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百年来元代汉语共同语语音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新第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1-95
以对不同性质材料的研究为依据,略述近百年来元代汉语共同语语音研究的主要成果,并据以勾勒出元代汉语共同语语音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2.
黎新第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10-115
以对不同性质材料的研究为依据,略述近百年来宋辽金时期汉语共同语语音研究的主要成果,并据以勾勒出宋金两代汉语共同语语音的基本面目. 相似文献
3.
黎新第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03-108,118
以对不同性质材料的研究为依据,略述近百年来明代汉语共同语语音研究的主要成果,并据以勾勒出明代汉语共同语语音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4.
随着汉语国际化的不断推广,汉语的文化内涵展现了惊人的魅力,汉语语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要.文章从汉语语音与民族音乐的内在联系视角探索汉语语音与民族音乐性的关系,以实现对外汉语音乐教学法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罗雅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80-82
语音修辞是修辞的一种 ,它指的是人们在使用有声语言进行交流或表达时 ,利用语音因素对话语进行修饰、加工的语言现象。由于语音本身包含着音质、音高、音长、音强四要素 ,所以无论是强烈还是细赋的感情 ,均可运用不同的语音手段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6.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9-21
本文以极其丰富的资料,对我国古代乃至现代的“反义词”研究给予了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指出反义词是事物存在的矛盾对立关系在词汇体系中的反映。作者希望通过对反义词研究状况的总体了解,达到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魏长青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9-13
甘肃卓尼地处安多藏区,民族众多。自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卓尼土司始祖些地献地投诚被封为"正千户",并因功授世袭指挥佥事兼武德将军,至1950年第20代土司杨复兴宣布起义,同时废除土司制度,历经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期,传承532年,对甘、青、川藏区影响甚大。近百年来,学界对土司制度已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重心主要放在西南地区,对西北土司研究较少。因此,对甘肃卓尼土司研究资料展开梳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安多藏区多民族的历史文化变迁,并丰富我国民族史、区域发展史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黎新第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73-80
近代汉语语音的研究材料异常丰富 ,但对这些材料的发掘利用 ,百年来却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观察发掘利用材料的阶段差异 ,可以为百年来中国近代音研究的分期提供依据。不同种类研究材料的丰富与开拓 ,则显示了中国的近代音研究正走向成熟。当前研究中的成就、不足与近代音研究今后的走向 ,也可以从研究材料不同的开拓利用程度和利用方式中见到端倪。 相似文献
9.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述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金铭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5):19-24
汉语国际教育的蓬勃发展,加速了汉语的国际传播,汉语正在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面临这种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也发现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汉语国际传播不同的研究目标,今后只有从现有的研究成果出发,深化基础性研究,强化应用性研究,加强对策性研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赤峰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会田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赤峰汉语方言与普通话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较为明显,分别表现在声、韵、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
作为晚清时期的一代儒臣,曾国藩对汉代道家论著《淮南子》兴趣浓厚,并且颇有研究心得。曾国藩对《淮南子》的研究主要采取文献校理和思想感悟两种方式。前者包括对书中文辞的校勘、释义、溯源,以及对原注的修正补充,反映出清代乾嘉学风对曾氏的深刻影响;后者则表现为曾氏对该书的思想解读和精神体悟,展现其作为晚清重要的政治家对《淮南子》思想的独特认知。总体来看,曾国藩对《淮南子》的研究尽管内容有限,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但在清代"淮南子学"史上仍不失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敏之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1):48-51
王照是清末汉语拼音运动中的一位领袖人物。他创制和推广的官话合声字母 ,不仅在当时影响甚大 ,而且在中国文字改进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王照还主张语言统一 ,提倡白话文 ,在平民教育方面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3.
龚荫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7):183-186
清代是我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朝代。清代的民族法制 ,在以前历代民族法制的基础上已臻于完备。清代除总的制定了蒙古、西藏和新疆地区民族法规 (《理藩院则例》)外 ,又先后分别制定了青海 (《西宁青海番夷成例》)、西藏 (《藏内善后章程》等 )、新疆 (《回疆则例》)和西南“苗疆”(《苗汉杂居章程》等 )地区民族法规。这些民族法规既有其“统一性 ,又有其不同之处 ,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法规各有其特点。清代的民族法规 ,对于加强边疆地区的统治 ,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和平安定 ,保证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大家庭的巩固 ,都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6,(3)
吐鲁番出土文献年代可考、数量众多、口语性强、社会覆盖面广、地域特色鲜明,极具语言研究价值。百余年来,吐鲁番出土文献的语言学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不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在语法研究、比较研究、语言接触研究、体裁研究等方面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王善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20世纪以来,宋代社会史研究走过的百余年历程可分为4个阶段:起步与开拓阶段,不但开辟了若干领域,而且已经尝试理论分析,出现整体史研究的倾向;曲折与停滞阶段,则强调理论,流行宏大叙事范式,但研究范围收窄,两岸研究出现明显差异;复兴与发展阶段,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研究方法逐渐更新;走向繁荣阶段,随着理论与方法的多样化,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大,社会史视角与传统领域相结合,研究问题不断细化,取得大量具体成果。不同时期宋代社会史研究的特点,为学术研究的未来走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卫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4):92-96
晚清国际法研究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学界主要就国际法传入中国的时间、林则徐翻译国际法、丁韪良与国际法汉译、晚清知识分子对国际法的认识与态度、国际法对晚清外交的影响等专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文章对这些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本领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和深化之处。 相似文献
17.
李秋零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4)
"中国礼仪之争"是清初中国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一次大碰撞。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基督教修会间的争论发展成为罗马教皇与中国皇帝之间的政教之争。中西文化传统对宗教的不同理解使二者之间的分歧无法调解,罗马教廷的武断强硬态度最终使矛盾激化为抗争,导致了清王朝的禁教政策。"中国礼仪之争"的结果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20-28
近三十年来的清代重庆史研究涉及商业、司法、社会生活、基层权力分割、地方行政、财政等几个方面。捕捉清代重庆史研究的最新动态,展现清代重庆社会的概貌。此外,本文还对未来深入这一领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9.
雷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2)
论及清初学术,学界多以对理学的批判为起点,实际上,理学在清初仍然是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学术形态.康熙朝纂修<明史>时,因徐乾学兄弟条陈<修史条议>主张设立"道学传"而引发一场大的争议.此场争议实际上是朱陆之辨在清初的继续.宗朱学的张烈反对设置<道学传>,并将王阳明与陆九渊联系起来,视"陆王学"为一体加以批判;宗王学的毛奇龄则据理力争,对王烈所言"心即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诸问题进行逐条辨析;而黄宗羲也移书史馆加入争议,主张"一切总归儒林",试图调融朱学与王学.这场争议实际上是论辨各方对自己学术主张的申论,同时亦有争夺话语权的意味.由于引发争议,史馆最终决定不设<道学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