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和我国总体就业形势的影响,大学生失业问题成为再次关注的焦点。其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结构的不合理、高校就业指导流于形式、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等。对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大学生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就业评估工作体系;高校应改变办学理念和专业结构,重视学生实践和毕业生自主创业;社会、高校、大学生共同努力,以应对就业危机。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三次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同时,就业增长缓慢,各产业就业弹性不断下降。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不是单纯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也不是单纯的就业结构不合理,而在于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扭曲。要促进就业、提高就业弹性,除了要调整产业结构外,更要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使其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需要;同时,基于目前青海省产业结构的现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该是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难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大学生的就业矛盾日益突出.突如其来的世界金融危机,更使本已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如何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寒冬,化"危"为"机"?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要加强管理,整合就业资源;高校要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调整学科结构;大学生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正确定位,抢抓机遇;用人单位要多创造就业岗位,合理选才、储才.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教育体制、社会资本因素等多层面因为造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创新工作思路.政府方面应实行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鼓励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高校方面应继续进行高校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培训体系建设;高校毕业生个人也应做好职业规划,树立健康的就业观,实现就业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下的劳动力就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升级使劳动力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依次提高。我国的产业结构变迁与劳动力就业相互影响:我国的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的就业潜力没有发挥出来;民工潮、民工荒、民工返乡潮的依次出现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变迁密切相关,民工返乡潮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模式提出挑战。金融危机下必须立足于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目前劳动力就业形势,努力实现劳动力就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城市人才需求趋于饱和、专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基层就业项目需求数量有限等诸多问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与此相对应的是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需要人力资本的投入,对"产、工、销"人才、乡镇企业创新人才等潜在需求数量大。因此,需要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开拓大学生农村就业渠道,高校人才培养的农村导向,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农村就业的舆论导向,从而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大众化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做好后金融危机时期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期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及构成要素,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作支撑。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造成市场高技能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障碍。提升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能力,必须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发挥政府在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改革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提升大学生就业力: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持续走低日益凸显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在其就业过程中遭遇了来自高等教育、社会环境和自身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政府要建立相对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确立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战略,为大学生的就业力提升提供根本的保障;高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推动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更。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当前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折射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培养目标单一、培养过程缺乏创新、培养制度缺乏弹性、培养评价缺乏多元化等问题。为此,应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培养评价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以促进高等教育快速、高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3.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五四爱国主义在继承传统士大夫济世拯民、爱国报国精神的同时,更赋之以全新的内涵。它摒弃了传统士大夫对于君主权威的依附人格,代之以生机勃勃、个性独立自主的民主气息;它饱含着浓烈的忧患意识,又充满着源于开放意识的信心与乐观;它不是盲目的“忠君报国”,而是立足于“科学”、“民主”之现代意义上的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三人为抵押人出发,抵押人凭借专有抗辩权不仅可以对抗抵押权人的抵押权,而且可以暂时或永久地摆脱担保责任的束缚,保全自己的财产利益.我国相关法律对于抵押人专有抗辩权的规定十分模糊,应从担保法原理及相关法律规范出发,对抵押人之专有抗辩权进行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