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尔直销模式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尔(DELL)公司诞生于1984年。在短短20年内,戴尔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国际计算机市场的霸主。2001年,戴尔从康柏手中夺得了全球PC老大的称号,市场占有率高达26.9%。戴尔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于采取直接销售的渠道模式。1994年,戴尔开始进入我国市场。由于中、美两国市  相似文献   

2.
近期,戴尔在中国的直销服务屡遭投诉,“毁单”事件也频繁发生。这和戴尔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地位显然是不相符的,戴尔中国到底怎么了?如果缺乏优质的售后服务支持,戴尔在中国的直销模式还能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3.
戴尔直销模式取消了中间商人与客户的交易环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个生产要素的流动速度,对促进戴尔产品的销售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用户群体单一的直销模式不利于戴尔的长期发展,为此,戴尔必须对其直销模式进行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正>戴尔的文化是典型的美国企业的文化,在中国就成了很有问题的企业文化。戴尔文化与中英文化冲突据《人文价值的迷失:戴尔的荒漠文化》,戴尔员工一再认为自己工作在一个缺乏文化的企业。“文化?有什么用吗?能直接带来绩效吗?”——他们甚至怀疑文化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戴尔没有文化吗?当然不是,超速发展、利润第一、成本最低、实  相似文献   

5.
一块充满正能量的投资热土 截至目前,在四川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47家.为何世界500强扎堆入川? 2011年3月23日,在戴尔成都全球运营基地项目奠基之日,戴尔创始人、戴尔公司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首次访问成都."对于戴尔公司向中国西部的扩展计划,成都给了我们坚定这个信心的要素——这里聚集了非常丰沛的人才,我们可以在这里建立很优秀的团队." 他分析,戴尔发展的每一步,考虑最多的就是人才,戴尔见证了中国西部的飞跃发展,成都丰富的人才资源会让戴尔的成都"旗舰"动力源源不断,"戴尔非常看重员工的良好工作和生活环境,好的心情才能有好的状态工作,成都是座幸福感很高的城市,所以我们选择了这里."  相似文献   

6.
谁更了解中国,谁就会在中国的市场上赢得首席之位。也许你的答案是联想。不错,联想是中国的企业,如果说它不够了解中国,那真是不知道它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又是如何从中国大本营出发走向世界的。但是联想PC机业务的发展告诉我们,与其说联想更了解中国,不如说它更了解中国人。如果说戴尔不了解中国的话,戴尔在中国的业绩年年猛升又如何解释呢?我们可以确切的说:戴尔了解中国,但它更了解的是一个未来的中国。因为对于戴尔来说,无数的官方数据和经济预测足以让它确信: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无可限量!联想做分销,戴尔做直销联想的分销成功了,戴尔…  相似文献   

7.
戴尔公司中国总部一员工在加班时突然倒地,50多天后死亡。死者家属与公司在赔偿问题上发生争议,向劳动仲裁部门提起仲裁。一名知情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这次裁定中,市领导要求相关部门要“妥善处理,不能让戴尔生气”。为何不能让戴尔“生气”?原来作为利税大户,戴尔在当地的地位非同一般。戴尔有意将总部迁至上海,当地政府则多次挽留。假如劳动仲裁部门对这起事件的处理让戴尔拂袖离开,那么当地会因此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甚至会发生连锁反应,包括或多或少“影响”了当地官员们的政绩。可见,戴尔“生气”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当地领导…  相似文献   

8.
Larry  Lapide  连青松 《经理人》2005,(11):65-67
让IBM把戴尔的最佳实践照搬到自身的运营中,是愚蠢莽撞之举正如戴尔与沃尔玛等业界大师所表现得淋漓尽致的那样,卓越的供应链是强有力的竞争利器。但是,试图复制戴尔或沃尔玛的成功,可能会让企业遗忘这样一个事实:促使这些行业巨子登上市场顶峰地位的供应链,是专门为  相似文献   

9.
戴尔的成功     
<正> 年仅35岁的迈克尔·戴尔是当今《财富》500强企业总裁最年轻的一位。透过戴尔创业的成功之路,他所表现出来的新思想、新创见,给人以多方面的启发。 消除不必要的步骤 戴尔小学三年级那一年,便寄出一张申请高中文凭的函件。当时他在一本杂志的底面看到一则广告,上头说:“只要通过一个简单的测验,您就可以轻松拿到高中文凭。”戴尔对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0.
《经理人》2000,(5)
戴尔公司以低价邮购个人电脑起家.去年总收入为253亿美元,其中PC与笔记本电脑的销售占80%。戴尔电脑目前在全美销售量保持第一位,在全球的排名也仅次于康柏。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所谓“后PC时代”的来临,服务器与大型装置系统变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而传统的电脑硬件组装已成为边缘产业。公司总裁戴尔宣称,今后戴尔  相似文献   

11.
戴尔为什么成功: 在很多人看来,戴尔的CEO迈克尔·戴尔是不折不扣的“暴发户”,从大学一年级白手组装计算机开始起家,到成为财富500强中最年轻的CEO,不过十多年的时间。从时间上,这“暴发行为”与相当一批中国富豪十分类似,中国富豪排行榜上的所有富豪,都是在改革开放这二十年间“发达”的。 我并没有什么“仇富”心理,在这里我只是想对比一下中外富豪在“暴发之后”如何对待自己的成功的。在戴尔的自传中,他描述了1993  相似文献   

12.
接单后生产策略(Bill To Order.BTO),采用量身订作的概念。又一件不合身的牛仔裤,一、二千块的新裤子很可能就这样束之高阁,这些困扰也许很多人经历过。事实上根据统计,买来即合身的牛仔裤大约只占三分之一,因此,修修改改无法避免。李维牛仔裤看准了这点,曾经推出所谓量身订作的牛仔裤,消费者只要将自己的尺寸透过 E-mail 或传真告知厂商,一条不需修改,合身的牛仔裤就能属于你,推出以后,李维牛仔裤再次成功地塑造话题。这种量身订作的概念,不仅在服装方面适用,目前在高科技的电脑业也大大地被运用。速度时间的竞赛者戴尔直效行销以直效行销起家的戴尔电脑(DELL),可算是电脑业中量身订作概念的最佳诠释者。戴尔在1984年成立时,即采取根据客户量身订作的产品策略,以亚太地区的情况而言,"戴尔将客户订单汇集在马来西亚的槟城,由当地工厂依客户要求组装出货,大约七个工作天客户可以收到电脑"戴尔亚洲地区总经理Philip E Kelly 解释戴尔的出货流程。这种又快又量身订作的方式,使戴尔电脑在众多重量级电脑大厂的环伺下,由  相似文献   

13.
周建华 《经理人》2005,(1):78-79
在2003年和2004年,戴尔的直销模式与联想的分销模式之争,曾令联想一度动摇是否要壮士断腕,砍掉帮助联想成就基业的全国三千分销商,改学戴尔做直销。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中国市场的严峻形势,戴尔原本在欧美地区上已经无比娴熟、所向披靡的直销模式似乎多处受阻。现实不得不让其反思:在华市场上,戴尔的直销模式之路究竟该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5.
《经理人》2007,(4):83-84
2006年8月29日,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访问沃顿商学院。此次造访之后的第二天,《华尔街日报》撰文:“消费者需求和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将戴尔甩在身后”。文章再次提到这家市值560亿美元的PC巨头遭受的重创——与去年同期相比,戴尔第二季度的收入下降了51个百分点,股票价格也比2000年高峰时下降了足足60%。  相似文献   

16.
张沈伟 《经理人》2008,(4):92-93
与具有丰富消费品经验的联想和惠普不同,戴尔一直是与灰暗、乏味的商务机联系在一起的PC巨擘。今年1月,继去年发布8款颜色鲜艳的笔记本电脑之后,戴尔又推出其高端台式机。戴尔加强消费电脑的策略正稳步推进,但这一策略意味着零售渠道成本的增多,相应的品牌营销成本也会提高,原有的生产、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能力都将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7.
张振生 《经理人》2013,(4):82-83
为了让公司走出困境,戴尔创始人不惜接受较低股票估值,谋求公司私有化退市,为大规模变革扫清阻力。PC衰落让戴尔已无退路,只能转向软件和服务,抓住大数据和云计算机会放手一搏,过去两年相继收购了20多家公司,斥资几十亿美元弥补短板。  相似文献   

18.
戴尔直销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文 《经理人》2007,(7):22-22
再优秀的商业模式也有老化的一天,声名赫赫的“戴尔模式”亦不例外。种种迹象表明,面对惠普、联想等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重出江湖的迈克尔·戴尔不得不操起“手术刀”,对成就其辉煌的“戴尔模式”进行修正和变革。  相似文献   

19.
1984年,迈克尔·戴尔还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一名一年级学生,表面上似乎是个用功读书的新生,但骨子里却十分不安分。父母非常希望他成为一位出色的医生,但他却一头扎进了电脑里。父母有一次突访他的宿舍,情急之下的迈克尔.戴尔将一堆电  相似文献   

20.
让戴尔公司驰名遐迩的并不仅仅是它的直销商业模式,更为重要的是迈克尔·戴尔管理公司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