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慈观念产生较晚,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图腾文化."求安"心理赋予图腾亲属"慈爱"属相,"生衍"情结赋予图腾祖先"慈育"之义,"神佑"信仰赋予图腾神及祖先神"慈护"之责."慈"的原型模式以图腾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内容不断明确与充实,在发展中逐渐人伦化,并体现出空间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是人自身为其生存和发展,不断协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创造客观条件的实践过程,也是维护人的生存和发展权益的重要尺度,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与人权建设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人类将在与自然和谐中全面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3.
许真君是古代江西人公认的地方保护神.许真君民间崇拜是古代江西地区一种较为突出的历史民俗现象,主要表现特征为民众对许真君这个真实历史人物的传说神异化和崇拜民俗化,在江西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许真君民间崇拜产生的文化内涵及其主要表现形式,探究万寿宫文化体系,可以进一步弘扬江西本土优秀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4.
电视的崇拜、电视文化和全球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视的发展逐渐使自己获得文化的价值 ,电视通过日常的节目播出建构起大众的共同记忆和身份认同 ,培养了一代电视群体的成长 ,使自己成为一种全球化的实践。但在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电视里 ,还是会产生一些逃脱全球化的微观文化现象。全球化与微观文化之间的碰撞值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有对现实的实践主体、过程与目的进行内在解放的实践意蕴,也内含立足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对现实的反思和对历史规律精准把握的历史意蕴,还蕴藏拒斥“单向度”文明发展模式、强调建立一种“整体性文明体系”的文明意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要义在于打开认知中华文明和中国道路新维度、重建与挺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重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叙事新范式。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旨义在于巩固与重构中华文化形态、形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样态、激活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 相似文献
6.
北方民族女神崇拜的历史、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近一个世纪所发现的考古学与民族志资料 ,北方民族 (本文主要论述中国北方民族中的阿尔泰语系诸民族 ,实际上还涉及相邻的欧亚北方民族 )远古时期的女神崇拜———包括其祭礼与神话等诸形态保留得相当近晚 ,也就是说 ,女神崇拜作为其民族文化的重要基因 ,发挥了相当久长的历史作用。这一幕幕鲜活生动而又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北方初民童年时代的文化景观 ,其中蕴涵了什么样的历史奥秘 ,其历史文化意义是什么 ?本文作一个初步而简短的解答。欧亚大陆已经出土了众多的旧石器时代的女神像。据日本学者江上波夫《关于旧石器时代的女神像》① … 相似文献
7.
周族史诗的化内涵:一是艰苦奋斗的部族精神;二是悠久的农业明;三是宗教化的不断演变。西周的礼乐化,后经孔子发扬光大,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论语言的人文性与词的文化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语言学以研究汉语的文化意义为已任。语言的文化意义是语言人文属性的反映。那么,语言及汉语的“人文性”,语言特别是词的“文化义”如何理解,也就成为中国文化语言学建设中不可回避的基本理论问题。一、什么是语言的人文性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建设必须首先对两个问题形成自己的系统看法:~是语言的人文性;二是汉语的人文性。中国文化语言学从发动到现在,走过了近十年的路程。在初期,尽管中国文化语言学开展得风风火火,但研究者对他们的主要研究对象——汉语的人文性,却一直避免给予明确的解释。1987年在南昌召开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古代文化从鬼神崇拜向人文精神的转化赵林(武汉大学哲学系)在学术界里有一种观点,即把中西文化的区别看作是伦理文化与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形成于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世界历史的轴心期”(即公元前一千年中叶),自中国秦汉以降和西方基督教文化产生之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作家在女性崇拜的情结中融入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他们发掘民族文化的精神宝藏,传播西方文化的先进性,倡导中西文化的交融,体现出重建民族伦理文化人格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论基督教文化观念对周作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基督教文化观念对周作人的影响高秀芹周作人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存在。他既受到渊博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又受到西方基督教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洗礼,还与佛教思想结下难以解脱的奇缘。在他身上深深铭刻着第一批觉醒的中国知识分子向外求索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选择,这是那... 相似文献
15.
"心"是一个具有丰富义项和多重汉民族文化特色的基本词汇,在理清"心"词义发展脉络的同时,独特的汉民族思维及语言文化逐步显现.在进行"心"的中西词汇语义比较中,体现出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6.
义利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命题,不同学派对此有不同论述。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就对义利关系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此后这一争论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深入。在各种主张的较量中,儒家重义轻利的观念逐渐广被接受且成为主流思想。这一观念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龙凤文化源于南方的鷩雉崇拜--华夏夷狄同源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的古文化中,凤凰是雉的一种,即鷩雉;龙即蜃,是某些鷩雉在特定季节入水化变而成或由雉与雉化之蜃交配而生的.龙凤间的这种转化反映了爬行动物进化至鸟类的过渡阶段的情形.上古时代的文明大都是受龙、凤的启示而创造的.中国历史上的华部落、夏部落、龙部落、凤部落原本就是一个部落.后世所谓华夏夷狄,其实都是龙凤崇拜者的后裔.而这种龙凤文明最早则兴起于南方.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周文化由于具有王室的背景,故而成为各国法律文化的模本。学界有齐鲁法律文化并称者,考诸相关史料与典籍,不难发现鲁文化虽然具有地域性,但更多体现为对周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周王室在春秋战国衰微之后周之法律文化的一面旗帜,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崇尚德治、恪守礼制与以刑为辅。而齐国则因分封方式与治国策略的不同而具有与之不完全相类的法律文化模式,故在地域法律文化层面,称周鲁法律文化而非齐鲁法律文化更为妥当适宜。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文体学视角考察,周诗体式是在人们的文化实践中历史地生成的。远古仪式中祝祷咏诵歌辞与日常语言疏离的"齐言化倾向"以及商代仪式咏诵歌辞的齐言化,是其生成的历史文化渊源;周代仪式音乐水平及咏诵技艺的提升,是诗体韵化与"四言体"逐渐规范化的技术性发生机制;周诗的两种"复章体",是诗体建构中雅、俗歌曲文化融汇的体现。周诗体式的生成过程,是在文士的个人雅言写作、民间歌辞的雅言翻写与既存雅言歌辞的再书写中具体展开的;文士群体雅言诗体的集体书写方式与追求形式上的整饬化、美感化,是周诗体式建构和完型的根本机制。文化文体学的学术目标,即在于通过文体生态学、文体功能学与文体行为学的贯通考察,将单一的、静态的文体形态学扩展为立体的、动态的文体发生学研究,揭示文体历史生成过程中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义"的哲学意义,先秦时代有以下几点:道德、道义、正义、端正。汉代以来,对"义"的道德要义的把握,其要点在坚守对道德原则的承诺,明辨是非善恶,果断裁非去恶,其根源是对先秦的"以正为义"作了转进。受此影响,朱子很强调义是面对恶的德性。朱子在《四书集注》中主要以"义者宜也"的故训,作为义字的训诂义,但他对义字作哲学思想的界定、把握时,则主要不是用宜来说明义字之义,而是用汉儒裁制、断决之说来阐发义之思想义。朱子思想对义的哲学理解,一是继承了汉以来经学论义的裁断训义,二是把义纳入仁德为首的四德论体系,三是扩展了义在仁体宇宙论中的意义。朱子对义的理解使用受到汉以后词义训释的影响较大,这一方面使得义的价值意义没有得到明确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义的裁断训义又使朱子将之引向宇宙论成为可能,发展了义在朱子宇宙论中的意义,充实了朱子宇宙论的结构图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