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苏利国 《西藏研究》2023,(5):88-96+162
学界目前对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馆驿“吐蕃别馆”之地理位置基本确定,但对其确切名称尚未深入探究。通过对比解读吕温不同版本出使吐蕃期间的诗文,辨析唐蕃古道赤岭西南道诸驿词汇之特点、考察唐使入蕃事件中关于“列驿”之记载,以及探讨吕温诗作之内在思理等,可以确定“吐蕃别馆”本名为“吐蕃列馆”,即唐蕃古道之“列驿”,而吕温诗文中的“吐蕃别馆”实为“吐蕃列馆”之讹误。  相似文献   

2.
先秦文献中的"族"与"族类"观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中国古代的“族”字原指氏族军事组织 ,后具有了分类学意义 ,西周时期主要指宗族。随着国家组织的发展 ,血缘关系意义上的周氏宗族组织成为统治阶级力量 ,同族的观念也在国家形式的政治层面渐次扩大 ,中原“诸夏”为同族 ,蛮夷戎狄为“他族”。先秦文献中的“五方之民”是最具民族志意义的记载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对“族类”关系的影响是一个方面 ,而以当时“中国”之“教”来教化天下的观念 ,则产生了“有教”则无“族类”之分的观念或事实。春秋战国时期的“族类”观与今天理解的“民族”具有渊源关系和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在明代的对外关系中 ,中西亚以狮子为“贡献”的交往显得格外的突出。今阿富汗赫拉特市的“哈烈”城首开记录 ,以后 ,朱氏皇帝相继从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市之“撒马儿罕” ,今伊朗设拉子市之“失剌思”、伊思法罕市之“亦思弗罕”、阿巴斯港市之“忽鲁谟厮” ,土耳其科尼亚市之“鲁迷” ,也门亚丁市之“阿丹” ,沙特阿拉伯麦加市之“天方”等国得到狮子。狮子数量之多以及输入的频繁 ,在中国中世纪的历史上名列前茅。缘于亲眼目睹 ,明代士人对于这种猛兽的外形、特征的描述 ,可谓亦细亦微、惟妙惟肖。随着狮子“贡献”而带来的日益严重的财政和外事问题的出现 ,永乐、宣德之际朝臣的歌颂变成了天顺、嘉靖期间朝臣的劝谏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萨尔浒之战的性质仍有值得重新探讨和认识的必要。文章指出,综观有明一代对女真的国策,政治上“以夷制夷”是宽松的,经济上“贡赏与抚赏”是极其优惠的,军事上“教而后诛之”是较为容忍的。萨尔浒之战是后金政权一再攻城略地的产物,不应视作民族压迫与反民族压迫,而是明朝中央政权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安定而迫不得已所进行的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5.
汤莹 《回族研究》2023,(3):40-46
在中国疆域沿革史领域,顾颉刚、史念海的《中国疆域沿革史》可谓一部兼具学术与现实双重价值的典范之作。该书以“使知先民扩土之不易”为宗旨,充分运用科学的考证方法,通过从西方引进的章节体考察“历代疆域之变迁”,兼及“地方制度之变迁”与“人户之增减”,一定程度上重塑了“禹域”。该书出版后,不仅有效增强了国人守土有责的疆域意识,而且一度成为中共中央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参考书,更激发了广大学者研究中国疆域沿革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此文讨论的对象“狼”,既不是古人所谓“参东有火星日狼”的“狼”,也不是犬科动物的害兽“狼”及其引申义,而是我国明清时期汉文书载对今为壮族中的某一群体的指称。人而“狼”之,固系汉族封建统治者的“非我族类”皆“夷”之的沙文主义心习所使然,亦缘于其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音呼近于“狼”的某一指称。人而“狼”之固不足道,可其人何以有类于“狼”一音的称谓却徒然令人生惑。许多学人为了涤其迷雾探真谛曾做过有益的尝试,为后之来者拓开了新的思维角度。关于“狼”称由来的考释,封建时代的官家文人皆是望汉字而生义,不是律从于其  相似文献   

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既有研究某种程度上忽视“人”的存在,往往存在着“人学的空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上是人的意识,根本上要回归作为意识主体的“现实的人”本身。马克思主义人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要以“现实的人”为逻辑原点,立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人的交往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重新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实现机制和价值向度,进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理论之维和实践之道。  相似文献   

8.
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党的宗教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把党的宗教工作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1936年,《逸经》文史半月刊连载了何慧青先生的《云南杜文秀建国十八年之始末》。全文分“杜文秀事略与洪秀全之比较”、“杜文秀革命之背景”、“建国大理之规模制度”,“占领之区域”、“战事简述”、“和议之经过”、“中心人物传略”、“军事与兵制”,“杜文秀之失败”、“结论”等10章,为当时少有的作品,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是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云南省分会于1940年将其翻印成书后,此书在回民中间广为流传,影响更大。如马聪先生在为该书作序时写道,“近阅《逸经》文史集刊,获读何君慧青所著《杜文秀建国十八年始末》记一书,搜集故实,不蔓不支,以客观之态度作系统之叙述……诚为近时不可多得之史料。”  相似文献   

10.
《兰亭集序》凭借其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中国文化史上都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兰亭集》中的诗文及雅集集中体现了王羲之时代由魏晋玄风所引导的魏晋风度,名士借上巳修禊的习俗在兰亭雅集,而雅集中所创的诗文无不流露出名士的生死之悲、山水之情.同时,士人又浸于服食与饮酒之中,因寄所托,将服食与饮酒作为追求玄冥的途径,留连山水的媒介.最终形成了东晋名士清峻、通脱、华丽、壮大的诗文之“气”,及以追求“玄”为核心的书法之“韵”.  相似文献   

11.
南楚古巫学,即先秦时期之南楚巫文化。我国远古时期,混沌蒙昧,生产原始,初民对暴虐谲诡的自然威力和奇异突兀的社会事象产生了极大困惑,只能以“万物有灵”观念解释一切。印认为它们都有神灵,从而祟拜之,祭祀之,于是,就出现了“神”,而介乎“神”与“人”之间,“上宣神旨,下达民情”的“巫”,原始氏族社会中“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的这种非凡人物、大学问家,也就应运而  相似文献   

12.
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清末民初时属“川边特别行政区”,民国28年(1939年)西康建省后,属西康之康属地区。故也有“川边”、“康区”之称。该区教育渊源流长,但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开发甚晚,初始于清末“川边改流”之际。其历史大体可划分为清末“兴学”、民国的颓废与复兴、新中国的大发展三个时期。一、清末“兴学”(1907—1911年) 1.清末兴学前的藏区教育  相似文献   

13.
西汉赵充国河湟屯田无论是在潜在意义上还是显明观感上都可谓是我国古代屯田的一个范式和标杆。这一评价在感性层面上实缘于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多对河湟屯田加以推崇和赞美这一事实。有史为证,如魏辛毗谏文帝时曾言:“今日之计,莫若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寄政,则充国之屯田,明仲尼之怀远。”北魏薛虎子《请建屯田表》中言:“昔杜预田苑业以平吴,充国耕西零以强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广西左江流域岩溶地貌极为发育,尤其是沿江两岸奇峰峻秀,陡峭如削。为这种美丽如画的天然风光增色的是,在许多地方的峭壁上有着一幅幅用赤红颜料绘成的人,兽、物画卷,即是人们通称的“崖壁画”。当地壮人一般称有崖壁画的山为“岜来”,即花山。壮语中“岜”(Pa) 是“山”,“来”是“花”。左江崖壁画迄今已发现八十四个点,一百八十三处,绵延二百余公里。最大画幅长达二百二十一米,高四十米,画像一千八百多个。可见,左江崖壁画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为国内外所罕见,是我国极其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左江崖壁画在史书上早有记载,但对崖  相似文献   

15.
张彪 《中国民族》2024,(1):99-100
<正>魏碑概念的提出,形成于清末,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写道,“迄于咸、同,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盖俗尚成矣”。所谓“魏体”“北碑”,即指魏碑,就是北魏(含东魏、西魏)之际的楷书碑刻书法,尤以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所形成的体势上以“斜画紧结”为主要特征的楷书书体。因其最初成熟于洛阳地区,故又称“洛阳体”。  相似文献   

16.
<正> 清代于南方瑶民族中,普遍设有抚瑶土官,为统治体系之基层官吏,与广东所设抚黎土官大体相类。其制基本承自明代,名称则颇为繁杂,有直呼为“抚瑶土官”者,有称为“瑶目”、“瑶官”、“瑶练”、“瑶管”者,亦有称为“千长”、“总甲”、“小甲”、“寨老”者,甚至有少数加“副巡检”、“都司”等衔者。史志所载,达数十种之多。此类官吏之设置、职能及变迁等,学界迄乏研究,兹就史志资料,概为说明。_ (一) 清代抚瑶士官之制,盖溯自前代。前人曾略为考稽:“传闻宋代曾设都司于石家峒,  相似文献   

17.
月会 《民族论坛》2006,(5):10-13
“农民工”是近20年来在中国社会开始流行的一个专有名词。从词语内部构成上看,这是一个偏正式结构的词语,以“农民”作为定语来修饰后面的中心词“工”,这样的语词结构昭示着“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在身份上与城市工人的差别。因为被冠以“农民”的前缀,他们得不到城市宽容的接受,是一群游离在城市里的无根的“边缘人”;因为被冠以“农民”的前缀,他们艰难地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面临着种种歧视与不公。2006年初,在21世纪论坛“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专题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李永海提出应尽快淡出“农民工”称谓,将之与城镇职工一视同仁;通过为农民工正名,使之尽快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继而,在今年“两会”上,一些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也大声疾呼:摈弃“农民工”这一称谓。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表示异议,认为此举对于改善“农民工”境遇毫无意义。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境遇到底有多尴尬与艰难;为农民工正名,究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课题还是一个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伪问题,本期论坛以此为话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唐勇 《民族研究》2023,(5):10-20+138-139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宪法关于“现代化”的规定经历了“工业化”“四个现代化”“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历史演进,确立了“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根本任务,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最高的规范性和指导性。在宪法规范上,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民族维度表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各民族维度表现为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各族人民维度表现为保障各族人民的权利。中国在法治轨道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捧读石朝江的《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不禁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历史上被蔑称为“野蛮民族”的苗族居然有哲学,岂不是神话?然而,深长思之,亦非偶然。近代以来,绝顶“聪明”的西方民族,遥想着中国人躺在床上吞云吐雾,昏昏然不知所以,便大摇大摆地破门而入。却没有想到“割地赔款”之后,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于是警醒起来,振奋精神,富国强兵,与之抗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师夷之长技以制,百折不挠,战而胜之。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既不能置身度外,亦非等闲之辈。同样有自己为生存而斗争的哲学。哲学作为…  相似文献   

20.
“石板栽花无根底”,是说青石板上不可能开出长久之花。但在湖北省宣恩县岩石王国中,石板上却开出了“永不凋谢之花”。地质学家称之为“罕见的菊花石”。宣恩县地处武陵山区,非金属矿藏十分丰富。在该县长潭区的雁儿山,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的菊花石遍布羊肠小道。这里山高林茂,只见被“炸开”的新鲜青黑石面上,“盛开”着朵朵“菊花”。花瓣呈白色或灰白色,错落有致。俨如朵朵鲜活的菊花,洁白剔透,冷艳逼人。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