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洪志的“法轮大法”是反科学的 ,其歪理邪说根植于他的反动的世界观 ,即以“末世论”为特征的反科学的宇宙观 ;以“垃圾论”为特征的反人类的人类观 ;以“救世论”为特征的反社会的唯心史观。与李洪志“法轮功”邪教作斗争 ,必须高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认清“法轮功”的实质、危害及李洪志险恶用心的同时,令人不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党中央一再强调理论武装、大兴学习之风的时候产生和蔓延了“法轮功”?为什么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社会上那么多人迷恋上了“法轮功”?为什么在共产党的队伍中,在高级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几十年的老同志中,出现了“法轮功”的信徒?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总结的。列宁说:“理论上的无知,必然导致政治上的盲目性。”①就是说,道理上没弄明白,或者说理论上不够清楚,那么在行动上就是盲目的、不自觉的。所以,深挖产生“法轮功”这…  相似文献   

3.
“存在先于本质”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并认为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多年来,很多学者在不同的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本文从分析这一命题的最基本概念出发,反思萨特哲学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4.
“反艺术”(anti-art)作为20世纪艺术领域最具争议性的概念之一,以全新的思维颠覆了对传统艺术观念的认知,迫使艺术家、艺术理论家不得不对艺术的概念重新进行审视与反思。阿多诺对“反艺术”多有论述,但阿多诺所谓的“反艺术”(anti-art)与阿瑟·丹托、乔治·迪基、艾尔雅维茨以及蒂埃利·德·迪弗等艺术理论家所提及的“反艺术”(anti-art)又略有不同,区分阿多诺对现代艺术的态度和以先锋派为代表的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的态度便成为解锁“反艺术”的关键之所在。随着世界范围内向“后理论”(post-theoretical)“后艺术”(post-art)转向,在此语境下,厘清“反艺术”(anti-art)的本质特征及其审美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乎艺术的发展,更关乎当下审美观念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李洪志的“法轮大法”有一整套荒谬的思想观点,而“未世论”和“救世论”是其中的两大支柱观点。这两大观点互相依赖,互相联系。“末世论”是“救世论”的基础,而“救世论”则是“末世论”的目的。李洪志打着治病强身的幌子,以虚幻的“末世论”为前提,攻击“现在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哪个政府也解决不了”;攻击法律“在机械地限制人、封闭人”,“使人都像动物一样被管着”;攻击“现在的科学不算科学”,由于它的“肤浅……导致了人类社会道德的败坏”,等等。面对“解决不了问题”的政府,“肤浅”的科学、“机械”的法律,人类只能“…  相似文献   

6.
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党全国人民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参与,一场声势浩大的揭批李洪志及其“法轮大法”的斗争在全国城乡普遍展开,不断向纵深发展,“法轮功”组织土崩瓦解,受蒙蔽的“法轮功”练习者幡然醒悟,李洪志的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的丑恶面目暴露无遗,其妄图搞乱社会、浑水摸鱼的狼子野心也大白于天下。我们已经取得了这场斗争的重大胜利。但是,要彻底肃清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流毒,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充分认识这场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一定要充分认识这场斗争是一场争夺群众、…  相似文献   

7.
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必须对李洪志的“法轮大法”及其操纵的“法轮功”组织反科学、反政府、反社会、反人类 ,实质是反社会主义的本质 ,及其造成的思想、政治危害 ,进行彻底揭露和深刻批判。以李洪志精神外化的“法轮大法”及其本人为主宰的唯心主义“轮回说”,连同其“末世论” ,其最大的思想危害 ,在于解除人们的思想武装 ,诱惑人们从认识领域的唯心论走向社会历史领域的唯心论 ,最终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李洪志制造“具有超世界的形象”的“唯一的神” ,甚至让人们把他作为最高的“神佛”顶礼膜拜 ,是要实现其搞乱中国和反社会主义的政治目的。李洪志的邪说连同他策划、煽动、指挥的“大行动” ,有着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 ,是同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反对中国、反对社会主义的罪恶勾当密不可分的。我们要从当前这场严重的政治斗争中 ,深刻认识坚定正确的思想政治信仰的极端重要性。一个人失去它 ,就失去一切。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而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又是以科学为前提的。科学是信仰之父。信仰又是在人们对自己不断进行自觉改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加以巩固的。放松思想改造 ,就会成为错误政治思想的俘虏  相似文献   

8.
伯格认为裸女像是观者情欲宣泄的对象,而非肯尼思·克拉克将其视为艺术“形式”的认识。伯格对身体画像所具有情欲性的认识,意在强调观看过程中感性因素的凸显,从而颠覆了形而上的理性原则对身体的统治,将感性的身体置入到了反本质主义的思潮之中。女性的身体由此成为了经验对象,成为了“旁观者思想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一) 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只是从客体的方面或者只是以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不懂得从人的实践活动、人的主观方面去理解事物;而这正是它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区  相似文献   

10.
李志宏的认知美学,利用汉语和汉字的模糊特性,生造了一个"美事物"来充当"美本身"和"美本质",把"美的本质"概念和问题,搅成一滩浑水,趁机来鼓吹反本质主义。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美事物"这样的词语,"美事物"、"美"、"美的"、"美的本质"等语词是必须辨证明白的。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和美学的反本质主义,就是在"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否定"美的本质"概念和问题的,但是,反本质主义的限度是反对西方传统哲学和美学的形而上学,把本质和美的本质规定为某种固定不变的实体存在的"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拒斥形而上学,打开了本质和美的本质问题域,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就是开放本质和美的本质问题的表征。因此,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必须反对,然而事物的本质和美的本质仍然是哲学和美学的永恒的、开放性话题。李志宏的绝对反本质主义可以休矣!  相似文献   

11.
根据马克思思格斯的有关论述,人的本质与人类的本质,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作为人类之“人”的本质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作为人类之“类”的本质具有劳动属性、文明属性、创造属性。两个三重属性都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它们分别构成人的本质属性和人类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2.
正如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旧唯物主义的终结那样,他的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也是旧哲学的人性论的终结。在此主要介绍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几处误解,例如认为费尔巴哈的"人"只是抽象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人的本质指的仅仅是人的本质等等,笔者针对学界对其的一些误解进行更正阐明,对费尔巴哈及其思想作一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3.
试论人类学习的本质与机器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学习能力是智能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没有学习,就没有人类知识的传承与积累,也就没有人类文明.文章试图从哲学的视野对学习的本质进行探索,将人类学习的本质抽象概括为"互动一建构一评价式"模型.这一模型也可以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相结合的模型,同时也是研究机器学习借鉴人类学习的一个范式,从而对人类学习到机器学习进行相关哲学探索.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1884年的序言中,早已明确地提出了“两种生产”的原理,但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原理长期以来不为人们重视。多年来人们一直单从物质生产的角度出发去探讨教育本质的规定性,或是把教育归属于上层建筑、或是把教育归结为生产力的一个要素,总是局限于教育与人类物质生产的关系这个范畴内,而对教育与人类自身生产的关系却予以忽视。本文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就教育与人类自身生产的关系问题对教育的本质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思想本质新论——评“农民起义说”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学泰 《文史哲》2004,(4):117-126
《水浒传》的主题是什么?历来就有争议。近几十年来以主张"农民起义说"者为多。仔细剖析《水浒传》内容,实际上它很少涉及宗法社会的农民生活,更没有表现出宗法农民的经济和政治的诉求。即使偶尔写到一些农民也大多是沉默的、没有追求的、随人俯仰的一群。《水浒传》中写的社会底层的精英,绝大部分是游民或社会边缘人物。所谓游民就是脱离宗法网络、宗法秩序沉沦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小说中描写了他们为了生存、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的挣扎和奋斗。他们的"经济诉求"是优裕的物质生活,为了实现这种物质生活就要迅速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于是"发迹变泰"就成了他们的政治诉求。《水浒传》中写出了游民奋斗过程中成功的一面,但由于黑暗势力的阴谋陷害,"聚义"最终失败了。《水浒传》所写的是游民奋斗成功与失败的故事。《水浒传》作为第一部用口语写作的长篇小说不仅在文学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而且从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考察,它也提供前所未有的思想。它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造反有理"的思想,同时还为造反者建立了一套属于他们的话语体系,如"好汉"、"逼上梁山"等,这个话语体系不仅为后世造反者所认同,也为其他阶层的人们所理解。近几十年来,《水浒传》中的招安最为人们所诟病,特别是持"农民起义说"的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16.
我在《江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上,撰文提出建立一门接受学的问题。接受学一个最基本的概念、范畴是接受。要建立接受学,必须阐明接受的本质。 接受是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在人类活动中,接受是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行为。研究接受这种现象和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科学思想的接受,也有科学方法的接受;有思维方式的接受,也有知识信息的接受;有技艺技能的接受,也有经验教训的接受;有风俗习惯的接受,也有宗教信仰的接受;有思想教育的接受,也有审美情趣的接受;等等。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正确合理的接受,也有错误反常的接受;有自觉主动的接  相似文献   

17.
卡尔·雷曼德·波普(Karl Raimund Popper,1902— ),不仅以其科学哲学风靡西方哲学界,而且以“反历史决定论”的历史哲学和一整套政治伦理学说而闻名。他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和《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两本书从相当广阔的角度,集中批判了所谓的“历史决定论”。《贫困》一书的献辞赫然是:献给那些在国家主义和共产主义铁蹄下牺牲的人们。波普批评历史规律,是以“科学”的名义提出的,对此,不应也不容轻视,本文试予辨析一二。  相似文献   

18.
艺术的本质是艺术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自古以来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卓有建树的研究。但迄今为止,关于艺术本质的认识依然存在许多争议。人类的生命精神及其在实践过程中必然遭遇内在冲突,而艺术是人类解决生存困境,满足生命精神完满和谐需要的重要路径。艺术是人类与其自我精神相和谐的情意表达,本质在于满足人类身心和谐的生命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本质主义从认识论的角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然而由于学科使用范围的混淆,本质主义的研究路向在人文学科领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在高度个性化创造的文学活动中暴露出了很多弊端,成为文学研究健康发展的致命阻碍。深入分析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争的深层原因,借鉴和尝试反本质主义的一些方法和思路,有益于文学研究从一元的独断论走向多元、平等、对话的多维研究模式,使文学研究走出困境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16,(2)
象征,不仅是一种精神的表达方式和沟通手段,也不只是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方法,更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本文认为,象征思维有原始思维、艺术思维、辩证思维三种主要形态,原始思维是象征思维的原初形态,也是其发展的不自觉阶段;艺术思维是象征思维的典型形态,象征是艺术的本质规定性;辩证思维是象征思维的逻辑形态。象征思维体现了其他思维方式的本质性环节,因而象征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本质性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