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哲学是西方哲学中一个内涵十分复杂的重要领域和学术思潮,但是长期以来,这一领域和思潮被淹没在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研究中,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从另一方面看,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内哲学界兴起了持续近30年的内容广泛的实践问题和实践哲学研究,甚至成为这一时期的所谓“热点”问题。但是这一研究由于缺乏西方哲学基础,显得空泛且后劲不足。本期发表的几篇关于西方实践哲学的文章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希望读者不仅从西方哲学史研究的角度来阅读,而且能够认识到这些探讨对于构建一种新的实践哲学的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践哲学是西方哲学中一个内涵十分复杂的重要领域和学术思潮,但是长期以来,这一领域和思潮被淹没在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研究中,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从另一方面看,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内哲学界兴起了持续近30年的内容广泛的实践问题和实践哲学研究,甚至成为这一时期的所谓“热点”问题。但是这一研究由于缺乏西方哲学基础,显得空泛且后劲不足。本期发表的几篇关于西方实践哲学的文章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希望读者不仅从西方哲学史研究的角度来阅读,而且能够认识到这些探讨对于构建一种新的实践哲学的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布迪厄:在实践中超越——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哲学是西方哲学中一个内涵十分复杂的重要领域和学术思潮,但是长期以来,这一领域和思潮被淹没在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研究中,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从另一方面看,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内哲学界兴起了持续近30年的内容广泛的实践问题和实践哲学研究,甚至成为这一时期的所谓“热点”问题。但是这一研究由于缺乏西方哲学基础,显得空泛且后劲不足。本期发表的几篇关于西方实践哲学的文章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希望读者不仅从西方哲学史研究的角度来阅读,而且能够认识到这些探讨对于构建一种新的实践哲学的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先验哲学是康德的认识论的基础,因此,康德的认识论是不同于传统认识论的本体认识论,认识论在康德哲学中仅仅占有导出形而上学的作用,是康德哲学的入口。尽管《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认识论占有了很重要的份量,但是,同样明显的是,所有对于认识论的分析都是为建立科学形而上学的可能性作奠基的。这种形而上学已经是实践本体的问题,是人类生存的理想问题。康德的批判哲学的实质应该是西方哲学传统中的实践哲学,是道德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社会哲学、宗教哲学等所谓的部门哲学展开的。然而,我国的西方哲学研究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致使我们在理解西方现当代哲学时多少有些偏差,这种偏差使得我们对于西方哲学研究,对于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几乎很难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我们现今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与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和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相联系的角度来讨论最近 2 0多年来先后传入中国并为中国学界所密切关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种重要思潮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为学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讨论中的意见分歧主要在于如何为其定性 ,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后现代主义讨论中的意见分歧有时是出于对后现代主义所指理解各异 ,因而首先应当对其不同所指有明确区分。广义的后现代主义是 19世纪西方哲学开始现代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思潮 ,而当代后现代主义是这一转型在新的条件下的继续。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与本来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有重要区别 ,但在超越近代哲学思维方式上 ,又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一百年来中国对西方哲学的研究作了反思.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具有启蒙倾向的西方思潮、特别是近现代哲学思潮与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发生大碰撞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和实用主义在"五四"时期一传入,其分歧不在是否应当,而在怎样使中国走上民主科学的道路,后来的对峙,主要是由于中国现实的政治斗争发生了重要变化,二者之政治背景不同所致;而科玄论战是现当代西方哲学中科学哲学和人文哲学这两种最主要思潮的论争在中国特殊条件下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从心灵问题看中西哲学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心灵问题是中西哲学的共同问题,但是中西哲学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颇不相同。可以说,中国和西方形成了两种具有不同倾向、不同特质的心灵哲学。 西方哲学传统认为,人的心灵不是完美的,因此不能在心灵自身中解决所有问题,必须在心灵之外寻找完美的理念世界;心灵的职责就是如何去认识它、掌握它。西方宗教哲学更是认为,上帝才是最高实体,人的心灵带有原罪,是有缺陷的,需要拯救。西方哲学与宗教在心灵问题上固然有许多区别,但这一基本出发点则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8.
从罗蒂的“后哲学文化”看当代西方哲学的主题转换邹铁军,王传习“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在当代西方兴起的一股文化思潮,它以其强烈的反叛精神,开放的理论视角,多元化的思维方式,重塑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文化价值和审美意识。在这股思潮中,美...  相似文献   

9.
交往实践观:21世纪中哲、西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汇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在对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的展望中,我们无可回避地面临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什么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展开“对话”、交流和互动的交汇点呢? 笔者认为,尽管答案的选择可能是多元的,但是,交往实践观必将是其中极其重要、甚或是主要的答案。究其根据,无非有二:其一,交往实践观既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本色,又是现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的趋向,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视界,因此它是三大思潮内在贯通点、融汇点。其二,交往实践观是21世纪全球主题的辐辏点、时代精神的凝聚点。因此,交往实践观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哲学三大思潮对话的主题,融合视界的交汇点,进而成为中国哲学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0.
康德以“理性批判”为核心的批判哲学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现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维特根斯坦的前期主要思想一“语言批判”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影响。应该对这两种批判加以分析,以阐明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加强对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研究与扬弃,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一,着眼于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深刻揭示其社会矛盾和文化冲突。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作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集中反映了各个时期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状况。无论是思潮的冲突融合,还是思潮的兴衰,都根源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矛盾。从唯意志主义和存在主思潮的悲观色彩中,映照出西方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全面危机面前所表露出来的消极、颓废心理,描绘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生活在资本入义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西方哲学是指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的西方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尽管派系林立,但有两个并行的潮流却贯穿始终。一个是实证主义、唯科学主义潮流;另一个是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的潮流。实用主义也是人本主义思潮的一个流派。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两股影响最大、最久的思潮。从它们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过渡的角度  相似文献   

13.
朱兰芝 《齐鲁学刊》2000,1(5):97-102
从哲学发展史的角度看,哲学形态的更替主要是哲学范式的更替。当代西方哲学不同流派的概念体系与理论表述有时大相径庭,但在基本哲学范式上是一致的,那就是感觉经验世界本体论。当代西方哲学可以说就是感觉经验世界本体论的哲学。这一哲学范式的确立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从而推动了当代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西方哲学,积极借鉴当代西方哲学的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式转换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世纪初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突出进展是研究视域的拓宽,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缺乏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所代表的哲学范式转换的意义的认识。在西方哲学发展中思辨理论哲学范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19世纪下半叶西方许多哲学流派开始向实践哲学或文化哲学范式回归,其中,卢卡奇所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一方面具有深刻的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根源,另一方面体现了西方哲学理性和文化精神演进的重要趋势,通过把关于人的自由和创造性的文化价值的形而上的思考和关于人的生存境遇的现实的文化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5.
神化人学与自然人学──西方哲学史上的人学思潮黄振定哲学可以归结为人学,现当代西方关于人的理论可以溯源于西方哲学史上的人性论。概括他说,西方哲学史上的人性论有两种基本的或主要的观点:一是用先验理性规定人,二是用自然属性规定人,这也可以说是神化人学和自然...  相似文献   

16.
张运松 《东岳论丛》2004,25(1):161-164
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因各自的原因(或者是追求先验的形而上学"本体"或者是有意地回避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未能真正解决好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在这方面找到了一条切实的途径:从思维的现实对象上去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因而,哲学的基本问题获得了辩证唯物的解决,在其现实性上,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的历史地发展着的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颜炳罡 《文史哲》2005,(3):26-32
近百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由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到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发生了由“中国的哲学”史到“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历史转化,冯友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哲学史》是“西方哲学在中国”的经典之作。这一研究思路是“依傍”西方哲学的表格或框架到中国古籍中筛选资料填入已有的表格或框架中,是用西方这一特殊形态的哲学去剪裁中国这一特殊形态的哲学,中国哲学的主体性丧失了,中国哲学史变成了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发现史,学者们原想以此论证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结果却导致更深层的“合法性”危机。由此,中国哲学史必须从“依傍”走向主体自觉,由“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发现式研究回归到“中国的哲学”史即中国哲学固有义理逻辑展开历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后期以来,如何界定马克思哲学的本质,一直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难题。与西方哲学发展中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二元对峙相一致,在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阐释模式。两种模式之争,成为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因此,从理论上界划两大阐释模式的深层逻辑难题,澄清马克思哲学的本质规定,这是实现马克思哲学当代阐释的理论起点。  一、国内实践唯物主义讨论中的两种倾向  80年代以前,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主要是从斯大林体系出发的,而斯大林体系关于马克思哲学的理解,更多具有科学主义倾向1。在这一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时期来,学术界在评述实践观的一些问题时,似乎有一种不恰当地拔高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认识论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倾向。例如,有人把实践说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而现代西方哲学中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一些代表人物,更是在制造马克思和列宁的对立,妄图以所谓的“实践一元论”取代“物质一元论”。因此,如何恰当地认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地位和作用,坚持物质一元论,就成了哲学研究和当代哲学斗争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西方哲学的一个最根本的特征即哲学的基础性。哲学在一定意义上既是理性的文化的基础,又是理性的科学的基础。哲学对西方文化和科学的一般作用和表达对于理解“西方”这一概念有十分关键的意义。哲学的基础性在希腊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同时我们也把哲学转向理解为基础层面的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