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匡吉 《决策探索》2011,(17):1-1
在现代语境里,“会来事”即是精于看前后左右关系尤其是看上司脸色行事,善为己谋。“会做事”就是会干工作,体现的是履职尽责水平,他们一般都是素质高、能力强或业务好、技能精的人才。显然,事业的兴旺发达,需要的是“会做事”而不是“会来事”的干部。“会做事”固然难得,“会来事”也非易事。  相似文献   

2.
正组织有三个阶层:基层、中层、高层。用三个字来代表:有、能、无。基层用有,基层重有,对于他们来讲,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具体的东西是最重要的;中层用能,干部一定要能干,所以要能;当到老总,一定要无。如果你老是有,你就使得员工很难做事。你太能干,所有干部都无能为力,所以一定要无。你无言,你的下属就会有很多话;你无为,你的下属就会无不为;你无能,你的下属就会很能干。你所要看的是他们做得对不  相似文献   

3.
一、做官与做事的关系 做官与做事是辩证统一的。一个人只有做了事才有可能做官,做了官才有可能做更大的事。能不能正确处理好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反映的是一个人对做官与做事的态度,但归根到底,它反映的是一个干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反映了一个干部的价值取向。为了做事而做官的干部,才会真心实意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4.
《办公室业务》2011,(6):31-31
时下,一些干部在自我评价时常会说:"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一旦得不到提拔重用,往往牢骚满腹、消极懈怠。这既反映出一些干部浮躁的心态,也暴露出他们党性修养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为官不干事现象在某些地方、某些干部身上非常严重地存在着。在这些干部任职的辖区内,面对一些复杂矛盾,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解决问题会触及哪些人的利益,怕得罪人丢选票而不敢"轻举妄动";面对关系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他们犹豫不决,不敢拍板,怕拍错板会影响进步;面对常规工作,他们能推则推、能躲则躲,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事就易出事。他们的"聪明"经验是: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结果导致一个地方或一个  相似文献   

6.
方敏  杨文明 《决策探索》2014,(21):56-57
干部一"走读",苦的是老百姓。但他们为什么要"走读"? "相关制度政策的制定,客观上导致了‘走读干部’的产生。"政策导致"走读"?面对记者的疑问,陕西省委组织部干部调配处处长杨爱民解释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薛侃 《领导文萃》2010,(23):25-28
<正>"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党的干部,勤奋进取、干事创业本是天职。然而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确有那么一些人只想当官、不愿做事,不思进取、"混"字当头,懒散拖沓、得过且过。群众说他们是"平平安安占位  相似文献   

8.
执政为官,必须有政绩。碌碌无为的干部不是好干部。出政绩,是群众对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每位干部应有的强烈意识。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少数领导干部在追求政绩时存在着一种不良的倾向:追求政绩不是为了给群众谋利益,而是以捞取政治资本、升官发财为目的,他们做事是为了给上级领导看,怎么显眼怎么做,怎么有利于突出个人怎么做,怎么能博得领导欢心怎么做,一切围绕头上的“乌纱帽”做文章。这样的“政绩”越多,群众怨言越多,戏称这不是政绩,是“政疾”。因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解决好创造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创造政绩的问题,不仅是每一位干部必…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领导。”乡镇领导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处于党联系人民群众的关键环节,他们工作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乡村两级党员干部作用的发挥,影响到上级的决策、指示  相似文献   

10.
做事和进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做了事才能进步,只有进步快才能做更大的事。对待做事和进步的态度,反映了一名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为做事而进步,  相似文献   

11.
正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基石,组织寄予了重托,群众寄予了期望。然而,有的干部却滥用权力,无视党纪国法,为官乱为、为官不廉,就像脱缰的野马,肆无忌惮,权力裸奔;有的干部却无视责任,工作打不起精神,做事挑不起担子,为官不为、为官不勤,当官不做事,像供在寺庙里的佛像,无所作为,蹉跎岁月。这种乱象就是干部  相似文献   

12.
《领导文萃》2009,(23):46-46
你不能强逼别人去做他们不想做的事,但你能帮助他们想去做它。强逼别人做事是愚蠢的,所以你必须知道别人想做什么,为什么,然后你会帮助他们培养想做的情绪。  相似文献   

13.
陈晨  梁建强 《决策探索》2014,(19):41-43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悬念在于"何时改、如何改",这是当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共识,而"走一步看一步"则是他们的普遍心态。  相似文献   

14.
"23岁的副县级!"焦三牛的任职经历,确实令人惊叹。一位在中部省份地市机关工作的"60后"干部说,对于习惯了"论资排辈"的官场来说,这无疑是个"冲击"。而在一些网上论坛,网民们又开始习惯性地怀疑和猜测,"家庭门"、"背景论"再一次浮出水面。青年干部过硬的自身素质、组织部门搭建的良好平台,使得"焦三牛"们能够"破土而出"。他们能否"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老板或主管,非常不喜欢爱抱怨而不去解决问题的员工,但在多年的管理经验中,我认为能否很好地处理员工的抱怨,是一家公司能否进步的关键之一。负面的看,它叫抱怨;正面的看,它叫解决问题。有些员工,每天在公司做事,但不曾去思考工作上的问题,这种人我称之为"不知不觉者"。第二种人我称之为"旁观者",他们会发现问题,但不会跟别人说,只是静静地看着问题存在,等着别  相似文献   

16.
钱亚平  林歆 《决策探索》2010,(19):64-65
某个干部可能在民主测评中票数很低,但如果其主管领导帮他解释,"比如要求对他的票数进行综合考虑,情况就可能完全不一样。这个‘综合考虑’就有许多文章可做"。浙江省遂昌县西畈乡原党委书记黄彤兴没有想到,当了10年乡镇领导的自己,有一天会因为年终考核不合格,被要求进入"后进干部培训班"学习。  相似文献   

17.
芦垚 《领导文萃》2011,(11):72-76
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在各地已经制度化。地方党校是干部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县处级干部和中青后备干部班是每年各地市干部培训的"规定动作"。但是,仅这两项"规定动作"已很难满足现实发展需要。晋城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郭跃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无论是县处级干部的党校轮训还是中青年干部培训,每次接受培训的干部人数都很有限。  相似文献   

18.
《办公室业务》2010,(12):53-53
12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调研时强调,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营造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不当"走读干部",不搞"远程指挥",做到工作向上攀登.  相似文献   

19.
杨芳 《决策探索》2014,(21):77-79
身为一名厅局级干部,范强平日里给人的印象是"低调谨言"。这位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会坐在主席台上,一本正经地作郑州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说明的报告。几年前担任郑州市交通委主任时,他中规中矩地对媒体说出"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在各地高校即将进入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攻坚战"期间,在全国"两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认为,从总体情况看,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还是比较好的,近几年的数据显示,他们初次就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