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牛铭实 《社区》2009,(14):18-20
从传统知识分子变成近代化先驱 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42岁时参加礼部会试,殿试中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但是国家的危机,改变了他的命运。紧接着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救亡图存成了爱国人士的历史使命。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张謇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的主张,认为教育和实业是国家救亡图存的必经之路,实业是教育的保障,只能通过办实业,才能为教育筹集资金。“马关约成,国势日蹙。  相似文献   

2.
解维汉 《社区》2014,(11):15-15
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他1236年出生于富田乡文家村,白小抱负远大,学业甚佳。20岁进京会试,考取状元。宋理宗因其名吉利,说:“此天之祥,宋之瑞也。”当元军南下,他“尽以家赀为军费”,  相似文献   

3.
论李宗羲     
论李宗羲陈国贵李宗羲(1817—1884年)字雨亭,四川夔州府开县人。道光23年(1843年),本省乡试举人,道光27年(1847年)进京参加会试,成进士,获殿试二甲第25名,道光27年——同治8年(1847—1869年4月),以朝考二等,签分安徽、...  相似文献   

4.
晖原 《社区》2017,(23):14-15
袁黄,号“了凡”,明代重要思想家。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他出生于浙江嘉善县魏塘镇(故居陶庄镇),初名袁表,后改名袁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为“了凡”。袁黄年少聪颖,卓有异才,且勤奋好学,饱读诗书,文采出众。对天文、术数、水利、兵书、政事、医药等颇有研究,为明万历初期嘉兴府三名家之一。万历十四年(1586),他进京会试得中进士,两年后授宝坻知县。  相似文献   

5.
刘弘,《晋书》本传戴:“字和季,沛国相(今安徽省淮北市)人也.祖馥,魏扬州刺史.父靖,镇北将军.”而《三国志·刘馥传》曰:“刘弘,熙之弟也.”其注引《晋阳秋》云刘弘字叔和.魏青龙四年(公元236年)弘生,本传云“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而《武帝纪》则说,太熙元年夏四月己西,“帝崩于含章殿,时年五十五”.依年号推算,当为魏明帝青龙四年武帝生,故知弘生于公元236年.然中华书局香港所刊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练表》主弘生于蜀汉后主延熙元年(238),不知何据,姑备此说,秦始初(265年后),弘以旧恩起家太子…  相似文献   

6.
王晓秋 《中华魂》2014,(14):38-39
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戊戌政变记》)意思是说,中国人做了四千年“天朝大国”之梦,从甲午战争被日本打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以后,开始被唤醒了。甲午战争究竟是如何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呢?  相似文献   

7.
温序为东汉第一任护羌校尉考李大龙温序,字次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生年不详,约在西汉末期,卒于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关于温序的情况,《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如下记载:“仕州从事。建武二年(公元26年),骑都尉弓里戍将兵平定北州,到太原,历访...  相似文献   

8.
《新唐书纠谬》二十卷(以下简称《纠谬》),本人吴缜撰。吴缜,《宋史》无传,生平事迹不可洋考.南宋吴元美说他“字廷珍,成都人,熙丰时名公师孟之子”(吴元美《纠谬后序》,附知不足斋本《纠谬》后)其父吴师孟,字醇翁,庆历年间进土,以善书知名.刚直敢言,元丰中反对新法,是苏武所称“矫矫六君子”之一(陆心源《宋史翼》卷一《吴师孟传》,吴缜“治平中进士,年分无考.”(《成都县志》卷二《选举志》)《全蜀艺文志·吴氏族谱》则记载他“以世科官至左朝议大夫,知邓(四川邛崃县)、蜀(四川崇庆县)、洋(陕西洋县)、万(…  相似文献   

9.
(一)辞书不宜言“本字”说 在《辞海》(未定稿)及以后的修订稿中,有“甲,‘乙’的本字”这样的说法。如语词分册第三分册修订稿最后一次校样中,有如下几条: (1) “生”的本字。《集韵:十二庚》:“生,古作‘ ’。” (2)冒“帽”的本字。《汉书· 不疑传》:“ 黄冒。” (3) “暴”的本字. (4)绔“ ”的本字。 (5)欧 “呕”的本字。 (6) “ ”的本字。参见“ ”。 (7) “ ”的本字。 (8) “ ”本字。《玉篇·口部》:“ ,犬吐。亦作 。” (9) “ ”的本字。 (10) “截”的本字。 (11) “ ”…  相似文献   

10.
楚国巫坛上的舞雩歌国光红《九歌·云中君》,释者或以为祭云神丰隆,但以其他诸篇例之,《湘君》不名“湘中君”,《山鬼》不名“山中江”(欧辞尚称“山中人”),则祭云神之出亦当以“云君”名篇,而不当名“云中君”。云神丰隆主降雨①,而《云中君》不见雨字,则《云...  相似文献   

11.
韦应物诗韵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应物诗韵系李无未一韦应物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卒于唐德宗贞元八年(公元792年),距陆法言《切韵》问世(公元601年)近二百年,屑中唐时期的诗人。他的“乡音”就该是京兆长安话。从出生到47岁之前他很少离开过长安。据他的有关诗句知道...  相似文献   

12.
大理文化的源和流(下)──《大理丛书》序马曜有故国(唐、宋)遗风的大理文化公元738年统一云南的南诏于公元902年覆亡后,经过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三个王朝三十多年的短期统治之后,白蛮段思平于后晋天复二年(公元937年)以“减税粮”、“宽摇役”①为号...  相似文献   

13.
蒋礼鸿先生在《(金瓶梅词话)语词札记》(载《文摘》1991年第3期)一文中的第二十六条,对“■”的含义作了解释。刘运兴老师在《关于(金瓶梅词话)语词札记)的札记》(载《吉首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文内的(一)对此解释提出不同的看法。刘文据此字的结构而考求其义的方法是对头的,“■”的含义确实是指精液,而绝非蒋文所谓唾沫。但刘文推测“■”的读音与“xiong”切近,音读应当为“xiong”却是不对的。笔者查阅了几部著名的词典,在xiong的音读的字中,都找不到含有“■”的字。含有“■”的字的读音大都是“c。ng”、“song”、…  相似文献   

14.
契丹小字解读的又一部新作———《谜林问径》一书出版韩桂荣(辽宁民族出版社)契丹是我国古老民族之一,是东胡支系鲜卑后裔,于公元5世纪初登上历史舞台,至10世纪初建立了统治北中国的辽朝。辽朝创制了两套文字,史称“契丹大字”与“契丹小字”。由于书禁及战乱等...  相似文献   

15.
沈家本:世纪之交的法学巨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明 《21世纪》2000,(4):35-37
颠沛流离的青少年时代被誉为近代中国在法学和立法实践方面“甄采中外”的第一人沈家本,生于清道光20年(公元1840年),父亲沈丙劳,时为浙江举人母亲俞氏,是清朝一道员杭州俞馄之女。沈家本5岁那年,其父北上京师,参加会试,考中进士。随即补官刑部,为陕西司主事。沈家水随父在京,就学京师。沈家本青少年时期,“读,书好深堪之思”,通过自己的深思熟虑,著有《周官书名考古偶纂》。这是他的开手之作。公元1857年,父亲沈丙莹由刑部政官都察院任山西道监察御史。两年后,由于其不受权臣肃顺笼络,由御史改为贵州安顺。府知府。父亲…  相似文献   

16.
历史的结论     
1840年鸦片战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美、俄四国逼使清政府签定了中俄《瑷珲条约》、中外《天津条约》,中外《北京条约》。1894年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日《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定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相似文献   

17.
补白(四则)     
(一)《旧唐书》卷十三《德宗纪下》:“(贞元)十七年正月甲午朔。甲寅,韩全义自蔡州行营还,诏归镇华州。二月癸巳朔,赐群臣宴于曲江亭,上赋《中和节赐宴曲江诗》六韵赐之。  相似文献   

18.
“床前明月光”的“床”字还是解释为“睡床”为好──与程瑞君先生商榷鲁梁《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95年第2期载程瑞君先生《唐诗名篇词语新解五则》一文(下简称程文),指出李白《静夜思》诗中的“床”字应是一种坐具,而“肯定不是睡床”。古代汉语中的“床”字...  相似文献   

19.
范锴的生年,当是乾隆三十年(1765)乙酉。他的《痴人说梦》,当成书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丁丑,其主体部分则有写成于嘉庆八年(1803)癸亥之前的可能。根据避“宰”字讳的特殊情形,不难确定,国家图书馆藏本(原属周绍良)的原始刻板,当制成于道光帝登基(嘉庆二十五年庚辰八月二十七日,公元1820年10月3日)之前,故可称嘉庆末年刊本。它是道光帝登基之后刷印的,原版已遭铲挖,但有两处“事”字完好无损,属漏网之鱼,亦即吞舟之鱼。《痴人说梦》的刊刻年代可以证明,此书写定于嘉庆朝。  相似文献   

20.
沈括,字存中,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一个官僚家庭。他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14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24岁开始踏上仕途,三年后,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在这里他开始研究天文历算。晚年他在梦溪园认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科学活动,写出了闻名中外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和《忘怀录》等。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沈括逝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