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论彝族毕摩的角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摩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毕摩是彝族毕摩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传承者和传播者,他们在继承弘扬彝族传统文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毕摩画是彝族传统绘画之一.本文从艺术文化学、美术学的视角,研究分析了云、贵、川三地彝族毕摩画的产生、发展及其彝族人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间的关系,着重探讨出了四川凉山彝族毕摩画至今还保持着"原生态",而贵州、云南彝族毕摩画正向"现代彝族毕摩画"的形态过度与变迁.  相似文献   

3.
布迪厄资本理论视域下的彝族毕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资本理论在彝族毕摩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彝族社会,毕摩具有自身独特的资本.毕摩的生存心态构成了毕摩资本的本质意涵,毕摩的传承和教育体现了毕摩资本的生成机制,而现实生活中的利益交换和竞争则反映了毕摩资本的运作逻辑.  相似文献   

4.
毕摩文化论     
公元十五世纪,在今贵州毕节地区和云南武定地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彝族毕摩文化,是彝族社会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它促成了贵州、云南彝族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也促成了这一地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巨变。 彝族在十四世纪形成之后的第一个一百年中,为确立毕摩文化体系而出现的一切思想文化活动,都紧紧围绕着对彝族祖先的追溯和赞颂,它使彝人逐渐摆脱氏族部落的传统观念,开始在各个领域形成毕摩文化的心理结构,从而标志着毕摩文化的诞生。当然,毕摩文化的形成,不单是毕摩的作用,探讨这个问题,还应到当时整个彝族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潮流中去寻其社会根源。但是,毕摩对毕摩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在彝族毕摩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毕摩场域是彝族社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场域,具有自身独特的运作逻辑、规则、特征及其效果.全面理解和把握毕摩场域的意涵,有助于对彝族毕摩进行一种新视角的诠释与解读.  相似文献   

6.
毕摩信仰属于原始宗教,是彝族社会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社会的历史和发展现状表明,毕摩信仰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既有着积极的价值,又有着消极的影响.其积极价值主要体现在:毕摩信仰中蕴涵着"和谐"的思想元素,毕摩仪式增进着"和谐"的氛围,毕摩扮演着维护社会"和谐"的角色.因此,正确认识毕摩信仰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更好地发挥毕摩信仰的积极作用,减少消极影响,乃是彝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浅谈彝族毕摩的由来及其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彝族毕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其称谓也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出现不同。毕摩是彝族"酋长左右,须臾不可阙,事无巨细,皆决之"的决策者,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毕摩在彝族人的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掌管神权,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导着人事。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毕摩是整个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在漫长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毕摩就成了为彝族社会生活中主持祭祀、禳解崇祸、占验吉凶、主持盟誓以及进行裁判的神灵代表和法力象征。  相似文献   

8.
彝族毕摩传承是师徒式、非制度化的精英教育。在历史的进程中,毕摩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毕摩人才,使毕摩在彝族社会中得以长期存在和延续。彝民族成员及其毕摩之所以选择这样一种传承方式,这与其毕摩文化传播语境、口传与书写的有机结合方式、口头声教的传统息息相关。毕摩独特的传承方式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来说是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对彝族毕摩宗教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笔者对彝区的宗教问卷调查、访谈,认真分析了彝族社会对毕摩宗教的认识和看法,以及当今社会毕摩宗教的功能,认为应认真分析彝族毕摩宗教,积极发掘彝族毕摩宗教中毕摩文化的积极因素,注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出应更多的思考借鉴其他民族宗教智慧的精华,建设符合社会和彝区发展的信仰体系,健全宗教组织,建构宗教设施,只有这样才能弘扬彝族宗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毕摩画是彝族古老的传统绘画之一。本文以图文对照的形式佐证了毕摩画是一种线的艺术 ,深入浅出的论述了毕摩画是一种独特的内质结构画法及其审美价值与功能 ,阐释毕摩画是彝族古朴而神秘的原始宗教艺术的延续和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彝族毕摩文献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现实利用价值。由于现代文化的强势,毕摩文献传承情况令人担忧,探索彝族毕摩文献多元传承的现代体系,对彝文文献的抢救和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语言理论在彝族毕摩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毕摩语言的交换市场具有权力竞争性质,同时,毕摩语言具有独特的象征性权力.毕摩语言象征性权力的再生产,实质上是毕摩正当化语言的地位被确认和获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毕摩文化源远流长,蕴藉深厚,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关系到彝族社会结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民族心理、 民族认同等问题,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与传承意义。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毕摩文化面临着传承危机:毕摩数量减少、毕 摩素质参差不齐、毕摩文献与毕仪的缺失……笔者尝试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内部保护的薄弱两个方面分析毕摩传承危机的形 成原因,并对毕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形成毕摩共同体和建立毕摩传承人补贴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毕摩绘画是彝族祭司毕摩用于图解宗教观念、祭祀、占卜、驱魔除患的原始宗教绘画艺术,它折射出了彝族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面貌,蕴涵着大量彝族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信息.它所隐含的传统哲学和宗教思想,一直以宗教艺术的方式深远地影响着彝族人民的生活.根据其用途毕摩绘画大致可以分为护法防卫类神图、祭祀神座图、驱鬼除患类木板画和占卜绘画四大类.为适应宗教内容的表达,毕摩绘画在造型、构图、线条和色彩运用等形式上形成了一些特点.毕摩绘画具有重要的宗教价值,也有一定的绘画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支格阿龙和哈依迭古果敢正直,英勇威武,勇于担当,战胜自然灾害,惩治人间恶势力,是彝族民间正义和智慧的化身,英雄的典范,他们的事迹以神话、传说、史诗的形式在彝族民间广为流传,彝族毕摩在丰富的民间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搜集整理和筛选加工,使他俩成为了毕摩文献《防癞经》《驱癞经》《驱鬼经》《驱咒猴瘟经》中的重要人物,在毕摩主持的各类诅咒仪式中,成为毕摩制服各类鬼怪恶魔和敌人的得力干将。彝族民间宗教仪式活动和丧葬仪礼活动中活态的自觉传承,使支格阿龙和哈依迭古成了彝族精神世界中永恒的英雄。  相似文献   

16.
彝族毕摩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人,支格阿龙是彝族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位传奇式英雄人物,有关他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及典故等民间文学作品遍布云、贵、川、桂等四省区的广大彝族地区,支格阿龙神话对彝族传统宗教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彝族毕摩以文本传抄和口头传授的方式,通过师徒教育和宗教活动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较为完整地传承和传播了<支格阿龙>,彝族毕摩在<支格阿龙>传承与传播中起到了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支格阿鲁文化为古代彝族文化,其宗教类型是原始宗教类,而彝族原始宗教主要由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万物有灵观、祖先神灵及鬼怪信仰、毕摩文化、苏尼文化等构成。支格阿鲁文化也成了毕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毕摩经书里有以支格阿鲁神灵来对付妖魔鬼怪的内容,毕摩们借助支格阿鲁之神的威力来镇鬼怪,驱鬼除魔,以求人类健康安宁,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8.
[摘要]毕摩是彝族社会民间宗教活动中沟通神、鬼、人之间的司职者;是彝族传统宗教观念的传承者、传播者和解释者;是彝族民间宗教仪式的主持者、组织者和执行者;在彝族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及彝族群众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调查研究了凉山彝区毕摩传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对其更好地加以传承与保护,阐述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是当地彝族历代毕摩在当地彝族民间口传文学的基础上,用本民族传统文字——彝文如实记录、第二次创作以及翻译转写其他民族民间文学,并由彝族毕摩一代又一代不断加工、修改、补充、完善,且流传至今的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从当地历代彝族毕摩所保护和传承且当地彝族民间流传的传统经籍文学版本的主要体裁、素材及其内容看,有史诗类、传说类、伦理类、神灵传言类、婚丧礼仪类、恋爱婚姻类及译著类等;又从当今当地彝族毕摩讲唱传承形式和场域及其采用的唱腔唱曲音乐看,有“甲苏甲类”“诺依特类”“设依甲类”“阿哩甲类”等。纵观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主要体裁、素材及其内容,具有民族性与国际性、支系性与区域性、原生性与变异性、追忆性与憧憬性、丰富性与复杂性、吸纳性与开放性、祭祀性与文学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等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时期凉山彝族毕摩浅析李宗放毕摩是彝族宗教活动中沟通神、鬼、人的中介者,使用法铃、神扇、法签、神枝等法器进行招魂、安魂、开路、超度、敬神、禳灾除祟、祛病驱鬼、择吉、算命等活动,为打冤家、婚姻、疾病、狩猎、出行等占卜吉凶祸福,主持财产、口角和盗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