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现行宪法文本自1982年制定以来进行了四次修改,而这四次修改皆因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发展等外力所助推的结果.宪法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由于宪法自身最高法的特殊性,宪法又需要保持稳定性.实现宪法的稳定,需要重新建构宪法稳定观,追求宪法实质稳定而放弃社会转型期的形式稳定.明确社会发展对宪法修改的合理需求性,平衡宪法稳定性与社会发展需求性之间的二元矛盾.  相似文献   

2.
“82宪法”历经四次修改,它所遵循的求真务实精神是政治文明的思想基础;载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先进的理论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逻辑前提;经济制度的变化是政治文明演进的原动力;法治和人权写入宪法是政治文明的显著标志;在建设文明国家的道路上,既要充满民族自信,又要善于汲取世界文明的精华,这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日本修宪动向引起其国内外的关注。长期以来,日本政府和国会通过"解释改宪"和立法架空宪法。日本的权力结构和文化基础形成了日本法院违宪审查中的消极主义,使得违宪审查不能对"解释改宪"和立法架空形成强有力的制约。具体审查的性质也影响了违宪审查的效力,但也要求其他国家机关对法院的违宪判决予以充分的尊重。日本宪法修改程序的刚性是迫使日本政府"解释改宪"和立法架空宪法的原因之一。这种严格的修宪程序一方面有利于保障日本宪法的和平主义原则,另一方面却又影响了日本宪法的及时修改。修改宪法修改程序本身必须遵守现行宪法规定的修改程序。  相似文献   

4.
宪法修改是解决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冲突的基本方式之一,但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对其修改应有所限制。对宪法内容修改的限制是修宪限制之一,世界各国的宪法典明文规定了宪法内容修改的界限,我国宪法对此没有明文规定,但历次修宪也呈现出对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内容修改的限制。借鉴他国对宪法内容修改界限规定的立宪经验,以完善我国的修宪制度。  相似文献   

5.
宪法修改是解决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冲突的基本方式之一,但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对其修改应有所限制.对宪法内容修改的限制是修宪限制之一,世界各国的宪法典明文规定了宪法内容修改的界限,我国宪法对此没有明文规定,但历次修宪也呈现出对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内容修改的限制.借鉴他国对宪法内容修改界限规定的立宪经验,以完善我国的修宪制度.  相似文献   

6.
现行宪法修改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宪法的修改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修改方式上采取修正案的形式进行局部修改 ;修改程序都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而启动 ;修改比较频繁、修改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制度部分。究其成因 ,主要是由我国宪法的渊源和宪法制度、宪法自身关于修宪提案权的规定以及我国宪法的价值取向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权利的本质是自由,宪法规定的权利称为基本权利,中国宪法关于权利的立宪模式是基本权利加人权兜底条款.人权写入宪法后使基本权利由封闭静态的体系变为动态开放的体系.历次宪法修改主要与经济人权条款有关,这种修改是必要而合理的,修改后的社会经济自由度得到极大扩张.但是,宪法关于人权的规范还要进一步发展,建议增加基本人权种类和完善人权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82宪法与中国的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 2宪法被公认为是我国宪法史上最好的一部宪法 ,对我国的法治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规范和保障作用。82宪法确认国际公认的法治原则 ,较好地体现了宪法的法治功能和价值 ,特别是 99修宪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 ,82宪法在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缺憾 ,这与其对中国法治建设推进方式的选择和具体的制度设计有一定的关联。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必然会促进 82宪法的进一步完善 ,而 82宪法的不断完善又会对中国法治建设起着更好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
所论现行宪法系指1982年颁布实施的宪法;所谓修改即指对现行宪法的部分修改。具体而言,是对现行宪法四次修正案的内容、相关背景及有关修宪的探讨争鸣的评述。本文试图对现行宪法修改状况作一简要概述,从而分析现行宪法和四次修正案对我国当代法冶或宪政进程的贡献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新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新增了依法治国的原则,并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方式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等内容做了重要修改。本文认为这些修改内容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条主线,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在对重要的宪法概念的界定进行评述的基础上,认同宪法是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有目的建立和组织政治共同体的规则以及由该规则所构建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经过了4次修改,修改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依据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具体阐述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与宪法的某些规定不适应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通过宪法的修改和完善,可使得宪法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论人权入宪--关于新宪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修正案把完善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这是我们国家对人权的尊重与保障的坚定立场和崇高职责的最高层次的宣示与承诺,举世瞩目,被喻为中国人权发展的里程碑和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篇章.在中国"五四"宪法颁布五十周年之际,学习新宪法,深刻理解人权入宪的意义,从中可以体会到人权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宪法中经济制度的内容,历经四度修改,条款涉及较多,这固然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宪法保障,但另一方面,也使人们深切关注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良性违宪"引起的修宪终不是正常的宪法现象。本文旨在研读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并以此作为完善经济制度的指导思想,使宪法中的经济制度既能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又能保持适当的稳定性,提高宪法权威,促进"依宪治国"理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宪法与人权关系密切。宪法作为人权的保障书,其主要职能是为了保障人权。我国现行宪法是对已有人权的确认,但同时在人权的规定上仍存在不少有待完善之处。因此,要通过实施宪法,确认人权范围、确立违宪审查制度来实现宪法的人权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6.
宪法:民主之法——论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是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宪法产生发展的历史、宪法的内容及宪法发展目标揭示了宪法学这一本质特征。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 ,宪法含义经历了从规定政权组织结构到规定公民权利 ,从规定公民权利到保障宪法中公民权利实现的变化 ;从现实世界范围内各国宪法内容考察 ,它们在形式上都承认主权属于人民 ,确认了一系列民主制度和民主原则 ;从人类发展趋势来看 ,民主是人类社会不懈的追求 ,由于需求的无限性 ,人类对民主的追求也没有止境。据此 ,宪法学研究范围具体应包括 :宪法基本理论、宪法制度、国家、公民及国家与公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人权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宪法文本观察,基本权利的发生、成长和实现体现出独具特色的逻辑。宪法文义所体现出的人权的历史性和阶级性与宪法所确立的国家意识形态理论具有一致性。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缺乏一种内在的一以贯之的逻辑自恰性,基本权利的国家保护义务相关条款与宪法适用的逻辑存在落差。如何弥补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人权逻辑缺失将成为宪法适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宪法意识是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中,培养和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正成为时代发展的强烈要求。本文对培养和提高公民宪法意识的必要性及途径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环境标准是法律授权相关部门制定的用于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环境标准虽然不是法的渊源,但其一旦被法律法规所援引,或者被环境行政机关所采纳,就具有了法律上的约束力.环境标准的制定与环境标准的适用的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环境标准制度.这一特征决定了环境标准制度构成的二元结构.把握环境标准制度构成的二元结构,需要全面剖析制定环境标准和适用环境标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法律关系,以及不同类型的环境标准之间制度构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