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鸣 《领导文萃》2008,(23):116-118
时下的流行语,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套过来,不怕皇帝。就怕皇帝爱写诗。皇帝不同于一般人,他要写诗,得有人给他修改润色,用德国大诗人歌德的话来说,就是给皇上洗脏衬衣。  相似文献   

2.
张鸣 《领导文萃》2011,(10):68-70
时下的流行语,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套过来,不怕皇帝,就怕皇帝爱写诗。皇帝写诗,得有人给他修改润色,做这个活计,用德国大诗人歌德的话来说,就是给皇上洗脏衬衣。  相似文献   

3.
方舟子 《领导文萃》2008,(22):89-93
严嵩开始失宠了!这几年来他的确老了,精力大不如以前。这样,严嵩的奏对就越来越不称圣意,他在皇帝心目中的份量也就一直往下掉。他知道,以后的政权会是徐阶的了。自己先前迎合皇帝陷害、得罪了许多人,得给子孙们留条后路了。他以前曾得意洋洋地说过: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之死     
刘澍 《领导文萃》2013,(3):84-87
李鸿章知道中国局势有大变,他问英国人卜力:"我听洋人说如果北京公使都被杀了,那么列强就有权进行干预,并宣布要立一个皇帝,如果是这样,你们会选谁?也许是个汉人?"卜力感到李鸿章暗示自己想当皇帝,便说:"西方大概会征求中国最强有力的人的意见,看他认为谁最好。"李鸿章眯起眼睛,过一会儿才说:"慈禧是中国最强有力的人。"此间,孙中山派两个革命党人来见李鸿章,想让他举起推翻  相似文献   

5.
将军与驴子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皇帝手下的一位将军,觉得他应该得到提升,便在皇帝面前提到这件事,以他的长久服役为理由。“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他报告,“因为,我的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相似文献   

6.
不由人算     
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只活了四十六岁。他可是历史上承先启后的皇帝,不但在前后两个汉朝,而且在有皇帝的时期,都少不了他所经历并处理过的问题。看史书里记载的他仿佛没有做过什么大事。有几年竟好像什么事也没做。  相似文献   

7.
杜七 《领导文萃》2009,(21):51-54
朱元璋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缺乏想象力的皇帝了,从来没有人围绕着他而编造过什么香软情浓的绯闻轶事。但同时,朱元璋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大胆的皇帝了,没有谁曾像他那样,试图以一己之力。去改造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8.
开创了古罗马黄金时代的奥古斯都,是一个节俭的皇帝。他最慷慨时,一次宴会上三到六道菜,没有不必要的奢侈。他的节俭帮助他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伟大成就,使他在晚年可以自豪地宣称,“我得到的是一座砖土的罗马,而我交出的是一座石头的罗马。” 精神崇高的罗马皇帝奥托的“伟大气质”令人感动,当有人为了与他争夺皇帝宝座而发动内战时,他自杀了。  相似文献   

9.
三人行     
有个汲黯,上辈世代做官,武帝即位时,他已是在皇帝身边供差遣的官,是崇尚黄、老而不喜儒的人。皇帝派他出差。他回来后报告:远处相攻是  相似文献   

10.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一生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春晓》、《宿建德江》等代表作尤令人怦然心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才高八斗的优秀人才,却一生怀才不遇。他先后十多次到长安去谋求官职,但终因无人推荐而失败了。40岁那年,他又一次来长安考进士时,在好友王维家做客,巧遇皇帝唐玄宗。孟浩然是平民百姓,不敢面见皇帝,吓得躲了起来。王维向玄宗皇帝郑重其事地介绍孟浩然。唐玄宗早就听说过孟浩然其人,获悉他在这里,很高兴,就让他出来一见,并让他读一读自己的诗作。机遇的光环终于笼罩到孟浩然身上。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更是因为…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讨过饭,打过仗,从一个马弁干起,最后得了天下,对人情世故的了解相当透彻。他当然明白自己给官员定的“工资”不高,所以,在地方官上任之前,他经常要找他们谈一次话,讲讲如何正确对待低“工资”,如何抵制贪污受贿的诱惑,他会给自己的部下算一笔很实在的利害关系账。  相似文献   

12.
大玩家     
熊召政 《领导文萃》2008,(24):109-113
明朝的皇帝,虽然鲜有可称“大帝”之人,多数皇帝私下也有一些怪癖,但在大庭广众面前,尚不致有太出格的行为。但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明代的第十个皇帝朱厚照。登基后,被称为武宗。但自武宗即位以后,明朝的纲纪与吏治迅速变坏,所以说,他是一个让明代历史迅速变脸的人。究其生平,客观地讲,武宗为人率真,不矫情做作,这是可爱之处。但若以皇帝的要求来衡量他,则太过胡闹。  相似文献   

13.
关于“直士”,历史上有一段精彩对白。魏明帝时,有人问楚郡太守袁安:“已故的内务大臣杨阜,难道不是忠臣吗?”袁安答:“像杨阜这样的臣子,只能称之为‘直士’,算不上忠臣。为什么说他是‘直士’呢?因为臣子如果发现君王的行为有不合规矩的地方,当着众人的面指出他的错误,使君王的过失传扬天下,只不过会给自己捞个耿直之士的名声,这不是忠臣应有的做法。已故的司空陈群就不是这样,他的学问人品样样都好。他和朝中的高级官员们在一起时,从来不讲皇帝的错误,只是私下给皇帝送了几十次奏折,指出皇帝哪些事情做错了,哪个缺点必须改,有批评,也有建…  相似文献   

14.
权力的奥秘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06,(10):129-134
中国人是最有命运感的民族。他们万事听从权威,而权威的产生,则采取听天由命的方式。在家里呢,做父亲的就是天然的权威。“天无二日,家无二主。父是一家之尊,尊中至极。”一个帝国呢,则皇帝是天然的权威,皇帝死了,是他的嫡长子,不管这个嫡长子是否缺心眼或者缺德。所以,许多人的命运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被确定。比如朱棣,虽然他的智商、素质和能力远超过其他兄弟,然而,由于出生顺序的决定,他的雄心注定今生只能被囚禁在北平一府方圆数百里的范围之内。一旦老皇帝去世,新皇帝肯定会对诸王严加限制,到那时,他恐怕只能在数万平方米的燕王府中…  相似文献   

15.
正"皇帝心理"是什么?恐怕做过皇帝的人最有发言权。手头就有这样一个资料:我国末代皇帝溥仪"文革"期间曾对在一块接受"劳动改造"的著名演员新凤霞说:"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并现身说法,称自己这个末代皇帝"也有过这种唯我独尊的独裁心理"。他举例说,当年在宫里,曾有一个小太监姓黄,叫  相似文献   

16.
杯酒释兵权     
五代时,禁军成为中央主力军,是由皇帝直接掌握的一支军队。禁军的倾向,决定皇帝宝座的安危,赵匡胤就是靠殿前军而得皇位的。如何牢固控制禁军,防止类似事件重演,自然是他日夜焦虑的事情。不过他对此问题的认识还是有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想做皇帝的例子太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宣称他 想做皇帝的就是楚霸王项羽。当他遇到秦始皇的军队, 看到得意洋洋的秦始皇时,不由得激愤说"彼可取而代 之"。与项羽差不多同时,刘邦也见了秦始皇的车队,他 也激发了同样的想法,不过他脱口而出的是"大丈夫当 如此也",透露出其人格的卑琐。这种"皇帝迷"可以说是 充斥中国"二十四史"中。清末民初的学者张相文,写了  相似文献   

18.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08,(6):117-120
皇帝是天下最自由的人,因为他的权力没有任何限制。皇帝又是天下最不自由的人,同样因为他的权力没有边界。皇帝十分清楚他的一切都是来源于自己的权力。为了保持自己的至高尊荣,皇帝必须牢牢把握住权力,一丝一毫也不能放手。利益的焦点必然是力量的焦点。普天之下有多少精英人物在日夜  相似文献   

19.
吴钩 《领导文萃》2014,(6):88-90
正如果我们将"家天下"时代的郡县制帝国想象成公司,那么它显然是一个巨型的家族企业。皇室是这个家族产业的唯一股东,皇帝为董事长,宰相则是皇帝聘请的CEO,率领一个由官僚组成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替皇上打理天下。这样的权力框架,在秦汉时已经成形。汉武帝是一个对独裁权力具有特别嗜好的皇帝,他当然不  相似文献   

20.
冯仑式幽默     
京阳 《领导文萃》2012,(23):97-100
个人篇冯仑是一个很幽默很个性的人,叠加在冯仑身上的雅号,让人有些眼花缭乱。有一天,冯仑接受采访,主持人问他一生最想超越的人是谁,他风趣地说:"我一生最想超越的人是我女儿他爹。"主持人问,如果要给自己撰写墓志铭,你会怎么写?他说:"我的墓志铭是:资本家的工作岗位,无产阶级的社会理想,流氓无产阶级的生活习气,士大夫的精神享受。这个人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