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犬养毅是孙中山的日本友人。一次酒宴中,孙中山向犬养毅坦言,革命外最喜欢的是女人,并作深情的解释。他说:"千百年来女人不过是男人的附属品或玩物,充其量做个贤内助。然而我认为,她和‘母  相似文献   

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三个月,即同年12月,日本政党政治家犬养毅任内阁首相后,随后即表示反对军部以武力占领中国东北和所谓“满洲独立”。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满洲问题”,以保证日本在中国的既得利益,但犬养毅的主张遭到了军部的强烈反对。1932年5月15日,以海军军官为主,包括陆军士官学校学生在内的军部势力发动了倒阁事件,杀死了犬养毅,企图夺取政权。犬养毅之死,标志着日本政党政治的结束,继之由海军上将斋藤实组阁,不久,广田弘毅就任外相,直到1938年5月,一直留任。其间,在他与其同僚策划并支持下,先后发表了天羽声明,废除华盛顿裁军协约,全力侵略华北,签订德日防共协定,进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三年秋,章太炎先生应苏州国学会的邀请,到苏州讲学,讲坛设公园图书馆内。章先生讲演凡二十余次,我每次都作了记录,其中有两次讲演——《辛亥革命》与《儒家之利病》的记录,我很快整理出来,请章先生审正。章先生逐字逐句修改,像改课卷一样。章先生对后辈教育与奖掖的认真负责精神,给我极大的鼓舞。在辛亥革命二十二周年的这一天,听众以章先生为辛亥革命元勋,要求章先生讲述辛亥革命史实,章先生欣然允诺。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及其革命运动,无论和日本政府,还是和日本人民都有很深的关系.由于今年正值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我想整理一下我国关于《辛亥革命与日本》的研究成果,大体上介绍一下和下列问题有关的著作和论文:一、概述性的论著,二、革命前夕革命运动与日本的关系,三、辛亥革命本身与日本的关系,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华措施,四、对辛亥革命进行干预的日本人的活动,五、日本人的辛亥革命观.  相似文献   

5.
汪金友 《中华魂》2012,(1):29-29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国家图书馆举办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馆藏珍贵历史文献展”。这个题为“东方的觉醒”的展览.吸引了很多的参观者。而最让我流连忘返的,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还是一场涉及人们的时间观念、服饰发型等日常习俗的文化变革。辛亥革命对帝制时代身份等级制度的解构,引发时人的文化认同危机:"我过去是谁","我现在是谁"和"我将来是谁"。以袁世凯为例,他虽然在辛亥革命前后表面上完成了从"臣民"到"国民"的身份转变,但他内心深处一直处于文化认同危机的状态。在更广阔的国家和文化认同层面,袁世凯在民国初年的身份选择,不仅是他个人的身份认同问题,还是一个全球化时代以来日益凸显的文化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前后的朱德汤明珠朱德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为谋求中华民族的自救和解放不惜抛洒热血的一生。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他不断抛弃旧我,完善新我,终使自己由一个佃农的儿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战士。研究朱德同志在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教材《辛亥革命》一章最后有这样的结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必须经过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 起初,我认为这个结论简明、深刻,教师不用多解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当我讲完这一章,只是照念一下上述结论。后来,学生提出了问题:“说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我同意,但辛亥革命失败时,无产阶级还没有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却说只有经过它的领导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这  相似文献   

9.
我院历史系黄天朋付教授参加了今年八月在成都举行的四川省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后,给本刊来信,谈到他的感受和看法.摘要如下:这次学术讨论会,提出学术论文六十二篇.会开得好.体现了我省在打倒“四人帮”以后,史学园地日益丰富多采,论文质量有进一步提高.有的论文,针对外国某些学者贬低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领导作用、歪曲辛亥革命性质和历史意义的言论,展开  相似文献   

10.
也算纪念     
一九一三年夏,北京大学在上海招考预科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学生。我报考第一类,录取后,一个月后到北京,住译学馆。据说这次招生是北京大学在辛亥革命后的第一次。辛亥革命前,这个全国最高学府名为京师大学堂,建于戊戍年。所以连京师大学堂算在内,到今年是建校八十周年。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否定革命"和"告别革命"的论调又有抬头,有些人更是直接提出要从中国第一场大规模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开始"反思",要"告别辛亥革命"。文章对"告别辛亥革命"论的几个错误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指出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历史的必然,清末新政没有也不可能实现社会的转型,辛亥革命后的乱象不是辛亥革命的产物,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崭新进程,并对"告别辛亥革命论"的实质和由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鲁迅杂文中的辛亥革命想象具备着特殊的意义,其话语内涵早已超越了历史中的辛亥革命。但值得注意的是,鲁迅杂文中的辛亥革命想象却呈现出一种深刻而未解决的冲突:一方面几乎全盘性地去批判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但另一方面却从情感与道德立场肯定辛亥革命中某些积极的因素。同时由于鲁迅个人无意或有意的选择,使他所建构的辛亥革命想象并不完全等同于历史中的辛亥革命,呈现出如下两大特征:一是刻意地去弱化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力;二是过度责备辛亥革命的阴暗面。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暴中,会党是一支非常活跃的政治力量,尤其在辛亥革命时期,它成为一个方面军,在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开展对会党的研究,有助于弄清中国近代史上的其它问题。在本文中我仅就辛亥革命时期会党的主要成员;会党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会党的关系这三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引起争论,并能得到同志们的指正。会党的主要成员问题上述三个问题是紧密相关的,要作出正确的结论,关键是首先必须搞清楚会党成员。从我已经见到的历史资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时期会党的主要成员,是“游民”、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史学界对辛亥革命前夕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大多持否定的意见,认为立宪派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维护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是保皇派、反动派。我认为这个看法是值得高榷的。(一) 把立宪派斥为反动派的一个重要论据,是辛亥革命前夕立宪派的理论宣传及其同革命派的论争。要判明这个问题的是非,就必须全面考察立宪派的理论宣传活动。在辛亥革命前夕,资产阶级立宪派译书作文,出版报刊,写下了大量的文字,直至一九○六年,继续执掌着理论宣传的牛耳。此后,虽然资产阶级革命派在理论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最为重要、影响最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关于辛亥革命研究的成果十分丰富。为更好地继承这份历史遗产,文章在梳理学界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共对辛亥革命认识及其演变的基础上,试就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各种力量的作用、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的性质及评价、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主题与发展道路、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诸方面以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本刊编辑部 《源流》2011,(21):10-11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10月9日上午10时,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全面回顾了辛亥革命100年来中国人民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辛亥革命,他仔细研究了辛亥革命的全过程,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并对辛亥革命给予极高的评价。在毛泽东著作中,多处论及辛亥革命的问题。毛泽东的许多著名著作,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矛盾论》等等,都提到了有关辛亥革命的问题。特别是195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毛泽东发表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对孙中山先生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一个已有定论的历史问题。今天我来“重评”,并不是说我要推翻已有的结论,而是因为有人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作出了新的解释,因此我认为在新形势下,有必要重新论述这一问题。 左文华同志在《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发表的一篇题为《对中国近代史的一点思考》(以下简称《思考》),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作了新的解释。他说:辛亥革命以前,“整个社会还是封建的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起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所以辛亥革命以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之前,中国近代史上,最深刻的一次民主主义大革命。为了拯救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压迫下的中华民族,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辛亥革命之后,国内外学术界都研究这段富有意义的历史;各个方面都从不同的角度搜集辛亥革命史料。为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编辑出版了《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这是最早问世的一本辛亥革命地区性资料.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全面历史地论述了辛亥革命,认为辛亥革命既胜利了又失败了;辛亥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前期准备;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一次伟大尝试,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