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891年10月18日诞生在安徽省歙县黄潭源村,这是我们徽州人民的骄傲。中共中央对陶行知先生的定论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陶先生一生不断追求真理,为人民的教育和民族解放事业,艰苦奋斗、鞠躬尽瘁。陶行知先生是唯一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教育家。国母宋庆龄赞誉他为“万世师表”,在中国历史上能获得此殊荣的除了孔子就是陶行知了。  相似文献   

2.
一、陶行知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一)地位陶行知先生做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陶行知先生根据国内形势的发展及政治形势的变幻,提出过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等.但生活教育理论是贯穿其全部教育活动的中心思想,生活教育理论正确地批判继承了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优秀成果.1942年3月徐特立、范文澜代表延安新教育学会给陶行知的慰问信中说:“先生从事教育事业以来,就打起反八股的旗帜,向传统教育和洋教育进攻,创立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学做合一、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力图打破劳心与劳力的分裂.像先生这种进步的教育主张,正是对症下药,为治疗中国教育弊病的良方.”“先生的教育主张及十五年来所辛苦经营的事业,在中国教育史上,实占了光辉的一页.这不仅是对摧毁中国传统教育起了很大的革命作用,同时也为新中国教育树立了一块基石.”在封建思想极端顽固,政治腐败的旧中国,陶行知先生为中国教育能够走向新生,走向光明,艰难奋斗了30年,无论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所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都是十分丰富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从家庭教育到社会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从扫  相似文献   

3.
吴治蒲 《理论界》2008,(6):201-201,262
蔡元培是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提倡美育的“唯一中坚人物”。他在建立近代教育制度伊始,就大力宣传和倡导美育,使美育事业成为我国近代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之一,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改造,为中国开创了美育新风。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形社会土壤上走过了一条曲折而亢奋的历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制度主义”谬误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必然性。它如同打开了潘多拉匣子一样,虽不自觉地引发了近代中国法律教育向现代化纵深发展的历史潮流,但也不可避免地使近代中国法律教育发展之路遭遇颇多坎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建立在文化误读基础上的“制度主义”谬误,在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现代化变革中的影响是双重的。  相似文献   

5.
“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制,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体制也是伴随着这三个学制的颁行而建立、改革和发展起来的。论文通过对“三个学制”及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体制形成与发展的脉络,并对当前师范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兴办教育,“首重师范”;师范教育,德育为首;突出师范特点,提高教育类课程比例,注重师范生从教能力的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为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新教育道路,艰苦探索,大胆实践,几十年如一日,作出了巨大贡献。毛主席称赞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从小就有爱国之情,救国之志。“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这是十五岁的陶行知写在学校宿舍墙壁上的题词。陶行知献身教育事业也绝非偶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与陈独秀教育思想共同特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和陈独秀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都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他们都肯定教育在救国、兴国方面的社会作用,针对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提出了“五育并举”、“三育并重”的教育方针,并提出了平民教育、个性教育等新的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关系方面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深入比较探讨二者教育思想的共同性特征,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近代的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及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产生,是同洋务派的积极兴办分不开的。正是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意图的促动下,遍习“西学”的客观要求,使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使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逐渐在古老的中华大地开始传播、根植。所以说洋务派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先后创办的一些洋务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肇始,这是洋务派在中国教育史上所作的特殊贡献。然而,正  相似文献   

9.
“生活教育论”是陶行知吸收杜威的教育思想,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通过长期教育实践而摸索总结出来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反对传统旧教育制度的有力武器,在推动教育改革,实现普及教育和民主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生活教育”的三大主张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既包括了教育的目的和方针,又包括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生活教育”的主旨,是要求教育事业应从人民生活的实际出发,制定方针,确定方法,谋求发展;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旧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批判地吸收前人…  相似文献   

10.
教会女校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女子教育史上,教会女校起了开先河的作用。传教士为“宣教”的需要,克服重重阻力,积极倡导女子教育,创办女子学校,资助女子出国留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是终生教育。终生教育环境下的图书馆应做到 :一、强调新技术服务的同时 ,继续搞好传统服务 ;二、走出“围墙”送服务 ;三、依托高新技术 ,发展图书馆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12.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是我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如果说20世纪最初十年的清末新政时期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奠基时期,那么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这十余年时间,则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教育进一步体系化的时期。这段时期中,民国初年全国上下“挥欧追美、旧邦新造”①的方新之气和五四期间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的潮流,使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一度获得蓬勃的生机。教育思想也曾呈现出空前的活跃,产生了一场颇具声势的普及义务教育运动,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平民教育,加上实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中国的教育在近代化上取…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这是中共中央给陶行知先生的定论,“是全国各方面所公认的,是我党历来所表明的”(胡乔木语),也是众所周知的,但要给他强加一个战略家或军事家的帽子。似乎有点牵强附会。然而陶先生于1927年发起的平民教育运动,是根据当时的国情,以战略家的眼光。把教育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是近现代中国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整个教育学说的精神主旨是建设性思维.他的学说价值取向不是盲目的、抛弃式的破坏性思维,而是吸纳与承继的建设性思维.与他同时代的历史文化名人相比,“建设性思维”是陶行知的重要身份标识,这是由他的特殊的成长经历与环境决定的.他通过建设性思维,全面分析传统教育、洋化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等的愚昧、落后,构建了他的伟大的生活教育学说,影响深远.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尤其需要陶行知式的“建设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近代化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的设立,经过了近五十年的岁月,特别是经历了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至辛亥革命胜利前夕,应该说其教育近代化的形式已基本确立。然而,终有清一代,统治者在发展近代实业与施行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上,始终是南辕而北辙的。因此,其教育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其价值取向仍是封建主义的道德观,故清末的教育近代化,不过徒有形式而已,离真正的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即面向现实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与代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趋势的中国资本主义息息相关的教育,尚有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罗明东  邹俊 《学术探索》2003,(11):74-77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维持个体生存、促进个体发展的生命活动,终生教育的目的就是鼓励教育者的自我发展,学会学习,因此,在人的终生教育过程中,自育和他育作为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必然贯穿其中。本文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科尔伯格对个体发展阶段划分理论为依托,详细阐述了自育和他育的问题,最终目的是培养个体的自育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真人”教育思想,在当今仍具深远影响。本文对陶行知“真人”思想形成的背景和理论基础进行初步探讨,对陶“真人”思想形成过程进行了分阶段的划分,归纳总结陶行知“真人”思想的真正内核便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相似文献   

18.
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上,登载了陶行知先生1920年3月21日写给“日昌先生”的一封信,这是陶先生致“日昌先生”的第二封信。同时还附了“日昌先生”先后致陶行知的三封信,信末署名均为“乡教弟柯”。柯即柯临久,亦即“日昌先生”,那么,他为什么自称为“乡教”呢?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近代著名幼儿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孙铭勋及戴自俺等人先后发起、参与了乡村幼稚教育试验运动.他们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建设经济的、适合国情的、适合乡村生活的幼稚园为目标,在南京、上海、北平等地建立了一批乡村幼稚园实验区,不仅为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书写了辉煌的篇章,也为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史学“科学化”的进程,是中国史学由传统向近代蜕变的过程,其成绩有目共睹,但在史学实践上也出现了不少的“偏弊”现象。如何认识与评价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科学化”进程中的利弊得失,当今学术界并未取得共识。由此,也造成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中的诸多困惑。对近代中国史学“科学化”行程予以回顾与反省,可为21世纪史学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史学“科学化”曾为中国史学走出中世纪开辟先路,至今仍是中国史学发展的重要趋向。21世纪中国史学如何承继“科学化”的传统,摒弃其中的极端因素,构建出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新史学范式,正是当今中国史学亟待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