成本.  相似文献   

19.
从山西铭贤学校的董事会管理模式、健全规章制度、校务公开、教授治校等方面,论述了孔祥熙依法治校的管理思想。这种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规范了铭贤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办学质量,为当今高校的依法治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础性工作。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是普法宣传教育的重点。贵州民族学院在“四五”普法工作中抓住重点,明确目标,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等内容和形式上加以创新,扎实工作,为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推进普法宣传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探寻到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